黄冬香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查莉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病灶变化情况、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病灶闭合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病灶闭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雷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羊水栓塞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抢救的26例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抢救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抢救后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的呼吸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呼气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除凝血酶时间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抢救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可增强呼吸和凝血功能,促进尽快康复.
作者:陈惠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下半年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对比2015年1—6月200例患儿以及2015年7月—12月240例患儿意外事件、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及满意度情况.在QCC活动前后使用素质评定量表评价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应急能力和责任感改变情况.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QCC活动前,满意度高于实施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责任感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提升个人素质.
作者:邓书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各38例,比较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干预前NBN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后15 d、 出院时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DI、PDI评分及出生后18个月的各项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从而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530例发热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5例,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发热门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晓兰;陈洁;郑青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在止血治疗期间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加强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止血效果.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止血有效时间长于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止血效果.
作者:柳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HAMD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HAMD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干预后HAMD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和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果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措施,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尿管舒适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效果理想,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皮肤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分析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另选取1462例全国常模为常模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组,且EPQ在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上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以及EP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以及明显的人格特征,护理干预可予以有效改善.
作者:刘尧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能够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余琴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A组(n=42)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B组(n=4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A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为(60.15±10.04)分,明显高于B组的(46.32±16.35)分,差异显著(P<0.0).A组患者满意度为97.62%,高于B组的81.95%差异显著(P<0.0).A组干预后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陈梅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患者运用个体化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个体化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和整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但是对照组的情感功能得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肝胆外科患者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中个体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而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351.02±86.39)min、第二产程(31.40±9.47)min、第三产程(7.15±0.40)min、产后出血率3.12%,护理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相比均优势显著(P<0.05).结论 将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可缩短各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恢复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呕吐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庞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为81.25%,患者满意度为85.42%;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5.83%,患者满意度为97.9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扁桃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扁桃体炎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炎对患儿影响较大,在护理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的基础上,住院期间采用可视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利用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佳潞;谭翠恩;梁宝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胃肠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促进肠功能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璐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基层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和监护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工作的优劣,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护士的行为,也就影响着护理质量[1]. 我院护理部从 2016 年以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长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涛;邬秋莲;唐静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