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陈洁;郑青霞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服用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主动性,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扁桃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扁桃体炎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炎对患儿影响较大,在护理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能够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余琴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对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7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FCV、FEV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FCV为(2.3±0.4)L、FEV1为(1.6±0.5)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沈鸿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收集腹股沟疝手术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快康复进程,降低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继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各38例,比较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干预前NBN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后15 d、 出院时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DI、PDI评分及出生后18个月的各项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从而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病灶变化情况、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病灶闭合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病灶闭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雷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成2组,先入院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院50例给予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恢复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呕吐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庞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措施,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尿管舒适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效果理想,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530例发热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5例,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发热门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晓兰;陈洁;郑青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缓解术后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1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90例骨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9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伤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文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皮肤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分析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另选取1462例全国常模为常模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组,且EPQ在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上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以及EP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以及明显的人格特征,护理干预可予以有效改善.
作者:刘尧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为81.25%,患者满意度为85.42%;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5.83%,患者满意度为97.9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在产后康复护理当中加入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产妇,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延伸护理.对2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母婴身心健康评分、母婴保健知识评分、母婴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母婴身心健康评分、母婴保健知识评分均更高;观察组在母婴健康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增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红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氟康唑两种常用剂量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高危患儿,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2组患儿均给予氟康唑治疗,Ⅰ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3 mg/kg,每周2次;Ⅱ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6 mg/kg,每隔1天用药1次.对比2组患儿真菌感染预防情况.结果 Ⅰ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5%,Ⅱ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3%,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9.1%,Ⅱ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23.6%,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中应用小剂量且低频次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同时无耐药性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江宝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低报告率原因,为制定锐器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报告率,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伤害.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2014年发生的锐器伤及其上报情况和未上报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调查问卷72份,其中发生锐器伤22人次,暴露率30.56%,主动上报登记7人次,上报率31.82%;锐器伤的暴露率与科室和操作环节有关,上报率与源患者年龄、损伤程度有关,而临床护士锐器伤的风险意识不足和上报流程繁琐是未能上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00%和26.67%.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锐器伤暴露报告系统,加强护理人员普遍性预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锐器伤报告率.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治疗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中医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中医康复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9.50%,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可促进患者康复,而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爱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羊水栓塞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抢救的26例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抢救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抢救后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的呼吸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呼气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除凝血酶时间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抢救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可增强呼吸和凝血功能,促进尽快康复.
作者:陈惠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诊胃镜止血患者18例,随机分为2组各9例,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胃镜检查以及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