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措施,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尿管舒适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效果理想,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小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感染发生率和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小儿重症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收集腹股沟疝手术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快康复进程,降低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继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氟康唑两种常用剂量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高危患儿,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2组患儿均给予氟康唑治疗,Ⅰ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3 mg/kg,每周2次;Ⅱ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6 mg/kg,每隔1天用药1次.对比2组患儿真菌感染预防情况.结果 Ⅰ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5%,Ⅱ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3%,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9.1%,Ⅱ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23.6%,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中应用小剂量且低频次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同时无耐药性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江宝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Fuga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小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肠外营养.对2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产妇行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提高产妇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提高妊娠安全性,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银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患者运用个体化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个体化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和整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但是对照组的情感功能得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肝胆外科患者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中个体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而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病灶变化情况、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病灶闭合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病灶闭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雷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成2组,先入院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院50例给予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羊水栓塞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抢救的26例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抢救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抢救后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的呼吸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呼气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除凝血酶时间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抢救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可增强呼吸和凝血功能,促进尽快康复.
作者:陈惠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采用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服用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主动性,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缓解术后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1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90例骨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9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伤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文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HAMD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HAMD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干预后HAMD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和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果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及意外伤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坠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利于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对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7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FCV、FEV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FCV为(2.3±0.4)L、FEV1为(1.6±0.5)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沈鸿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胃肠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促进肠功能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璐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炎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
作者:甘美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为81.25%,患者满意度为85.42%;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5.83%,患者满意度为97.9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低报告率原因,为制定锐器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报告率,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伤害.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2014年发生的锐器伤及其上报情况和未上报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调查问卷72份,其中发生锐器伤22人次,暴露率30.56%,主动上报登记7人次,上报率31.82%;锐器伤的暴露率与科室和操作环节有关,上报率与源患者年龄、损伤程度有关,而临床护士锐器伤的风险意识不足和上报流程繁琐是未能上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00%和26.67%.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锐器伤暴露报告系统,加强护理人员普遍性预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锐器伤报告率.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351.02±86.39)min、第二产程(31.40±9.47)min、第三产程(7.15±0.40)min、产后出血率3.12%,护理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相比均优势显著(P<0.05).结论 将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可缩短各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初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5)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2组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麻木发生率为8.9%,产程异常率为2.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新生儿酸中毒发生率为4.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2%,胎儿窘迫发生率为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赵会;钟燕;张姗姗;陈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恢复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呕吐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庞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肝素帽在同时采血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需同时采血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注射器连接输液器针头采血;观察组采用输液针头连接肝素帽,再连接一次性采血针头采血或者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采血.比较2组患者采血后是否出现溶血现象、采血时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观察组溶血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需要同时采血输液的患者应用肝素帽采血,可明显减少溶血现象、缩短采血时间、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费用以及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艳萍;廖瑞熹;黄海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为临床抢救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将我院108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71.30%,其次为胎盘因素(18.52%)、软产道裂伤(6.48%)及凝血障碍(3.70%).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重视产程处理和产后观察;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消除不良因素,切实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产妇生命.
作者:刘子娟;闫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痄腮是因感受风湿邪毒, 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急性时行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痛为临床主要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学龄儿童发病率高,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作者:郭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治疗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中医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中医康复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9.50%,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可促进患者康复,而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爱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我院未加强护理管理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加强护理管理后,再抽取2016年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0.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的护理管理是重要管理内容,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在临床护理中一定要坚持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控制所有可能感染的环节,才能保护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冬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基层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和监护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工作的优劣,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护士的行为,也就影响着护理质量[1]. 我院护理部从 2016 年以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长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涛;邬秋莲;唐静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下半年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对比2015年1—6月200例患儿以及2015年7月—12月240例患儿意外事件、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及满意度情况.在QCC活动前后使用素质评定量表评价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应急能力和责任感改变情况.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QCC活动前,满意度高于实施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责任感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提升个人素质.
作者:邓书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室2016年1月—6月收治的13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性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安全文化理念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和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护理质量、 满意度评分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均明显较高,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安全文化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邹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诊胃镜止血患者18例,随机分为2组各9例,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胃镜检查以及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在止血治疗期间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加强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止血效果.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止血有效时间长于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止血效果.
作者:柳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ICU 作为医院重要单元,是危重患者的聚集地,具有病情严重、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猝死风险高等特点[1]. 大部分危重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降低, 加之使用诸多的抗菌药物,导致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担忧、顾忌、抑郁等负性情绪,生存状况相对差于普通患者[2]. 本研究为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其心理负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连;王佳佳;胡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引入共情护理理念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引入共情护理理念,比较分析2组生活功能以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引入共情护理理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抑郁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爱珍;马立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应对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应对能力及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应对能力,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陈淑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皮肤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分析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另选取1462例全国常模为常模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组,且EPQ在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上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以及EP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以及明显的人格特征,护理干预可予以有效改善.
作者:刘尧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8月于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基础性护理)和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每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HAMD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万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3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晓芳;郑淋;吴华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的基础上,住院期间采用可视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利用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佳潞;谭翠恩;梁宝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收集妊娠糖尿病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健康教育.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妊娠结局.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粉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查莉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扁桃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扁桃体炎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炎对患儿影响较大,在护理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能够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余琴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530例发热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5例,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发热门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晓兰;陈洁;郑青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医学毕业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训教学质量的优劣,甚至还影响学生的就业.护理学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运用性学科,故本文旨在探讨让学生参与实训课程教学管理的意义以及实施的可行性,为扩宽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途径作进一步探析.
作者:鲍芳;陈久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在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教育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临床护理实习生共52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及研究组(n=26),对照组护生开展常规教育,研究组开展循证护理教育.采用评判思维能力评估表(CTDI-CV)评估2组护生教育后的评判思维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生的CTDI-CV维度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教育的开展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这对于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该种教育模式值得在临床教育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坤玉;叶春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影响.通过辨证施护,病情观察,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病情对症施护.对患者进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时发现疾病先兆,准确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信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程长,用药复杂,除一般的观察护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护,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A组(n=42)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B组(n=4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A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为(60.15±10.04)分,明显高于B组的(46.32±16.35)分,差异显著(P<0.0).A组患者满意度为97.62%,高于B组的81.95%差异显著(P<0.0).A组干预后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陈梅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产科顺利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77.5%乳汁分泌量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观察组乳房肿胀疼痛轻度者占75.0%,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产后康复护理更有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减轻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故而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各38例,比较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干预前NBN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后15 d、 出院时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DI、PDI评分及出生后18个月的各项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从而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在产后康复护理当中加入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产妇,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延伸护理.对2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母婴身心健康评分、母婴保健知识评分、母婴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母婴身心健康评分、母婴保健知识评分均更高;观察组在母婴健康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增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红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次确诊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经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后出院,未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经过半年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服药依从性,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未有明显的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P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况,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东;万光芸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对朝阳医院肿瘤科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治疗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规划,转变工作理念,优化服务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金慧;程燕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