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瑜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A组(n=42)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B组(n=4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A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为(60.15±10.04)分,明显高于B组的(46.32±16.35)分,差异显著(P<0.0).A组患者满意度为97.62%,高于B组的81.95%差异显著(P<0.0).A组干预后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陈梅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产科顺利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77.5%乳汁分泌量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观察组乳房肿胀疼痛轻度者占75.0%,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产后康复护理更有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减轻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故而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产妇行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提高产妇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提高妊娠安全性,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银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能够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余琴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P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况,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东;万光芸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炎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
作者:甘美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8月于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基础性护理)和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每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HAMD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万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ICU 作为医院重要单元,是危重患者的聚集地,具有病情严重、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猝死风险高等特点[1]. 大部分危重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降低, 加之使用诸多的抗菌药物,导致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担忧、顾忌、抑郁等负性情绪,生存状况相对差于普通患者[2]. 本研究为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其心理负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连;王佳佳;胡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基层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和监护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工作的优劣,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护士的行为,也就影响着护理质量[1]. 我院护理部从 2016 年以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长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涛;邬秋莲;唐静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氟康唑两种常用剂量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高危患儿,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2组患儿均给予氟康唑治疗,Ⅰ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3 mg/kg,每周2次;Ⅱ组55例患儿用药剂量为6 mg/kg,每隔1天用药1次.对比2组患儿真菌感染预防情况.结果 Ⅰ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5%,Ⅱ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3%,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9.1%,Ⅱ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23.6%,Ⅰ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患儿中应用小剂量且低频次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同时无耐药性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江宝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各38例,比较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干预前NBN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后15 d、 出院时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DI、PDI评分及出生后18个月的各项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从而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肝素帽在同时采血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需同时采血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注射器连接输液器针头采血;观察组采用输液针头连接肝素帽,再连接一次性采血针头采血或者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采血.比较2组患者采血后是否出现溶血现象、采血时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观察组溶血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需要同时采血输液的患者应用肝素帽采血,可明显减少溶血现象、缩短采血时间、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费用以及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艳萍;廖瑞熹;黄海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肠外营养.对2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低报告率原因,为制定锐器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报告率,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伤害.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2014年发生的锐器伤及其上报情况和未上报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调查问卷72份,其中发生锐器伤22人次,暴露率30.56%,主动上报登记7人次,上报率31.82%;锐器伤的暴露率与科室和操作环节有关,上报率与源患者年龄、损伤程度有关,而临床护士锐器伤的风险意识不足和上报流程繁琐是未能上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00%和26.67%.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锐器伤暴露报告系统,加强护理人员普遍性预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锐器伤报告率.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351.02±86.39)min、第二产程(31.40±9.47)min、第三产程(7.15±0.40)min、产后出血率3.12%,护理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相比均优势显著(P<0.05).结论 将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可缩短各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成2组,先入院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院50例给予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皮肤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分析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另选取1462例全国常模为常模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组,且EPQ在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上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以及EP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以及明显的人格特征,护理干预可予以有效改善.
作者:刘尧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次确诊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经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后出院,未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经过半年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服药依从性,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未有明显的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