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霞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扁桃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扁桃体炎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扁桃体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炎对患儿影响较大,在护理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A组(n=42)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B组(n=4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A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为(60.15±10.04)分,明显高于B组的(46.32±16.35)分,差异显著(P<0.0).A组患者满意度为97.62%,高于B组的81.95%差异显著(P<0.0).A组干预后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陈梅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皮肤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分析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另选取1462例全国常模为常模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组,且EPQ在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上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以及EPQ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以及明显的人格特征,护理干预可予以有效改善.
作者:刘尧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收集腹股沟疝手术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快康复进程,降低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继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3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晓芳;郑淋;吴华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为临床抢救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将我院108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71.30%,其次为胎盘因素(18.52%)、软产道裂伤(6.48%)及凝血障碍(3.70%).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重视产程处理和产后观察;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消除不良因素,切实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产妇生命.
作者:刘子娟;闫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Fuga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小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对朝阳医院肿瘤科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治疗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规划,转变工作理念,优化服务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金慧;程燕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成2组,先入院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院50例给予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羊水栓塞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抢救的26例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抢救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抢救后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的呼吸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呼气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除凝血酶时间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羊水栓塞致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抢救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可增强呼吸和凝血功能,促进尽快康复.
作者:陈惠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次确诊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经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后出院,未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经过半年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服药依从性,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未有明显的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治疗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中医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中医康复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9.50%,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可促进患者康复,而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爱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为81.25%,患者满意度为85.42%;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5.83%,患者满意度为97.9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低报告率原因,为制定锐器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报告率,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伤害.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2014年发生的锐器伤及其上报情况和未上报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调查问卷72份,其中发生锐器伤22人次,暴露率30.56%,主动上报登记7人次,上报率31.82%;锐器伤的暴露率与科室和操作环节有关,上报率与源患者年龄、损伤程度有关,而临床护士锐器伤的风险意识不足和上报流程繁琐是未能上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00%和26.67%.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锐器伤暴露报告系统,加强护理人员普遍性预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锐器伤报告率.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我院未加强护理管理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加强护理管理后,再抽取2016年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0.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的护理管理是重要管理内容,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在临床护理中一定要坚持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控制所有可能感染的环节,才能保护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冬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患者运用个体化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个体化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和整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但是对照组的情感功能得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肝胆外科患者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中个体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而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服用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主动性,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各38例,比较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干预前NBN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后15 d、 出院时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DI、PDI评分及出生后18个月的各项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从而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裴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采用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瑜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