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分析

刘艳;陈梦宇;罗惠军;何小萍;廖懿

关键词: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在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56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患者淋巴结的门部回声情况、边缘缺损情况、钙化情况以及纵径和横径的比例,同时测量患者的淋巴结内部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情况,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9例(73枚),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7例(94枚),阳性诊断率为87.2%;另外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和Vmax、RI都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阳性诊断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半月板损伤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对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分析43例(46膝)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影像特点,以关节镜下表现为对照,探讨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46膝共92个半月板中,经关节镜确诊半月板正常6个、退变14个、撕裂72个;MRI诊断分级显示正常及退变的半月板为22个、撕裂70个.MRI检查的诊断敏感性94.44%、特异性90.00%、准确度为93.48%.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27.结论 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与关节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对于后续关节镜下诊疗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南继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2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米氮平和文拉法辛治疗,对比2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和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单用米氮平相比,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第2周起单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随访1年,治疗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空腹抽血进行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检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3.25±1.64)mmol/L、(2.63±1.12)mmol/L、(1.03±0.36)m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为(2.50±0.62)m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斑块超声分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为6%(3/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显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立娜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共92髋,均分别给予CT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所见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所选54例(92髋)研究对象中共39例(71髋)经手术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经CT检查确诊57髋,确诊率为80.28%;经MRI检查确诊67髋,确诊率为94.37%,MRI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准确性优于CT检查,可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黄金高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0例,按照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分成活动组49例,非活动组41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CT检查结果.结果 活动组及非活动组累及双侧肺叶病灶分别为67.35%(33/49)、26.83%(11/41);单侧肺叶病灶分别为32.65%(16/49)、73.17%(30/41).结论 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情况良好.

    作者:张圣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急诊抢救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人员配置、抢救器材的准备提供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抢救室滞留时间、疾病谱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急诊患者增多抢救室患者也同步增多,尤其是6,7,8月是急诊患者高峰;抢救室接诊患者人数与滞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急诊入抢救室人数随年龄增高比例逐渐增多,90岁以上组入抢救室比例达43.49%;60岁以下患者滞留时间中位数无差异,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滞留时间延长;晚期肿瘤患者滞留时间较非晚期者时间长;多发伤患者滞留时间明显长于非多发伤患者;抢救室疾病谱分析前5位分别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创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结论 急诊医学专业应根据急诊主要人群、高发年龄、不同就诊时间、主要疾病谱、滞留时间较长的疾病等因素合理安排急诊人员配备,进行重点培训,保持急诊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作者:杜鹏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探讨

    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30例,分别予以常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及PCT监测下的抗菌药物治疗.分别统计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PCT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效率、用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相近;但PCT指导下患者住院时间、用药时间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水平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能够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减少耐药性,缩短住院时间及用药时间等,且疗效较之常规用药无明显变化,是感染监测的良好指标.

    作者: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对比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联合利福平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联合利福喷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均可以作为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但利福喷丁对肝肾损害的程度低于利福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培哚普利配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配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试验组使用培哚普利加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4%,高于对照组的76.06%(P<0.05);2组不良反应均少见.结论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培哚普利配合氨氯地平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

    作者:李文凡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孕妇300例,待其妊娠28周后行常规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检测,并将其与新生儿Apgar评分诊断宫内缺氧进行对比.结果 无反应型及S/D≥3孕妇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无反应型及S/D<3次之,反应型及S/D≥3较低,反应型及S/D<3低,其余3组均显著低于无反应型及S/D≥3.结论 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准确率较高,有助于改善胎儿预后.

    作者:廖慧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和74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人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阳性率、白细胞数(WBC)、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病程时间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CRP、MP-Ab阳性率以及病程时间是患儿发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程时间、ESR、CRP、MP-Ab阳性率均是小儿发生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发生率.

    作者:赵枫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维生素D对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探析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分为甲组与乙组,乙组给予常规治疗,甲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维生素D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8%)显著高于乙组(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复发率(4.9%)低于乙组(29.3%),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维生素D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控制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华;施娜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50例,其中,胰岛素抵抗组接受激素促进排卵治疗,非胰岛素抵抗组同时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MI、HDL-C、LDL-C、TC、TG以及E2和L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SH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胰岛素抵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血脂及性激素指标.

    作者:钟小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将急诊120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67例)和早期护理干预组(74例),观察并比较2组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 在早期预见性护理模式下,DVT的发生率为4.1%(3/7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22.4%(15/67);患者焦虑评分(1.76±0.5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4±0.34)分;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2.67±0.32)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14±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芳;周伟;朱月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图像特征比较

    目的 比较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图像,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各40例患者,应用百盛CLASS C和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4~13 MHz,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2组甲状腺结节疾病超声检查结节内部血流各指标及结节直径、内部回声构成(实质性/混合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腺瘤组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境界清楚、结节周边血流各指标(Vmin、Vmax、阻力指数)高于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 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结节血流等均能明确检出,两者各有其特征,超声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曹燕;杭晓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从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8例为调查对象,均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的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上,心电图较为局限,仅可用于辅助诊断.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无创呼吸机对不同胎龄NRDS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将其分为足月组、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均为40例.3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酸碱度(pH)较之前均显著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足月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同时晚期早产组治疗12h后PaCO2优于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总有效率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但足月组用机时间多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气胸发生率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有助于改善不同胎龄NRDS的血气指标,延缓病症进展,但临床应强化对足月儿的防治措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徐群;齐顺清;吴志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患有黄疸的9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间断性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95.74%,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9.79%(P<0.05).结论 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沧海;肖汇琼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麻下置入相应腹腔镜器械,分离粘连,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行输卵管开窗病灶清除术、输卵管切除术;术中发现异位妊娠以外的盆腔疾病患者,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44例行输卵管开窗病灶清除术,6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发现慢性盆腔炎或盆腔粘连者32例(64.00%,32/50),均予以粘连松解术或输卵管造口术.手术时间平均(49.45±12.23)min,术中出血平均(36.24±7.54)mL;无严重皮下气肿,切口愈合均为甲级,住院时间(5.02±0.92)d.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伤口小且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故有条件的医院应将腹腔镜手术作为异位妊娠治疗首选方式.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人性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40例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就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疼痛评分、舒适评分和满意度、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疼痛评分、舒适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荣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