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图像特征比较

曹燕;杭晓瑛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超声, 图像特征, 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图像,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各40例患者,应用百盛CLASS C和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4~13 MHz,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2组甲状腺结节疾病超声检查结节内部血流各指标及结节直径、内部回声构成(实质性/混合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腺瘤组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境界清楚、结节周边血流各指标(Vmin、Vmax、阻力指数)高于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 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结节血流等均能明确检出,两者各有其特征,超声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共92髋,均分别给予CT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所见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所选54例(92髋)研究对象中共39例(71髋)经手术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经CT检查确诊57髋,确诊率为80.28%;经MRI检查确诊67髋,确诊率为94.37%,MRI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准确性优于CT检查,可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黄金高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全程助产护理对糖尿病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产妇分娩应用全程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产妇,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对比2组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产妇应用全程助产护理可显著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金选花;钟云;彭琦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在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56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患者淋巴结的门部回声情况、边缘缺损情况、钙化情况以及纵径和横径的比例,同时测量患者的淋巴结内部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情况,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9例(73枚),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7例(94枚),阳性诊断率为87.2%;另外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和Vmax、RI都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阳性诊断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陈梦宇;罗惠军;何小萍;廖懿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混合运动模式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糖尿病足预防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混合运动模式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运动锻炼方案,观察组采用针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的混合运动方案,对比2组健康信念评分、DF运动锻炼行为评分及足部溃疡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健康信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锻炼行为总分、鞋袜选择、锻炼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足部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混合运动模式应用到糖尿病足危险人群中, 可明显提高其健康信念,促进DF运动锻炼行为的形成,预防足部溃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艮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氧指数、吸入氧浓度等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

    作者:刘炯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急诊抢救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人员配置、抢救器材的准备提供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抢救室滞留时间、疾病谱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急诊患者增多抢救室患者也同步增多,尤其是6,7,8月是急诊患者高峰;抢救室接诊患者人数与滞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急诊入抢救室人数随年龄增高比例逐渐增多,90岁以上组入抢救室比例达43.49%;60岁以下患者滞留时间中位数无差异,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滞留时间延长;晚期肿瘤患者滞留时间较非晚期者时间长;多发伤患者滞留时间明显长于非多发伤患者;抢救室疾病谱分析前5位分别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创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结论 急诊医学专业应根据急诊主要人群、高发年龄、不同就诊时间、主要疾病谱、滞留时间较长的疾病等因素合理安排急诊人员配备,进行重点培训,保持急诊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作者:杜鹏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维生素C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

    维生素C的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栓,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的辅助治疗,慢性铁中毒、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彩云;王梦瑾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益肾活血方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12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及添加中医辨证益肾活血方治疗(观察组6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患者(80.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益肾活血方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国林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药药学服务中中药处方分析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中药处方中涉及到的药物,并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中药使用频率高的是黄芪(93.0%),其次是丹参(91.0%)和当归(77.0%).中药处方分析的结果提示,居于前三位的不合理原因依次是:用量不当(5.0%)、重复给药(4.0%)、诊断和处方不符(3.0%).结论 临床用药时为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和治疗医师需对中药处方进行仔细核对,并全面掌握中药的使用方法和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赵宇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螺旋CT在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8例,临床资料均完整,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和B超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CT对急腹症患者术前病因诊断中共77例经术后证实,符合率为87.50%;B超检查共31例相符,符合率为35.22%;相较于B超,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具有便捷、无创、无痛苦等优点,在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可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汉斌;胡胜金;谢永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自体血采集过程中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储存式自体血是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一种可行方法[赖福才,王梁平,汪传喜.试论自体输血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689.],在采血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心理问题.分析自体血采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有效预防,以减少自体采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保障采血过程顺利完成.

    作者:王秀芸;贾彦卿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高龄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探讨

    目的 探讨高龄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采用部分肝切除术治疗,16例实施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8例行肝胆管切开取石及肝肠吻合内引流术,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9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复发2例(6.67%).4例患者存在残余结石,5例发生伤口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胸水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2例.接受肝胆管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和肝胆管切开取石及胆肠吻合引流术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部分肝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对高龄肝胆管结石患者合理分型,选择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并做好疾病护理工作,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甘家兵;朱少波;杨斌;奚小华;刘翔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1 d、7 d颅内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d、7d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宪祥;郭修财;刘小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早期预防及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早期预防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我院220例健康体检员工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检查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检查显示颈动脉硬化性斑块者26例,动脉壁上粥样斑块者20例,单纯性内-中膜增厚者88例,内-中膜厚度<0.9 mm且内膜光滑以及管腔壁清晰者86例;脑卒中组患者显示颈动脉硬化性斑块者105例,动脉壁上粥样斑块者42例,单纯性内-中膜增厚者73例.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明显效果,且有无创、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无创呼吸机对不同胎龄NRDS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将其分为足月组、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均为40例.3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酸碱度(pH)较之前均显著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足月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同时晚期早产组治疗12h后PaCO2优于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总有效率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但足月组用机时间多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气胸发生率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有助于改善不同胎龄NRDS的血气指标,延缓病症进展,但临床应强化对足月儿的防治措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徐群;齐顺清;吴志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剖宫产后CSP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确诊率及超声表现.结果 74例患者中,初次诊断确诊71例,误诊为流产1例、宫颈部妊娠1例、滋养细胞疾病1例,后期复诊时均修正之前判断,诊断确诊率95.95%.74例超声图像显示,44例子宫大小与形态均正常,30例显示子宫增大.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利于准确判断患者血供情况、肌层厚度以及孕囊着床位置,为CSP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高效、科学的诊断依据,对后期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陶丹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较差.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独化疗已经得到临床认可,目前有关胃癌的分子靶点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抑制剂、免检查点阻滞剂、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其中一些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略阐述.

    作者:张宇欣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改进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体位改进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甲状腺手术中采取传统体位,观察组在手术中采用改进体位,比较2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躁动、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分别为4%,4%,2%,对照组为32%,38%,30%;观察组术中VAS评分为(2.01±0.50)分,对照组为(6.02±1.08)分;观察组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7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改进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呕吐、头痛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钟亚春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6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辛宗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0例,按照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分成活动组49例,非活动组41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CT检查结果.结果 活动组及非活动组累及双侧肺叶病灶分别为67.35%(33/49)、26.83%(11/41);单侧肺叶病灶分别为32.65%(16/49)、73.17%(30/41).结论 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情况良好.

    作者:张圣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