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前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措施,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鼻内镜鼻窦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同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鼻内镜鼻窦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O.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龙海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采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观察2组扫描效果、结节数目和形态特征,并对定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扫描图像效果、定性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组发现结节数目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而低剂量CT扫描辐射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姬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探讨斑块发生与脑梗死的关系,了解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易损斑块可以利用超声进行准确检出,并且易损斑块与脑卒中存在相关性,超声结果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依据,是一种良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家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遵循医嘱率、规律生活方式、药物知识知晓率、饮食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齐银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B-IGRA)和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对5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别进行全血TB-IGRA和胸水ADA活性检测.结果 TB-IGRA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88.5%)高于ADA(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87.5%)高于ADA(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下降为69.2%,特异性上升为100%.结论 TB-IGR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高于胸水ADA活性检测,联合检测(TB-IGRA和胸水ADA)可提高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
作者:曹英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专业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骆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脑血栓形成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经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依达拉奉经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及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二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痛经及月经不调患者采取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于2012年8月-2013年8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痛经及月经不调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取西药治疗和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在月经不调及痛经的疗效上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 痛经及月经不调患者采取四物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产后访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社区2015年1月-3月8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产后访视(n=44)和未访视(n=43)2组,比较2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母婴健康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访视组产妇在产褥期卫生知识、产后保健知识、新生儿喂养知识及计划免疫知识四项评分均高于采访视组(P<0.05);访视组产妇和婴儿发病率均低于未访视组(P<0.05);访视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4.09%,明显高于未访视组(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和婴儿喂养知识,对促进母乳喂养、减少母婴患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覃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与免疫功能均是造成患者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男性、年龄超过60岁、免疫功能低下是独立诱导重症肝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对症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肩胛带骨包括肱骨近段、肩胛骨、锁骨,是全身骨肿瘤的第三大好发部位,其中以肱骨近段多见,其次为肩胛骨,锁骨少[1].肩胛骨肿瘤相对来说较少见,约占骨肿瘤的2.6%.其中骨软骨瘤是肩胛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青少年多见[2],其一般生长在肩胛骨的肋骨面,可引起肩周不适感,如疼痛、肩胛骨弹响、假性翼状肩胛等[3].肩胛骨侧位像和CT可以看到肿物的大小和位置[4-5].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骨外科共收治2例肩胛骨腹面骨软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双喜;江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孟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患者在经CT增强扫描后,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对比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造影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诊断后图片质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可提高患者诊断成功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王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与泼尼松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口服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组(MP+PD组)、口服甲泼尼龙组(MP组)、口服泼尼松组(PD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组完全缓解率优于常规甲泼尼龙组及常规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减少方面优于泼尼松组(P<0.05);甲泼尼龙组在激素相关并发症减少方面优于泼尼松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单用能更好地使患者达到 完全缓解,且能减少激素相关并发症.
作者:唐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实行“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前后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霞;董秀春;郭发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肠炎宁外敷神阙穴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82例急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肠炎宁外敷神阙穴,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加用神阙穴外敷肠炎宁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龙再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含甘露醇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及功能恢复情况,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ADL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使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下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宋玉龙;李宁;赵佩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采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别采用常规方案(对照组)和生长抑素(观察组)对其进行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78.7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对出血症状进行控制,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俊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56例艾滋病患者根据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6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减轻,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艾滋痛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作者:覃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国华;刘泉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