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

张晓丽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一级预防,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血管病, 发病率, 不治已病治未病, 复发率, 人口老龄化, 主动控制, 行为干预, 死亡原因, 生活水平, 三级预防, 干预措施, 调查显示, 病理损害, 致死率, 致残率
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增高.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位居榜首,脑卒中治愈后复发率高达25%. 脑卒中看起来具有未知性,无法预测和有效防范,其实,其有一个明确的病理损害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明确发病的危险因素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 俗话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早期改变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的目的.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位截瘫患儿33例的早期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高位截瘫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3例高位截瘫患儿,分析其心理反应,并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ICU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33例患儿无1例死亡,其基本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均顺利转入后期康复治疗.结论 早期介入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世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除常规治疗外,A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症状缓解、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等情况.结果 A组治疗内镜下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改善上消化道酸性环境,缓解溃疡相关症状,但泮托拉唑作用更强,能促进溃疡愈合,抑制Hp的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江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2013年—201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品种、 数量、 销售金额、使用频次(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为苯二氮革和巴比妥类,使用总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艾司唑仑使用频次在2年均居首位,门诊患者以口服剂型为主,住院患者以注射剂型为主.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PCI俱乐部的院外延续管理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俱乐部活动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130例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规范PCI术后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加PCI俱乐部活动,进行综合康复指导.观察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俱乐部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院外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以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

    作者:吕晓春;郭任维;任艳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解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92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钙尔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惠苏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髌骨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试验组采用镍钛聚髌器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16例优,12例良,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优,14例良,优良率为86.67%)(P<0.05).结论 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聚髌器固定效果理想,固定稳定,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景哲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增高.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位居榜首,脑卒中治愈后复发率高达25%. 脑卒中看起来具有未知性,无法预测和有效防范,其实,其有一个明确的病理损害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明确发病的危险因素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 俗话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早期改变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的目的.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为试验组,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床旁隔离、不同时段患者卧位选择、洗必泰口腔护理、早期痰标本的正确留取、环境的清洁,并提高护理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5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0例,感染率为51.72%;试验组6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邓双艳;邓洁;张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影响,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均比对照组产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这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促进产后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88例房颤患者,采取华法林治疗,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22.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0月赣州市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随机调查的100例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建预防接种卡和建预防接种证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共调查100例流动儿童,其中,男57例,女43例;<3岁儿童57例,3岁~6岁儿童43例;外省户籍儿童82例,本市外县户籍儿童18例;62例在本县居住超过1年.调查儿童建预防接种卡率为83.00%,建预防接种证率为91.00%.流动儿童1剂卡介苗(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3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P)、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MV)、3剂乙肝疫苗(HepB)、1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1剂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接种率分别为86.00%,80.00%,77.00%,76.00%,77.00%,45.00%,36.00%.结论 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欧阳石女;温素英;郭美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2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对2组患者疾病认知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治疗组的乙肝知识认知评分为(9.43±2.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乙肝知识认知率达到82.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的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王淑平;刘兰;张会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监测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和高危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分布、高风险操作环节、地点、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31例次,其职业类别主要是护士和医师,分别占58.06%和25.81%;以5年以下工龄人员为主,占64.51%;科室分布以外科系统多见,占58.06%,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手术室、治疗室、病房及处置间,分别占38.71%,25.81%,19.35%和16.13%.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刺抽血或注射操作时、整理医疗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时的锐器伤或针刺伤,分别占48.39%,19.35%,19.35%,12.90%.结论 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为低年资护理人员,需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针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有效防范.

    作者:王玲;王作艳;陈峰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常规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明显改善其动脉血气水平及通气状况.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禁忌

    酒石酸美托洛尔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细结晶粉末,它的有效成分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有较强的阻滞作用,对β2-受体的亲和力较弱.因其能发挥β1-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轻中度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美托洛尔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旨在明确其用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同时也研究美托洛尔的临床用药禁忌,以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增强用药安全观念和规范意识.

    作者:贾林珍;卫林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前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835例进行健康体检并排除糖尿病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空腹血糖受损(FPG 5.6~6.9 mmol/L)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5.7%~6.4%)组以及联合两项指标为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随访1年~5年观察其进展为糖尿病的概率.结果 835例体检者中,分别以空腹血糖受损、HbA1c(5.7%~6.4%)和联合两项指标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率分别为19.04%(159/835)、7.31%(61/835)和3.83%(3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述指标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5年以内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概率分别为9.43%(15/159)、8.20%(5/61)和28.13%(9/32),前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联合两种指标检测诊断糖尿病前期患者5年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概率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HbA1c 5.7%~6.4%为标准诊断糖尿病前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将空腹血糖受损联合HbA1c 5.7%~6.4%为标准,对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曲涛;杨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30例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完整切除乳腺腺体,观察术后患者的美容效果、Ⅰ期愈合率及术后乳头勃起、乳头乳晕是否感觉正常.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环乳晕切口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是一种美容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方法.

    作者:钱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小汗腺汗囊瘤(eccfine hidrocystoma)为一种来源于小汗腺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 目前,根据其皮疹数目多少及形态特点,临床分为两型,即Robinson型和Smith Chemosky型,前者皮损小而多发,后者皮损大而单发.现报道1例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即Robinson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原晓红;邹媛媛;于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20例胎盘植入患者,分析孕妇产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20例孕妇均进行超声诊断,其中13例在检查中诊断或怀疑为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为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完全性植入胎盘方面的符合率较高,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而在穿透性和粘连性胎盘诊断中符合率不高,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确认.

    作者:罗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接受尿常规检查妇科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尿液采集法和采取0.02%呋喃西林溶液对会阴部实施清洗后实施标本采集.对2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标本中均未检出上皮细胞、蛋白质,对照组中上皮细胞、蛋白质检出率分别为4.08%和22.45%.结论 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检测阳性率,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华艺芳;何梗秀;王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