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罗巧红

关键词:胎盘植入,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20例胎盘植入患者,分析孕妇产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20例孕妇均进行超声诊断,其中13例在检查中诊断或怀疑为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为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完全性植入胎盘方面的符合率较高,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而在穿透性和粘连性胎盘诊断中符合率不高,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确认.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试验组采用镍钛聚髌器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16例优,12例良,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优,14例良,优良率为86.67%)(P<0.05).结论 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聚髌器固定效果理想,固定稳定,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景哲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PCI俱乐部的院外延续管理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俱乐部活动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130例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规范PCI术后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加PCI俱乐部活动,进行综合康复指导.观察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俱乐部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院外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以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

    作者:吕晓春;郭任维;任艳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位截瘫患儿33例的早期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高位截瘫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3例高位截瘫患儿,分析其心理反应,并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ICU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33例患儿无1例死亡,其基本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均顺利转入后期康复治疗.结论 早期介入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世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需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法实施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出血、导管脱落以及血栓栓塞现象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对于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管患者,使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苏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2013年—201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品种、 数量、 销售金额、使用频次(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为苯二氮革和巴比妥类,使用总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艾司唑仑使用频次在2年均居首位,门诊患者以口服剂型为主,住院患者以注射剂型为主.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拟诊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特异性、敏感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血流0级9例,1级12例,2级5例,3级4例.病理检查24例为阳性,6例阴性,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单纯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乳腺增生症1例,乳腺纤维瘤5例.病理阳性2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22例,误诊2例;阴性6例,超声按恶性1例,准确诊断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0%,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71.4%.结论 针对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范文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有明显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0例.A组采用缩宫素治疗,B组采用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晓荣;刘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MNT)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MNT联合孕妇体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GDM饮食及运动指导.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同时记录母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FBG、2 hPG、HbA1c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2 hPG、HbA1c测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妊娠期感染、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胎儿畸形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GDM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改善围生期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杜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除常规治疗外,A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症状缓解、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等情况.结果 A组治疗内镜下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改善上消化道酸性环境,缓解溃疡相关症状,但泮托拉唑作用更强,能促进溃疡愈合,抑制Hp的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江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常规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明显改善其动脉血气水平及通气状况.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10月骨科手术病例3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32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例,使用率40.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2例,占17.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19例,占14.7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2例,占1.55%;预防给药时机不当36例,占27.91%;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7例,占75.19%;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11例,占8.53%;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37例,占28.68%.结论 骨科存在不合理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和规范.

    作者:姜兵;吴海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88例房颤患者,采取华法林治疗,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22.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心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护理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永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小汗腺汗囊瘤(eccfine hidrocystoma)为一种来源于小汗腺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 目前,根据其皮疹数目多少及形态特点,临床分为两型,即Robinson型和Smith Chemosky型,前者皮损小而多发,后者皮损大而单发.现报道1例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即Robinson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原晓红;邹媛媛;于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舍曲林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70例,分别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与脑卒中常规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即Barthel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8周后BI评分均增加,SSS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20例胎盘植入患者,分析孕妇产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20例孕妇均进行超声诊断,其中13例在检查中诊断或怀疑为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为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完全性植入胎盘方面的符合率较高,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而在穿透性和粘连性胎盘诊断中符合率不高,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确认.

    作者:罗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5T磁共振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初步诊断为髌骨软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关节镜检查后进行1.5T磁共振检查,并且将1.5T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证实80例髌骨软化症,早期45例,晚期35例.1.5T磁共振诊断出70例,漏诊10例,其中早期37例,晚期33例.1.5T磁共振早期诊断率82.2%,晚期诊断率94.3%.结论 1.5T磁共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诊断中具有较好诊断效果,整个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魏东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监测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和高危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分布、高风险操作环节、地点、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31例次,其职业类别主要是护士和医师,分别占58.06%和25.81%;以5年以下工龄人员为主,占64.51%;科室分布以外科系统多见,占58.06%,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手术室、治疗室、病房及处置间,分别占38.71%,25.81%,19.35%和16.13%.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刺抽血或注射操作时、整理医疗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时的锐器伤或针刺伤,分别占48.39%,19.35%,19.35%,12.90%.结论 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为低年资护理人员,需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针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有效防范.

    作者:王玲;王作艳;陈峰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补气活血法有解毒、活血、补气的功效,对预防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效果,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相锋;郑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胆囊畸形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胆囊畸形患者,包括胆囊折叠畸形和萎缩畸形两种,均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达到100%,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通过3个月~6个月随访,6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没有出现腹泻、腹痛等并发症;经统计对比,患者术后胆囊收缩试验结果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患者效果确切,但必须加强相关适应证的掌握.

    作者:刘万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