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军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县2003年—2014年底累计治疗的69例艾滋病病例中存活满1年以上的51例进行调查,按治疗效果分为2组,其中治疗失败12例为观察组,治疗有效39例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心理因素、家庭支持、漏服次数、药物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存在漏服次数多、情绪低落,家庭不支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等现象.结论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争取家庭支持、提醒患者服药、及时妥善处理毒副反应引起的痛苦,是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文锋;张晓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92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钙尔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惠苏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835例进行健康体检并排除糖尿病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空腹血糖受损(FPG 5.6~6.9 mmol/L)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5.7%~6.4%)组以及联合两项指标为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随访1年~5年观察其进展为糖尿病的概率.结果 835例体检者中,分别以空腹血糖受损、HbA1c(5.7%~6.4%)和联合两项指标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率分别为19.04%(159/835)、7.31%(61/835)和3.83%(3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述指标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5年以内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概率分别为9.43%(15/159)、8.20%(5/61)和28.13%(9/32),前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联合两种指标检测诊断糖尿病前期患者5年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概率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HbA1c 5.7%~6.4%为标准诊断糖尿病前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将空腹血糖受损联合HbA1c 5.7%~6.4%为标准,对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曲涛;杨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补气活血法有解毒、活血、补气的功效,对预防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效果,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相锋;郑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增高.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位居榜首,脑卒中治愈后复发率高达25%. 脑卒中看起来具有未知性,无法预测和有效防范,其实,其有一个明确的病理损害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明确发病的危险因素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 俗话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早期改变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的目的.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9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儿行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83%,2.17%,对照组分别为86.96%,13.04%,前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GeneX混合自体颗粒骨伤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3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GeneX者13例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均全部吸收,多于对照组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患者已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术,对照组8例已取出;观察组固置入固定术后、取出术前,前缘高度比、椎管容积、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前椎管容积均低于取出内固定术后,Cobb角高于内固定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取出术患者随访10个月~18个月,均未见塌陷病例.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好,高度丢失、塌陷发生率低,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
作者:钟恩春;黄彩忠;邓小琴;黄春林;袁上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拟诊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特异性、敏感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血流0级9例,1级12例,2级5例,3级4例.病理检查24例为阳性,6例阴性,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单纯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乳腺增生症1例,乳腺纤维瘤5例.病理阳性2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22例,误诊2例;阴性6例,超声按恶性1例,准确诊断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0%,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71.4%.结论 针对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范文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0月赣州市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随机调查的100例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建预防接种卡和建预防接种证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共调查100例流动儿童,其中,男57例,女43例;<3岁儿童57例,3岁~6岁儿童43例;外省户籍儿童82例,本市外县户籍儿童18例;62例在本县居住超过1年.调查儿童建预防接种卡率为83.00%,建预防接种证率为91.00%.流动儿童1剂卡介苗(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3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P)、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MV)、3剂乙肝疫苗(HepB)、1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1剂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接种率分别为86.00%,80.00%,77.00%,76.00%,77.00%,45.00%,36.00%.结论 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欧阳石女;温素英;郭美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常规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明显改善其动脉血气水平及通气状况.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急诊输液中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8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安全意识行为、心理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行中断输液、自行调节滴速、异常紧急处理情况低于对照组;主动核实药物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对于急诊输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邱斌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抑郁状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10月骨科手术病例3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32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例,使用率40.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2例,占17.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19例,占14.7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2例,占1.55%;预防给药时机不当36例,占27.91%;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7例,占75.19%;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11例,占8.53%;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37例,占28.68%.结论 骨科存在不合理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和规范.
作者:姜兵;吴海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品种、 数量、 销售金额、使用频次(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为苯二氮革和巴比妥类,使用总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艾司唑仑使用频次在2年均居首位,门诊患者以口服剂型为主,住院患者以注射剂型为主.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社区5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拉西地平组19例、美托洛尔组19例和联合治疗组19例3组.拉西地平组给予拉西地平片4 mg/d;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12.5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2.5 mg/次,2次/d和拉西地平片4 mg/d.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7%,10.5%,与美托洛尔组的68.4%和3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西地平组的63.2%和3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铭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2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对2组患者疾病认知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治疗组的乙肝知识认知评分为(9.43±2.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乙肝知识认知率达到82.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的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王淑平;刘兰;张会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有明显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0例.A组采用缩宫素治疗,B组采用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欣母沛+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晓荣;刘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及减缓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8例使用角膜塑形镜患者的临床验配及定期复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年,5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近视度数在1年内的增长控制在青少年生理发育的限度之内,且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斑痕、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及延缓近视发展,但必须合理选择配戴者,按照规范的验配流程,严格复查,及时解决配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不良影响降至低.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使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效果更为理想.方法 通过分析诊治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案例,总结归纳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78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给予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患者达到良好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规范护理、预防知识普及、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可促进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并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
作者:王婕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且发病机制复杂.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慢性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段霄杰;靳英;史增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