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莲
目的观察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确诊为眼眶炎性假瘤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皮质类固醇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是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强力霉素治疗,应用强力霉素的方法是口服低剂量强力霉素,2组疗程相同。随访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眼眶CT、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对照组完全治愈率31.25%,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8.75%,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2.50%,观察组完全治愈率25.00%,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2.50%,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重于观察组。结论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作者:黄琼;陈根云;张愈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的护理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老年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减少老年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1995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协同诊断而确诊,手术方法采用离断输尿管,剪去狭窄段,在下腔静脉前外侧行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使输尿管恢复至正常位置。结果本组9例经多种影像学协同检查,术前即确诊,均行离断输尿管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血尿、腰胀、腰痛等症状消失,全部9例均经静脉肾盂造影(IVU)及B超复查,提示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明显狭窄,肾积水明显减轻,肾功能正常。结论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需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协同进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逆行肾盂造影,采用离断输尿管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治疗该病,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赵逢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独特的间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少见,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均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经过手术切除均能治愈,少数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因此术后需密切随访。
作者:李姝墨;边莉;蒋爱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超声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TM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联合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同时予超声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果治疗2个疗程,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叠加超声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半导体激光治疗。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美国国立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指出,如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天接触8h持续6个月或每天接触24 h持续2个月,将有50%的可能感染结核[1]。耐多药结核患者带菌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长,潜在传播人数会更多,危害日益凸显。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对结核患者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是山西省惟一一所的结核病专科医院,从门诊到住院,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科学管理,着重从耐多药患者住院安置原则、消毒隔离管理、医护人员的防护等方面预防和控制传染源,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减少结核病对社会的危害。
作者:关平华;解娅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神经系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1,2]。近来,我院在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教学中安排了病案讨论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案讨论课的实施方式病案讨论的目的是通过病案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讨论加深对神经系统解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安排上,病案讨论课安排在神经系统课程的后,但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以备查资料。病案讨论的内容根据神经系统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如内囊出血出现“三偏”综合征表现、肱骨中段骨折损伤桡神经、脊髓半横断的临床表现等。课堂教学学时为4个实验学时,根据分组轮流进行,学生先根据实验分组由组长代表发言,以幻灯片的形式分析病案中的症状体征和初步诊断,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是辩论。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分析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对错误的诊断或分析结论加以纠正,并联系神经系统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通过病案讨论进一步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作者:夏春波;田顺亮;李鸿文;周思;于兰;张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4月我院血液科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20名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护理结束后通过随访收集患者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但试验组效果更明显,患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更高,无感染病例,内瘘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增进患者与护士的关系,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普及意义。
作者:陶容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增强职工凝聚力、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及调节功能,但总体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医院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及表面。应通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完善医院制度;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尊重人格、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构筑双赢平台);创造人性化服务(塑造环境文化、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知识型医院;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徐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内镜下止血过程中是否加用外套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出血量为(43.1±6.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5±5.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瑞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在预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98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计算APACHEⅣ评分和死亡危险系数,使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Ⅳ评分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0.768,当以预测病死率大于70%为死亡标准时预测实际病死率准确度高,高于以预测病死率大于30%和大于50%为死亡标准时的准确性。APACHEⅣ得分小于60分组的存活者和死亡者APACHEⅣ分值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全部研究对象的死亡组APACHEⅣ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对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中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建良;谷欣;杨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bipolar plasma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 B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患者8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80例,术前均进行评估测定,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PVP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 TURP 组,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发生率低于TURP组,术后血尿发生率小于TURP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TURP组,2组术后尿路感染、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VP治疗BPH与TURP疗效相近,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史利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护士择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方法选取福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共13位调查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获得的资料。结果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的交际圈、医生在婚姻市场的地位、护士的性别以及护士择偶期望等构成了护士择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结论可以从社会舆论、护士收入和医院管理三个方面来解决护士择偶难的问题,以稳定护士队伍,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罗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形成术手术过程中的医患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因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前,医生要和患者做好术前沟通,交代好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将手术所用装置连接无误,手术器材认真查点好;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患者的术前体位的摆放以及通过椎弓根再向椎体中灌注骨水泥的同时,患者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的记录观察。结果本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的护理中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医生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患者的信息状态以及手术过程中医患的配合程度,手术器械的准备,当然,手术取得后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患者术前体位以及在对椎体进行骨水泥灌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
作者:郑笛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均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好转率为87.5%,病死率为12.5%;患者治疗后的pH值、血氧饱和度、凝血酶原时间(PT)和体温各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病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前锦;张毅飞;杨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残腔纤维性修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和增强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损伤后残腔出现纤维性修复患者的DWI、ADC和增强征象。结果20例出现残腔纤维性修复患者中,表现为结节状附于残腔内壁15例,蔓状附于残腔内壁5例,大小在5 mm~20 mm之间,边缘清楚。增强见4例明显强化,16例不强化。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随着复查时间延长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不增大而且变小,有5例消失。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和增强征象可表现脑损伤后残腔纤维性修复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
作者:胡健;姚毅;罗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组织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构建更加安全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是新一轮医院评审的核心理念。我院将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运用于医院复核迎检准备工作中,着力推动医院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焱生;邱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比MRI与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CT检查,后行MRI检查。观察对比不同发病时间、不同体积梗死灶、不同梗死部位的MRI及CT诊断情况。结果发病<24 h患者的MRI诊断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2 mm梗死灶的诊断率为90.91%,CT为15.15%;MRI对>2 mm梗死灶的诊断率为95.00%,CT为98.00%。 MRI对小脑及脑干梗死的诊断率为88.89%,100.00%,CT为11.11%,12.50%。结论 MRI及CT均是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MRI对后颅凹梗死灶、早期微小病灶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
作者:郗新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非常活跃,在现有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施行了“5+3”卓越医师培养。全国医学院校将培养既能掌握现有知识,又能探索医学新知识、诊疗新方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地方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基层医学人才的重任,在立足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卓越医师科研培养计划”是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地方医学院校普通5年制医学本科生科研培训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有效实施卓越医师科研培训计划。
作者:李佳凌;龚舒;钟丽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对学校饮食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饮食卫生是否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直接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甚至影响学校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学校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作者:李淑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