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朱小英

关键词: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新生儿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新生儿结局。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40例产妇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分析2组母婴结局。结果本组140例产妇,有56例进行阴道分娩试产,其中20例因发生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或者先兆子宫破裂的情况而改行剖宫产术,终36例试产成功,占25.71%;再次剖宫产者104例,占74.29%。阴道分娩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大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的窒息、肺湿、肺不张、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的产妇,可于严密监测下行阴道分娩。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六味地黄丸辅助拉西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辅助拉西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90例门诊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均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辅助拉西地平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上较单一用药疗效好。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68例术后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脑外科老年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136例脑外科老年术后患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与脑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并发症发生率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为护理理论依据对脑外科老年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董美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35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实施妇科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记录及讨论分析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我站对护理人员实施妇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深度总结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方法及对策后,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升(P<0.05),妇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强对妇科医护人员的管理,并针对性解决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可以有效减少妇科相应安全隐患,对提高妇科护理治疗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利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在我院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1028例女性进行TCT检查,并建议TCT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宫颈癌1例,宫颈非典型增生7例。结论 TCT对宫颈疾病的筛查,尤其对诊断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进一步结合阴道镜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镇痛泵对肝胆手术患者的作用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肝胆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使用镇痛泵,对照组常规使用哌替啶或吗啡镇痛,术后48 h~72 h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有效28例(93.3%),无效2例(7.7%);对照组有效20例(66.7%),无效10例(33.3%),2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发生并发症4例(13.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30%),2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霍爱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0例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例呼吸衰竭而自动出院,其余28例均顺利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结论给予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顾秋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俊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胎儿窘迫时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注射液对胎儿窘迫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8例胎儿窘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行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胎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脐血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agar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提高胎儿对宫内缺氧的耐受性,有助于改善脐血血气指标,提高新生儿Apagar评分,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输血记录单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输血记录单改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室一级质量控制文书组对手术室2012年输血记录单(原版)[李和平,李梅.病历书写规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3.]和2013年输血记录单(改良版)输血文书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改良版的输血记录单内容全面,反映了每袋血输入人体的每个环节,包括配血、筛查、取血、核对、执行,客观准确地反映输血执行情况,确保了血液输入的合理性和可追溯性;减少了临床医生重复的文书书写,为抢救赢得了时间;节约纸张,环保高效。结论改良版的输血记录单以表格形式记录,更适用于临床。有效保证了输血全过程在病历中的体现,降低了输血文书的书写缺陷,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收到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较2012年增长了9.0%,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较2012年增长了14.3%。2013年抗菌药物的报告中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药和β-内酰胺酶抑制药,报告数量排名前10位品种为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阿洛西林,其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等易导致药物过敏不良反应,加之临床用量大,不合理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居高不下。

    作者:徐洪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两种碎石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碎石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其中2011年10月以前29例(第1组)用输尿管镜进水阀水泵冲洗经尿道行膀胱结石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2011年10月之后26例(第2组)采用自制橡胶管封堵输尿管镜经电切镜内鞘进入膀胱,用电切镜冲洗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第1组碎石时间30 min~120 min,平均42 min,其中有5例因碎石时间过长而行分次手术;第2组碎石时间5 min~30 min,平均14 min,均一次性手术成功。结论输尿管镜经电切镜内鞘进入膀胱,自制橡胶封水管,用电切镜冲洗气压弹道碎石的方法,具有术野持续清晰,能持续高效碎石,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分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苏久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3年11月全部住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1288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06%,其中预防、治疗用药分别为51.37%和48.63%。抗菌药物一联、二联、三联用药分别为66.56%,32.63%和0.81%。全院AUD为42.44 DDD/100人天,送检率为45.18%。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于国家标准,存在围术期用药不规范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武玉萍;李阳;王雅芹;陈晓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补血回生汤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血回生汤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给予服用补血回生汤,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化疗不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1.25%,而对照组仅为62.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采用补血回生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疗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浅谈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在中小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笔者对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作者:李文洪;任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百令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氯沙坦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予以降糖、降脂、低蛋白饮食及适量运动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百令胶囊2.0 g,1 d 3次口服;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用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了患者尿微量蛋白、CRP水平和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二者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无不良反应,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法。

    作者:王建民;王静;杨琳;刘黎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剖宫产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84例患者中有480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240例行肌瘤切除术,251例行卵巢肿瘤剥离术,31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11例行双附件切除术,50例行卵巢楔形切除及成形术,21例行卵巢壁活检术。结论在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剖宫产术中采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肿瘤切除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头孢唑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孢唑肟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照组单用头孢唑肟静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75.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CA125和骨桥蛋白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骨桥蛋白(OPN)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对照组的CA125和OPN水平,对其血清浓度以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的CA125和OPN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良性肿瘤组CA125和OP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的CA125、OPN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CA125和OPN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且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优于晚期卵巢癌。结论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和OPN优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以及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贾怀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加减。

    作者:韩国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后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分别装进2个试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人工溶血后,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血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钾离子(K+)、肌酐(Cr)、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以后发现,ALT、AST、LDH、ALP、CHOL、K 离子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Cr、BUN、GLU、U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临床生化部分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标本溶血。

    作者:梁建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