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散加减临床应用举隅

李淑琴

关键词:四逆散加减, 临床症状, 胃食管反流, 自觉症状, 吞咽困难, 食管黏膜, 患者, 进食, 中医诊断, 噎嗝, 胸骨, 西医诊断, 胃脘胀满, 胃镜检查, 疏肝解郁, 疏肝和胃, 临床应用, 急性胃炎, 会诊诊断, 肝胃不和
摘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和胃止痛,平肝益脾。我们近年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急性胃炎、胆石症等屡获良效,今略举数则,以祈同道斧正。1胃食管反流患者,女,50岁,2010年3月28日初诊。患者平素心情急躁,于情绪激动后进食时突然感觉吞咽困难,以后噎嗝症状逐渐加重,纳呆,经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局部充血,X线钡剂透视未见异常,某医院认为食管癌不能排除,后经我院专家会诊诊断为食管炎。患者吞咽困难,进食时胸骨处有异物感,胃脘胀满,嗳气呃逆,胸胁串通,郁闷不适,背部有沉紧感,生气时则上述症状加重,查舌苔薄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胃食管反流。中医诊断为噎嗝,证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方药:柴胡10 g、浙贝母10 g、旋复花10 g、栀子10 g、枳壳15 g、白芍15 g、郁金12 g、半枝莲15 g、白花舌蛇草20 g、夏枯草15 g、蒲公英2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呃逆减少,进食稍顺利,嘱患者按上方继续服用。服用20剂,自觉胸骨后胀闷感减轻,复查胃镜食管黏膜充血消失。上方加仙鹤草15 g、威灵仙15 g,继续服7剂,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梗噎症状基本消除。共服草药34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俊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两种碎石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碎石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其中2011年10月以前29例(第1组)用输尿管镜进水阀水泵冲洗经尿道行膀胱结石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2011年10月之后26例(第2组)采用自制橡胶管封堵输尿管镜经电切镜内鞘进入膀胱,用电切镜冲洗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第1组碎石时间30 min~120 min,平均42 min,其中有5例因碎石时间过长而行分次手术;第2组碎石时间5 min~30 min,平均14 min,均一次性手术成功。结论输尿管镜经电切镜内鞘进入膀胱,自制橡胶封水管,用电切镜冲洗气压弹道碎石的方法,具有术野持续清晰,能持续高效碎石,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分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苏久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0例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例呼吸衰竭而自动出院,其余28例均顺利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结论给予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顾秋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输血记录单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输血记录单改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室一级质量控制文书组对手术室2012年输血记录单(原版)[李和平,李梅.病历书写规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3.]和2013年输血记录单(改良版)输血文书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改良版的输血记录单内容全面,反映了每袋血输入人体的每个环节,包括配血、筛查、取血、核对、执行,客观准确地反映输血执行情况,确保了血液输入的合理性和可追溯性;减少了临床医生重复的文书书写,为抢救赢得了时间;节约纸张,环保高效。结论改良版的输血记录单以表格形式记录,更适用于临床。有效保证了输血全过程在病历中的体现,降低了输血文书的书写缺陷,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浅谈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在中小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笔者对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作者:李文洪;任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SmartPrep技术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SmartPrep技术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行腹部螺旋CT检查患者,分为A、B、C3组,A组行动脉胰腺增强扫描,B组行胰腺门静脉期增强扫描,C组行SmartPrep技术胰腺增强扫描,比较3组的胰腺尾部强化值、延迟时间及未达阈值例数。结果 B组达阈值比率63.33%,显著低于A、C组的81.67%,85.0%,B组与A、C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强化值显著低于A、C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显著长于A、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SmartPrep技术在胰脏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常规增强扫描相比效果好,扫描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王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Mayo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富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高龄患者实施腹部手术,给予整体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静脉炎1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艳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新生儿结局。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40例产妇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分析2组母婴结局。结果本组140例产妇,有56例进行阴道分娩试产,其中20例因发生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或者先兆子宫破裂的情况而改行剖宫产术,终36例试产成功,占25.71%;再次剖宫产者104例,占74.29%。阴道分娩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大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的窒息、肺湿、肺不张、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的产妇,可于严密监测下行阴道分娩。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评估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必要性。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我院212例急腹症患者实施了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穿刺物分别进行肉眼观察、光镜检查或淀粉酶测定等。结果阳性结果185例,阳性率87.26%;阴性结果27例,阴性率12.74%。抽取液肉眼观察可见血液、胃肠内容物、脓汁、尿液或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100×109/L或白细胞计数超过0.5×109/L,其中182例经手术证实;抽取液阴性患者在临床治疗观察中因病情发展而手术治疗者4例,其余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技术,不仅操作简便,快速易行,而且效果确切;尤其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明确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是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诊疗技术。

    作者:王建宏;薛芳;廉红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后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分别装进2个试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人工溶血后,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血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钾离子(K+)、肌酐(Cr)、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以后发现,ALT、AST、LDH、ALP、CHOL、K 离子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Cr、BUN、GLU、U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临床生化部分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标本溶血。

    作者:梁建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按摩腓肠肌和尽早下床活动等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在按摩等基础上配合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治疗。对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4%,试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0.2%,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进行预防,可明显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干化学有形成分分析仪及镜检法对尿液检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利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法和手工显微镜检法对尿液进行检测,对各有形成分进行比较,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我院2013年检测的尿液标本1500份,分别采用手工显微镜检、桂林优利特A-10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生产的尿10项专用试纸条,长沙爱威AVE-761型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同时进行检测。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法由于不同的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的原因,均出现了假阴性与假阳性的结果。结论三种方法对尿液检测有显著差异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法不能代替手工显微镜检法。

    作者:张济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结局及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结局及并发症。方法以75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75例正常妊娠孕产妇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8例(10.7%),高于对照组(2例,2.7%)(P>0.05);剖宫产率81.3%(61/75)、产后出血量(683.1±45.2)mL,子宫破裂发生率13.3%(10/7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较高,临床要给予高度重视,对瘢痕子宫患者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降低妊娠风险。

    作者:周学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内服和红藤汤加味灌肠的方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2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 d开始治疗,每10 d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加外用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爱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CA125和骨桥蛋白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骨桥蛋白(OPN)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对照组的CA125和OPN水平,对其血清浓度以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的CA125和OPN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良性肿瘤组CA125和OP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的CA125、OPN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CA125和OPN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且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优于晚期卵巢癌。结论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和OPN优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以及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贾怀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站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浅析

    目的:对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节约血源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我站2013年外采科采集23870袋血液,检查在血液采集、运输、储存、制备等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并对样本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记录。结果对23870袋样本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合格袋数为22209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93.04%;不合格袋数为1661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6.96%。其中在不合格报废血液样本中,由于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搞体(抗-HCV)异常等原因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863袋,占样本总数的3.62%;由于脂血、离心破损等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798袋,占样本总数的3.34%。结论在采供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对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血液制品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作者:王明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孕产妇阶段性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孕产妇妊娠期、分娩期的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356例孕产妇的观察与护理情况。结果1356例孕产妇均正常分娩。结论孕产妇分阶段进行护理,掌握孕产妇不同时期的特征,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正常分娩和母婴健康。

    作者:李旭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同市放射诊疗机构医用X射线受检者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贯彻《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加强我市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我们对管辖的大同市放射诊疗机构医用X射线受检者防护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剖析,系统地分析了医用X射线受检者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规范我市的放射诊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郭建华;闫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定置管理应用于病区物品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病区物品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对目前病区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拟定并试行物品定置方案,全院实施物品定置管理。结果物品规范放置,降低了差错发生率,缩短了护士的取物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对病区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是一种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