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云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现况,为在临床和科研中推广循证医学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0名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69.7%的人了解循证医学概念,30.3%的人不了解,其理论知识及格率24.6%。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比较,在认知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人对于循证医学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愿意去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影响循证医学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英语水平有限、缺乏检索技能和渠道、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足(文献评价困难),分别占64%,62.9%,49.1%。结论三亚市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水平偏低,态度和行为方面不够重视,有必要在医院中广泛、有效地对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培训。
作者:李晓珍;谢杰;黄海溶;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和《2014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选择5个病区县、14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村的改水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测定水砷含量,同时对监测村常住人口砷中毒病情进行调查,并测定尿砷含量。水砷、尿砷含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T5750.6-2006),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结果14个监测村已全部改水,改水率100%,14个村监测了11个改水工程,全部正常运行,且水砷含量全部合格。砷中毒检出率为1.61%(123/7621),以轻度患者为主;尿砷含量共测定419人,尿砷浓度范围为0.0001~0.444 mg/L,几何均值为0.0099 mg/L。结论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应是今后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
作者:吴赵明;裴秋玲;李鹏飞;王正辉;荆玉兰;武敏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B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与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B 超的诊断准确率为88.14%;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甲状腺腺瘤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86.67%;甲状腺癌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25.00%。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诊疗过程,应首先详细了解病史,并首选结合B超检查,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施政 刊期: 2015年第25期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与工作场景相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护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护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我们将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到临床护理教学当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综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结果干预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干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ChE恢复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教育在办学方式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既响应国家政策又顺应时代发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正逐步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订单式”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所投入的资源,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订单式”就业大大缓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1],这种人才培养方式逐渐得到了广大高职院校的认可。
作者:蒋大鹏;孙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护理差错原因,制订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间发生的161例次护理差错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相关的护理差错评定标准,对护理差错的性质进行评定。结果在对161例次护理差错发生的分析中,52.17%是中专护士。就差错发生时间而言,上午发生差错率占43.48%,夜间的差错率也较高占28.57%。工作年限1年内的护士差错发生率43.48%。结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护士业务技能水平是防止护理差错的基础,紧抓各环节的护理质量控制,如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等是防止护理差错的关键。
作者:周英婷 刊期: 2015年第25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肠炎。其临床症状多有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或特殊食物过敏史等。实验室检查:大多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本病一般好发于30~60岁人群,男女都可发病,现有文献报道并不多见;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更是罕见,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运;闻勤生;徐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费用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1)。结论循证护理对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珍;饶菊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6.1)个月,创伤椎骨均全部愈合,内固定未见明显松动或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代军;郭松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0名NICU住院患儿家属的相关信息,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焦虑情绪的调查。结果家属的焦虑情绪与自身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分娩方式和次数有关。结论医院在救治NICU患儿的同时,也有必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以有效缓解其焦虑状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夏建新;胡娟娟;朱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期间180例门诊换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创造舒适环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结果观察组SDS评分(34.34±9.23)、SAS评分(33.28±8.98),低于于对照组的(42.29±10.33)、(41.27±11.21),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或消除换药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使其主动配合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换药次数,尽早康复。
作者:顾美云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8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8.68±1.24)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护理到位率为95.23%、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62%,与对照组患者的(10.89±2.03)d、19.05%、78.57%和80.9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唐小笋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焦虑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辅以常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好的帮助,适宜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心理支持法在脑震荡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符合ICD-10脑震荡综合征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估标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HAMA、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支持法能影响和改变脑震荡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疗效较好,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情绪稳定,帮助患者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有利于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莉;刘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256例,根据指征分为阴道试产组(72例)与剖宫产组(184例),比较2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5.56%,4.17%,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的14.67%,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应合理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毛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健康人静脉血,分别利用常规方法和分离胶方法进行血清制备,将制备完成的血清置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A组、B组分离胶采血管检测出的葡萄糖(GLU)高于常规方法,磷酸肌酸激酶(CK)和淀粉酶(AMY)低于常规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清制备检验应选择新鲜样本,应用分离胶采血管时应与之前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洪清楚;刘丽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医院门诊挂号、收费窗口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是医院展示服务形象的重要平台[1]。优质的窗口服务,对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12年搬迁门诊大楼后,采取自助挂号收费系统,虽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流程,但因宣传、沟通不够,大多数农村患者不适应,纠纷、投诉时有发生。为此,我科进行了系统的窗口服务沟通技巧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松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脑白质异常的早期干预评估价值。方法对比和随访不同类型脑白质弥散性高信号(DEHSI)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结果在矫正年龄后1个月与3个月大的患儿、3个月与5个月大的患儿的整体及中重度组的部分发育结果评分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患儿预后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孛茹婷;王腾;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为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着重分析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配合过程中保持灌洗液恒温,加快引流,注意残流量、排尘及排水,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对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
作者:罗旭阳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