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茹婷;王腾;陈志强
目的:探讨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风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存在高危糖尿病足的人群中应用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改善其焦虑情绪。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适合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小的流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2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将其根据流产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负压吸引术)100例,B组(超声引导下无痛负压吸引术)96例,C组(药物流产术)106例,观察不同流产方式的效果。结果 A组、B组流产成功率(98%,100%),明显高于C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A、B 2组术中出血量多,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 B组在手术终止瘢痕子宫患者早期妊娠中较A组有明显优势,A组、B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5%,0;子宫穿孔发生率分别为5%,0;但宫腔、宫颈粘连发生率方面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疼痛程度较A组、C组明显较轻(P<0.05),易于患者接受。结论超声引导下无痛负压吸引术对终止初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早期妊娠是相对较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方法。
作者:刘新月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付丽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设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舒燕;易佳;王琮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在围生期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观察组采取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测定患者治疗前、分娩前血清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测定婴儿6个月龄、12个月龄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观察其阳性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cAb、HBeAg、HBV-DN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24 h内,观察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出生24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B与HBIG联合免疫在围生期HBV传播预防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符斌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抑制了人们的精神健康,因此,很多人为摆脱生活压力带来的负担,常常利用酒精进行自我麻醉,由饮酒而引发的斗殴等案事件也逐渐增多[1-3],造成人身伤害、死亡的案事件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法医学是利用自然学科的知识理论再融入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学科技能以及知识,对法律问题予以分析解决的一门解剖及分析学科。一般情况下,法医学用于为相关法律案件提供证据,例如:犯罪侦查及民事、刑事案件,是一种常见的案件辅助分析及采证方法[4]。本文对案件中受害人饮酒后受伤致死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法医学鉴定,现将案情及相关的法医学鉴定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鸿;吴常宝;赵国华;王硕;张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5例,23岁~59岁的中青年患者55例。入院2 d后,对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标准),统计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在住院2周后,调查统计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的情况。结果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27%,营养不足率33.64%,且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使用率为18.18%,肠外营养使用率为41.82%,老年患者肠内外营养使用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作者:韩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汇总。结果120例外科患者中共发生30例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率为25%。结论由于外科护理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外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从而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刘艳;阮凌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机理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对其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6 h内CT血肿有不同程度减少,24 h内2例完全消散,72 h内3例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与脑脊液的稀释作用及血肿的再分布有关。
作者:刘建忠;刘海林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0名NICU住院患儿家属的相关信息,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焦虑情绪的调查。结果家属的焦虑情绪与自身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分娩方式和次数有关。结论医院在救治NICU患儿的同时,也有必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以有效缓解其焦虑状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夏建新;胡娟娟;朱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AM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是AMCH发生的主要原因,出血灶既可在一侧,也可在双侧;既可在幕上,也可在幕下。结论 AMCH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却很高,应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出血量的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张洪波;尤群生;陈冬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和营养支持等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3.8%,护理满意率为9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1年随访,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患者术后能够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等优势,特别适合在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实行,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东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青光眼患者70例(86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对比2组术后疗效。结果术后7 d内,2组患者眼压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2组眼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都出现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滤过泡,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曾龙飞;解忠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现况,为在临床和科研中推广循证医学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0名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69.7%的人了解循证医学概念,30.3%的人不了解,其理论知识及格率24.6%。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比较,在认知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人对于循证医学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愿意去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影响循证医学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英语水平有限、缺乏检索技能和渠道、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足(文献评价困难),分别占64%,62.9%,49.1%。结论三亚市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水平偏低,态度和行为方面不够重视,有必要在医院中广泛、有效地对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培训。
作者:李晓珍;谢杰;黄海溶;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CE-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行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并对二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者共180个节段血管,CE-MRA 共诊断出50处狭窄(27.80%),其中轻度狭窄占37.8%,中度狭窄占29.7%,重度狭窄占27.0%,闭塞占5.5%;DSA 共诊断出44处血管狭窄(24.40%),其中轻度狭窄占34.8%,中度狭窄占33.3%,重度狭窄占27.5%,闭塞占4.4%。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CE-MRA能够可靠地评价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基本可以替代DSA检查。
作者:凌俊;朱吉高;贾忠东;高文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我院自2013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以来,经过1年多的摸索与发展,不断完善。 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由护士配制静脉用药的传统模式,改变成在药学监护下进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1]。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武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定期随访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住院期间均行高血压常规护理,出院后干预组予以定期随访教育,而对照组不再予以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遵嘱规则服药、自我监测血压、定期来院复诊、生活方式改变等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压控制率91.67%,对照组血压控制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随访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改善血压控制水平。
作者:朱一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基本理论,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9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的基本理论。结果有效9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9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人为本,尊重、关爱患者的服务模式,将人文精神与科技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作者:梁艳文;刘蕾;程笑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发生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发生呼吸暂停的3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均监测至生后1周,比较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稳定心率、改善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梅;徐清清;顾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