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西农村高血压防治状况及干预措施分析

刘安世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农村地区, 发病情况, 预防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山西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为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笔者3年门诊就诊患者为观察对象,调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结果该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以及治疗率较低。结论积极开展农村原发性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服药,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62例观察

    目的:探讨尿道创伤术导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124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分别采用腔内手术与套入法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手术,观察两种方法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腔内手术法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套入法手术组(P<0.05)。结论腔内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轻微等优点,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蔡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6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不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用效率为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帅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50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佳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诊治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8例,术前38例患者经期延长伴有经量过多,术后月经正常或明显改善32例,占84.2%;5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有生育要求,术后1年内妊娠3例,余在术后2年内均妊娠,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异位妊娠。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应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以及病理类型等进行综合考虑。

    作者:贺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加强对妊娠糖尿病的重视与管理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首先在产科被诊断,虽然产科医生近年也逐渐在重视,但由于产科医生缺乏对糖尿病系统的管理经验,相当一部分GDM被漏诊或者即使诊断也未规范管理,导致流产或死胎等不良后果。因此本文对GDM进行归纳、总结,希望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积极与内分泌医生协同做好妊娠期高血糖的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晚期病变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阳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利用高频超声对于软组织分辨力强的特点,能够早期分辨炎症所致的滑膜病变并检出骨侵蚀情况,能量多普勒超声还有助于显示病变区血流供应,从而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关节病变,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治疗效果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例踝骨折患者采用“漂浮”体位进行操作。结果术中对后、外、内踝均暴露充分,复位良好,内固定确切,术者操作方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8%。结论“漂浮”体位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更好地暴露三踝的骨折块和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慧;景平生;靳江涛;李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科出血性休克72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救治。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72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抢救,68例患者休克症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为94.4%;2例给予经腹子宫全切术,2例给予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死亡。结论给予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体位控制、有效止血、建立通路、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及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措施,能够改善休克症状,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及便秘

    目的:分析用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7例胸腰椎骨折早期使用自拟攻下逐瘀汤,观察腹胀、便秘症状缓解程度及时间。结果患者服药后腹胀、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用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可靠。

    作者:周涛;洪德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部DR和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DR胸片和16层螺旋CT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胸部创伤患者均进行DR胸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分别统计肋骨骨折检出率和骨折类型。结果 DR胸片检出肋骨骨折19例(25处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扫描检出28例(41处肋骨骨折)。结论胸部16层螺旋CT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胸片,可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作者:王太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丽芳;续桂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现就我院2010年-2012年9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柳献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桡动脉钙化4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总结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一个好的内瘘是患者长期透析存活的保证。近些年来新增透析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逐年增高,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差,动脉血管尤其是桡动脉血管的钙化不仅影响动静脉内瘘的制作,同时也影响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内瘘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以期为以后此类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积累经验。

    作者:董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达克宁栓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80例观察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治疗妊娠期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妊娠期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组)与克霉唑栓(观察组)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达克宁栓是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高效、快捷、无副作用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运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对所有贫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检验,观察比较贫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检验的结果。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地中海、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溶血性、慢性感染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较大,结合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与临床症状表现,对准确地鉴别诊断贫血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永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对一”糖尿病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2年5月-10月,我科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对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经过我们临床观察,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选择标准:糖尿病病程5年~10年,年龄60岁~70岁,尚无明确糖尿病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在外院未进行过正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沟通能力较好。

    作者:刘瑞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整复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93例,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随访后评估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及Volkmann挛缩,无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92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48眼)患者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加妥布霉素(托百士)滴眼液治疗,2 h 1次,治疗5 d;对照组38例(44眼)患者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加妥布霉素(托百士)滴眼液治疗,2 h 1次,治疗5 d。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滴眼液用于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疗效更加确切。

    作者:武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

    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过一组数字,在地球上,每10 s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的并发症而死亡,同时有2例新的糖尿病发生。据此计算,全球一年有300万人死于糖尿病。根据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它在悄无声息中吞噬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目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低,患者经常出现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甚至不断恶化的局面,导致这一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患者在预防、干预和治疗疾病的漫长过程中,存在着阻碍病情控制、康复的因素:说了,但未必听见;听了,但未必理解;理解了,但未必能接受;接受了,但未付诸行动;行动了,但未必能长期坚持[1],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了用药外,还应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2]。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具有全身性危害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现阶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消除高危因素可以预防,但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只能通过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临床“五驾马车”治疗,积极消除多种高危因素,以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慢性疾病。煤矿社区与全国一样糖尿病也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积极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健康促进是一种见效快、投资少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和社会实践,我们总结了一系列科学、简单、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极大地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凤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及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于发病后6 h内展开CT扫描与灌注成像,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平扫30例未见明确病灶,8例为可疑脑缺血区;38例患者经CT灌注检查,发现灌注图中均有对应于临床症状的脑缺血区域。30例在头部CT复查中发现程度不同的脑梗死,脑梗死区域中rCBF、rCBV明显低于对照区域,MTT、TTP相有明显延后;缺血性暗带区rCBF明显低于对照区域,rCBV有轻度升高或正常,MTT、TTP有明显延后。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与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子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