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

王丽芳;续桂俊

关键词:血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的治疗体会

    阑尾炎是我们北方城市常见的急腹症,我院为一所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医院,平常普外科住院患者的25%~30%为阑尾炎,相对其他的医院,我院阑尾炎患者比较多。因为阑尾根部和盲肠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但阑尾的位置是多变的,可在回肠前位、后位,盲肠前、盲肠后以及盆位,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作者:王丽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3岁~9岁)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3岁~9岁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B组),观察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术中(3次平均值)及苏醒期五个阶段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2组患儿的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噩梦、幻觉、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均处于较高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均比麻醉前高,但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B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及SpO2麻醉后与麻醉前及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清醒时间比较,B组比A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B组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确切,比单纯氯胺酮麻醉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汪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45例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12年10月间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切口脑脊液漏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及时救治,切口全部愈合良好。结论加强切口缝合和局部置管引流减压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

    作者:师吉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各种荧光核型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双链DNA抗体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DIGFA)。结果43例SLE患者中,同时采用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有31例,单独抗核抗体阳性确诊SLE的有5例,单独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确诊SLE阳性的有7例。其中荧光核型均质型9例,斑点型5例,核模型4例,混合型18例。结论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了SLE确诊率的作用。

    作者:裴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大肠癌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8%,63.6%,33.3%和24.2%。现存活8例,死亡25例,复发和转移死亡占80%。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多有伴发疾病,手术前认真进行评估和处理,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其主要死因是复发和转移。

    作者:马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6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不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用效率为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帅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防治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以皮肤瘙痒为主,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等各种继发性皮肤变化[1]。可以是局部(肛门、外阴、头面、外耳道及掌跖处,以小腿伸侧多发)瘙痒,严重时发展为全身性的瘙痒。在我国老年人患病率达10%以上,且病程长,治疗反应差,迁延难愈,易复发。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防治问题,现将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江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例踝骨折患者采用“漂浮”体位进行操作。结果术中对后、外、内踝均暴露充分,复位良好,内固定确切,术者操作方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8%。结论“漂浮”体位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更好地暴露三踝的骨折块和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慧;景平生;靳江涛;李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皮肤扩张术治疗头部瘢痕性脱发25例分析

    目的:探讨头部烧伤或创伤致瘢痕性脱发的理想治疗措施。方法本组对25例瘢痕性脱发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的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选用不同类型、不同容量,以佳的设计方案埋置1~3个扩张器,经4周~8周注水待头皮充分扩张后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及切除瘢痕修复缺损。结果本组25例共形成43个扩张皮瓣,利用滑行推进26个、旋转推进12个、易位皮瓣5个,全部患者均成功修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外观明显改善,头发生长满意。结论皮肤扩张术对头部瘢痕性脱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冯会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脂肪肝13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系统干预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的系统干预措施。方法2012年我院对5个单位839名职工进行肝功能、B超等多项指标检查。结果经检查136例患有脂肪肝,进行系统干预后,2013年再次体检时46例治愈,75例显效,15例有效。结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脂肪肝,并给予有效的系统干预,能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许素琴;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50例急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均解除了肠梗阻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急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是粘连和肿瘤,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合理选择治疗措施,首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者要明确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关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

    作者:刘继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初诊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1组、2组,每组再按体重分为肥胖、非肥胖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1个月~3个月后,每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相关指数的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监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IR)、C肽、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近、远期效果均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6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对2组治疗优良率、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3±0.5)个月,对照组为(11.5±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优良率和愈合时间方面表现优于钢板内固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云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50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50例有误诊史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分别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日光性皮炎、结核性胸膜炎、脉管炎、伤寒、原发性癫痫、药物性肝损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疾病。结论 SLE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各异,且基层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尽早行抗核抗体筛查对SLE的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加强对妊娠糖尿病的重视与管理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首先在产科被诊断,虽然产科医生近年也逐渐在重视,但由于产科医生缺乏对糖尿病系统的管理经验,相当一部分GDM被漏诊或者即使诊断也未规范管理,导致流产或死胎等不良后果。因此本文对GDM进行归纳、总结,希望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积极与内分泌医生协同做好妊娠期高血糖的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后穹隆穿刺术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妇科急腹症(包括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盆腔肿瘤蒂扭转、盆腔肿物破裂、子宫扭转、宫腔粘连综合征)是指以急性下腹痛为主的急性疾病,具有病因多、病种复杂、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尤其是异位妊娠,来势凶险,误诊率高,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给予有效治疗。后穹隆穿刺术适用于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或肿物的性质及原因的鉴别,简单易行、且较可靠。结合病史、查体可迅速作出诊断,指导正确治疗,并可在门诊进行。

    作者:弓兰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预成纤维桩以及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口腔修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预成纤维桩行口腔修复,对照组予可塑纤维桩行口腔修复。比较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3.9%,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87.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治疗中,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可以显著提高修复效果,且安全高效。

    作者:李鑫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状况分析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童1岁以内体格发育状况,探讨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0月出生且1周岁内在我社区进行系统保健体检满5次的239例婴儿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12个月内身高、体重、头围的生长速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生后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组生长速度一直呈追赶现象。至周岁时体重、身高、头围值呈正常对照组>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早产儿组体格发育略低于正常儿童水平,足月小样儿体格发育较早产儿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比足月小样儿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加强孕期营养和保健,开展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社区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及便秘

    目的:分析用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7例胸腰椎骨折早期使用自拟攻下逐瘀汤,观察腹胀、便秘症状缓解程度及时间。结果患者服药后腹胀、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用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可靠。

    作者:周涛;洪德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