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云
妇科急腹症(包括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盆腔肿瘤蒂扭转、盆腔肿物破裂、子宫扭转、宫腔粘连综合征)是指以急性下腹痛为主的急性疾病,具有病因多、病种复杂、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尤其是异位妊娠,来势凶险,误诊率高,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给予有效治疗。后穹隆穿刺术适用于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或肿物的性质及原因的鉴别,简单易行、且较可靠。结合病史、查体可迅速作出诊断,指导正确治疗,并可在门诊进行。
作者:弓兰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一个好的内瘘是患者长期透析存活的保证。近些年来新增透析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逐年增高,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差,动脉血管尤其是桡动脉血管的钙化不仅影响动静脉内瘘的制作,同时也影响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内瘘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以期为以后此类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积累经验。
作者:董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整复经皮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93例,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随访后评估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及Volkmann挛缩,无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准确掌握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将400例患者分为结核组和非结核组,2组患者在试验前均未接受任何抗结核治疗,并在同一时间内分别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并通过应用酶速率法来检测胸水标本中ADA的活性,比较2组的灵敏度。结果 ADA试验灵敏度(90%)较PPD试验(60.8%)明显高(P<0.05)。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值的准确掌握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36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84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养护。结果对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复发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芳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治疗妊娠期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妊娠期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组)与克霉唑栓(观察组)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达克宁栓是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高效、快捷、无副作用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运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我国偏瘫患者后遗症严重,致残率很高,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偏瘫患者经过综合治疗,90%以上患者日常生活都能完全自理,仅有5%的患者需要全部帮助。本文就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不理想的原因及相应对策做一探讨。
作者:杨玉秀;柴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对所有贫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检验,观察比较贫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检验的结果。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地中海、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溶血性、慢性感染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较大,结合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与临床症状表现,对准确地鉴别诊断贫血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永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的系统干预措施。方法2012年我院对5个单位839名职工进行肝功能、B超等多项指标检查。结果经检查136例患有脂肪肝,进行系统干预后,2013年再次体检时46例治愈,75例显效,15例有效。结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脂肪肝,并给予有效的系统干预,能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许素琴;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各种荧光核型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双链DNA抗体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DIGFA)。结果43例SLE患者中,同时采用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有31例,单独抗核抗体阳性确诊SLE的有5例,单独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确诊SLE阳性的有7例。其中荧光核型均质型9例,斑点型5例,核模型4例,混合型18例。结论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了SLE确诊率的作用。
作者:裴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和弥散性肺浸润。 ARDS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极高,如能早期发现,积极去除病因,使病变控制在ARDS的早期阶段,可获得满意的救治效果。我科2007年-2012年共救治各类中毒患者1423例,有23例导致ARDS,本文就急性中毒致ARDS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李桃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B超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就诊的3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采用B超观察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腹腔情况,将超声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误诊2例,与临床诊断相比,符合率为93.33%。结论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成为妇科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
作者:冯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7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儿呼吸困难、喘憋及喘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痊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能使患儿尽快缓解咳嗽、呼吸困难、喘憋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童1岁以内体格发育状况,探讨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0月出生且1周岁内在我社区进行系统保健体检满5次的239例婴儿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12个月内身高、体重、头围的生长速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生后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组生长速度一直呈追赶现象。至周岁时体重、身高、头围值呈正常对照组>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早产儿组体格发育略低于正常儿童水平,足月小样儿体格发育较早产儿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比足月小样儿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加强孕期营养和保健,开展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社区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将166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单纯利普刀治疗方法,观察组不予治疗仅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筛查。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9.2%,总有效率为98.8%;观察组治愈率为74.7%,总有效率为9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保守观察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侯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2年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经典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的发病机理、诊断特点,保守与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大多数患者门诊保守治疗治愈,只有少数波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骨折,尺桡骨远端关节面显著不平衡者才选择住院手术治疗。结论只有对桡骨远端骨折准确分型,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贵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丽芳;续桂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在提高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62例肺气肿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肺功能评估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例踝骨折患者采用“漂浮”体位进行操作。结果术中对后、外、内踝均暴露充分,复位良好,内固定确切,术者操作方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8%。结论“漂浮”体位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更好地暴露三踝的骨折块和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慧;景平生;靳江涛;李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