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兰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要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例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技术风险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轻,治疗费用少,疗效较满意。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护理,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孙善碧;杜执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指导临床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邵阳医专附属医院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结论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马婷;彭吕琛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6 h进行股四头股功能锻炼,术后48 h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功能锻炼,术后3 d开始下床站立。结果92.9%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崔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明显缓解,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对照组焦虑情况改善不明显,且术后恢复时间长,甚至个别出现恢复不良。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巧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服务发展趋向正从过去以“看病治病”服务转向防治结合的服务,从单纯的生理服务转向心理、生理、社会的全面性服务,从单纯的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2]。健康教育以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乃至出院后生活的全过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其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自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张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主动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正被众多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开展健康教育既提升了护士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就基层医院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曹建梅;曹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产科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照顾的方面及对象较多,因其独特的特殊性备受关注。近年来,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逐年上升,如何正确指导护士缓解工作压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产科护士主要压力的来源,尤其是单位和家庭的来源,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找出根本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或缓解压力,不断增强护士在工作中的慎独意识、职业操守,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并对护士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使其压力消除或缓解,明确自己的职责,轻装上阵,以愉快、轻松的心态投入工作中。
作者:李红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1)。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促进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肝硬化患者在患病之后,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传染途径及相关知识缺乏,又因肝硬化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其心理上亦可产生巨大影响[1]。因为身体症状缓解慢,预后差,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做好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
作者:丁凯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质增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骨刺为正常骨组织当中增长的一部分,其和正常骨组织之间联系紧密,增长以后的关节面承重面积变大,其所承担的压力则会降低,关节自身的承重水平与稳定性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骨质增生属于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然而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当这些增生的骨刺形成压迫感的时候,人体就会觉得麻木、痛苦。事实上,因为拍摄距离、角度以及曝光度等各方面原因的干扰,相同位置、不同时间所照出的X线片会呈现出极为细微的差别。现阶段,针对骨质增生所采用的治疗(包括西药、中医、中药、雾化、牵引、封闭、按摩、针灸、推拿、理疗等)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以及行痹通络等效果,只能够起到为患者减轻疼痛感的作用,根本不能达到“消除骨刺”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桃梅;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产妇产褥期护理技能,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婴儿健康,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产后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知识。结果第3次家访时只有2例乳汁不足结合奶粉哺养,其余的产妇恶露异常、乳头皲裂、乳汁不足、不良卫生习惯、便秘、心理抑郁,新生儿脐部渗血、红臀均已治愈。结论科学的护理与正确的指导,对促进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史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如何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监控措施,希望能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此方面的业务能力,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滕宏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小儿肺炎可分为大叶肺炎和支气管肺炎两大类,是小儿的常见病。婴幼儿由于机体免疫力机制还不够成熟,病原体感染不限于某一叶,因此多发生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那些具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发病率极高,病情严重且易迁延,病死率也较高。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身心护理,并使患儿的父母体会到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关心负责,有利于解除父母的疑虑,增强其信任感,密切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对一些不声不响的患儿更要加强关心,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了解患儿的身心需要,并协助患儿满足需要的知识和技巧,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信任。要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使患儿能够早期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血管通路是指血液从人体的血管引出至透析器,进行透析后再回到体内的通道。过去由于医疗条件及患者原因,对于尿毒症患者只能在直接动静脉穿刺的血管通路下行血液透析,使患者的血管损伤大,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血流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近几年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动静脉直接穿刺术、临时性的深静脉置管过渡到动静脉内瘘术以及发展到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术,适应各种血管条件的患者。血管通路常见的是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多为急诊血液透析或过渡到永久性血管通路时用,永久性血管通路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所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有直接动静脉穿刺及临时性的深静脉置管,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指动静脉内瘘和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临时性深静脉置管一般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两种。现将血管通路技术在尿毒症患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转运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救护,试验组在常规救护的基础上予以音乐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院前转运途中给予音乐干预,可以良好地预防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轻恶心、呕吐,能够稳定病情,降低病死率。
作者:罗喜连;郭佩英;吴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与之相应,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高。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有其特点,与他们的沟通方式也与年轻人有所不同。笔者总结在老干部病区的工作经验,充分体会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交流,既能改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护患、医患矛盾,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院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复发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对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宣教过程中护生往往把握尺度不准,以致对患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宣教产生负面效果,我们认为指导护生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做到因病宣教、因人宣教、因时宣教。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急诊科16名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8.63±10.24)分和(47.26±10.31)分,干预后分别为(39.82±6.43)分和(37.62±7.2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由于接触患者面广,工作繁重,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护士进行心态调整,对提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也是高危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而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护士所要面对的基本工作。本文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
作者:樊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规范化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分别采用脑梗死护理常规联合改善胰岛素抵抗护理措施(观察组)与脑卒中一般护理常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脑梗死护理常规联合改善胰岛素抵抗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