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骨质增生的发病诱因及诊断预防措施

马桃梅;杨红艳

关键词:骨质增生, 发病诱因, 诊断, 骨组织, 骨刺, 自我保护, 治疗效果, 增长, 有效提升, 生理现象, 人体, 拍摄距离, 抗炎镇痛, 活血化瘀, 关节面, 承重, 稳定性, 疼痛感, 双面性, 曝光度
摘要:骨质增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骨刺为正常骨组织当中增长的一部分,其和正常骨组织之间联系紧密,增长以后的关节面承重面积变大,其所承担的压力则会降低,关节自身的承重水平与稳定性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骨质增生属于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然而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当这些增生的骨刺形成压迫感的时候,人体就会觉得麻木、痛苦。事实上,因为拍摄距离、角度以及曝光度等各方面原因的干扰,相同位置、不同时间所照出的X线片会呈现出极为细微的差别。现阶段,针对骨质增生所采用的治疗(包括西药、中医、中药、雾化、牵引、封闭、按摩、针灸、推拿、理疗等)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以及行痹通络等效果,只能够起到为患者减轻疼痛感的作用,根本不能达到“消除骨刺”的治疗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随着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有双重含义,即痛觉和痛反应,表现为痛苦,焦虑,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疼痛是人体强烈的应激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术后疼痛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住院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后,疼痛是突出的问题,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已将其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体现护士参与术后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闫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褥期产妇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目的:提高产妇产褥期护理技能,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婴儿健康,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产后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知识。结果第3次家访时只有2例乳汁不足结合奶粉哺养,其余的产妇恶露异常、乳头皲裂、乳汁不足、不良卫生习惯、便秘、心理抑郁,新生儿脐部渗血、红臀均已治愈。结论科学的护理与正确的指导,对促进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史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介绍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足踝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患者,均行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修复同侧13例,交腿修复对侧4例。结果本组17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仅1例交腿皮瓣术后皮瓣顶部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12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良好,3例略显臃肿。足底溃疡修复后3个月开始负重,负重行走及耐磨正常,1年内未见溃疡复发。全部病例踝关节伸屈良好。结论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血供可靠,风险较低,存活率高,既可修复同侧亦可交腿修复对侧,不损伤下肢主要血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围术期护理重点为监测皮瓣血供,去除压迫皮瓣及导致血管危象的因素。

    作者:刘桂梅;李世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传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分析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速康复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1)。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促进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如何指导护生进行患者健康宣教

    在医院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复发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对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宣教过程中护生往往把握尺度不准,以致对患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宣教产生负面效果,我们认为指导护生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做到因病宣教、因人宣教、因时宣教。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化疗则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同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泌尿系、肺、肝脏、神经系统毒性,脱发等药物副反应;或病情反复时,易导致患者焦虑、消极、悲观、绝望,这些不良心理造成的负性作用,可促使病情恶化,甚至加速死亡[1]。因此,临床应帮助患者分析心理特点,给予及时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恢复健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作者:娜日娜;梁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96例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社区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控制。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

    产科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照顾的方面及对象较多,因其独特的特殊性备受关注。近年来,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逐年上升,如何正确指导护士缓解工作压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产科护士主要压力的来源,尤其是单位和家庭的来源,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找出根本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或缓解压力,不断增强护士在工作中的慎独意识、职业操守,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并对护士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使其压力消除或缓解,明确自己的职责,轻装上阵,以愉快、轻松的心态投入工作中。

    作者:李红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后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促进产褥期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中药足浴及足部按摩对促进产褥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8月我院2000例(顺产1300例,剖宫产700例)产妇在产褥期行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护理。结果2000例产妇经精心护理子宫复旧好,恶露量减少,无1例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感染;肛门排气提前,泌乳量增加,睡眠好,无明显产后抑郁症发生。结论给予产妇产后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霞;韦瑞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骨质增生的发病诱因及诊断预防措施

    骨质增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骨刺为正常骨组织当中增长的一部分,其和正常骨组织之间联系紧密,增长以后的关节面承重面积变大,其所承担的压力则会降低,关节自身的承重水平与稳定性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骨质增生属于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然而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当这些增生的骨刺形成压迫感的时候,人体就会觉得麻木、痛苦。事实上,因为拍摄距离、角度以及曝光度等各方面原因的干扰,相同位置、不同时间所照出的X线片会呈现出极为细微的差别。现阶段,针对骨质增生所采用的治疗(包括西药、中医、中药、雾化、牵引、封闭、按摩、针灸、推拿、理疗等)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以及行痹通络等效果,只能够起到为患者减轻疼痛感的作用,根本不能达到“消除骨刺”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桃梅;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痔疮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8例痔疮患者行PPH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排便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均顺利出院,90例患者的痔块完全回缩,其余8例患者2周~3周内完全回缩,出现1例吻合口出血,3例尿潴留,2例术后感觉性失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5±1.6)d。结论PPH术治疗痔疮安全有效,具有疼痛症状减轻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围术期良好的护理对于PPH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毕延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女性恶性肿瘤患者44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及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2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73%,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特别是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策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20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研究组(103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后所得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子君;陈丽娟;张密花;肖俊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16例的院前急救护理

    目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到达现场后立即对16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后安全转运入院,严格交接班。结果16例患者存活率87.5%,死亡2例,其中1例为院前死亡。结论熟练的院前抢救技术,加上合理的早期抗休克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衍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明显缓解,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对照组焦虑情况改善不明显,且术后恢复时间长,甚至个别出现恢复不良。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巧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

    目的: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指导,增强其术后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54例患者从心理、饮食、切口疼痛、胸腔引流、出院指导等几方面实施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指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论使患者顺利康复,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的住院负担,增进了医患关系。

    作者:秦利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指导临床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邵阳医专附属医院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结论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马婷;彭吕琛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