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

闫清秀

关键词:外科, 术后患者, 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 临床护理工作, 机体, 组织损伤, 住院患者, 主观感受, 有害刺激, 应激因素, 血压升高, 推广使用, 疼痛管理, 生命体征, 全身麻醉, 情绪体验, 局部, 护士, 护理管理
摘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随着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有双重含义,即痛觉和痛反应,表现为痛苦,焦虑,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疼痛是人体强烈的应激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术后疼痛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住院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后,疼痛是突出的问题,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已将其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体现护士参与术后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士的重复劳动,增加护患沟通,提高护士的护理相关知识。

    作者:周永香;陆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以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休会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毛细支管炎的护理。方法随机将72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病毒、镇静、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系统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用药后,患儿体征和症状减轻,呼吸频率降低,其中观察组临床改善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结论全程系统护理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改善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翠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未婚意外妊娠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未婚女性意外妊娠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未婚妊娠者采取首诊心理指导,确诊后心理护理,围治疗期心理护理,并以问卷方法统计效果。结果本组108例,显效66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加强未婚意外妊娠患者全程心理护理,可解除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石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指导临床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邵阳医专附属医院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结论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马婷;彭吕琛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胰岛素注射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27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并定期随诊。结果胰岛素注射部位无表皮凹陷、硬结,达到准确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护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任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循证护理。6个月后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减少程度以及医嘱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1,3,6个月后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促进消除症状,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硬化患者的负性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肝硬化患者在患病之后,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传染途径及相关知识缺乏,又因肝硬化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其心理上亦可产生巨大影响[1]。因为身体症状缓解慢,预后差,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做好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

    作者:丁凯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实习助产士临床带教中产房护士长的作用与体会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因此,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实习阶段的效果。笔者从事助产士专业工作30年,经历了从一位卫校护生到实习助产士成长为带教老师、产房护士长并兼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系助产专业的产科教学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成长经历笔者将自身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作者:霍永红;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科病房静脉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静脉用药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护士既是在临床一线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还是药物使用的直接责任者。因此,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我院儿科目前儿童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如何监控药物安全使用的对策及思路,本文就此讨论如下。

    作者:乔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要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例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技术风险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轻,治疗费用少,疗效较满意。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护理,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孙善碧;杜执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褥期产妇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目的:提高产妇产褥期护理技能,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婴儿健康,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产后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知识。结果第3次家访时只有2例乳汁不足结合奶粉哺养,其余的产妇恶露异常、乳头皲裂、乳汁不足、不良卫生习惯、便秘、心理抑郁,新生儿脐部渗血、红臀均已治愈。结论科学的护理与正确的指导,对促进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史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引起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引起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46例术中发生压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的比例选择46例同期未发生压疮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术中配合、肥胖、合并疾病、手术时间、局部潮湿等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54.35%、营养不良34.78%、术中配合不当28.26%、肥胖39.13%、合并疾病23.91%、手术时间≥2 h 58.33%、局部潮湿21.74%,高于对照组的36.96%,21.74%,13.04%,15.22%,8.70%,26.09%,4.35%(P<0.05),是引起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术中急性压疮的因素多种多样,实施针对性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作者:覃鸣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女性恶性肿瘤患者44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及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2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73%,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特别是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8例患者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全面、有针对性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46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8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4例患者卧床,生活需由他人照顾。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吉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与自评抑郁量表(SDS)在2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GQOLI-74评分有显著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改善,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化疗则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同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泌尿系、肺、肝脏、神经系统毒性,脱发等药物副反应;或病情反复时,易导致患者焦虑、消极、悲观、绝望,这些不良心理造成的负性作用,可促使病情恶化,甚至加速死亡[1]。因此,临床应帮助患者分析心理特点,给予及时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恢复健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作者:娜日娜;梁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监控措施

    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如何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监控措施,希望能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此方面的业务能力,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滕宏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明显缓解,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对照组焦虑情况改善不明显,且术后恢复时间长,甚至个别出现恢复不良。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巧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护士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及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急诊科16名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8.63±10.24)分和(47.26±10.31)分,干预后分别为(39.82±6.43)分和(37.62±7.2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由于接触患者面广,工作繁重,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护士进行心态调整,对提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