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红;于红艳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褥期常见生理及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80例初产妇在产褥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0例初产妇其中由于知识缺乏引起的护理不当问题有68例,由于知识缺乏引起心理焦虑问题有12例。初产妇产褥期遇到生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结论针对初产妇产褥期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为产妇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作者:刘锦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1)。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促进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服务发展趋向正从过去以“看病治病”服务转向防治结合的服务,从单纯的生理服务转向心理、生理、社会的全面性服务,从单纯的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2]。健康教育以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乃至出院后生活的全过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其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自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张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主动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正被众多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开展健康教育既提升了护士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就基层医院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曹建梅;曹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以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院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复发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对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宣教过程中护生往往把握尺度不准,以致对患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宣教产生负面效果,我们认为指导护生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做到因病宣教、因人宣教、因时宣教。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6 h进行股四头股功能锻炼,术后48 h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功能锻炼,术后3 d开始下床站立。结果92.9%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崔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呼吸机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1%,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7.8%,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满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指导临床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邵阳医专附属医院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结论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马婷;彭吕琛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2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的调查。结果62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中只有19%的妇女认为高脂饮食及肥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13.8%的妇女了解乳腺癌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4.4%的妇女掌握乳腺自检的具体方法,只有13%的妇女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86.2%和91.7%的妇女渴望了解乳腺癌的预防和乳腺自我检查的具体方法。结论健康人群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严重不足,医务人员需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和行为,增强健康人群对乳腺癌早预防、旱诊断、早治疗的意识和水平,达到预防及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目的。
作者:衣翠红;郭洪银;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27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并定期随诊。结果胰岛素注射部位无表皮凹陷、硬结,达到准确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护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任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因此,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实习阶段的效果。笔者从事助产士专业工作30年,经历了从一位卫校护生到实习助产士成长为带教老师、产房护士长并兼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系助产专业的产科教学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成长经历笔者将自身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作者:霍永红;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策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20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研究组(103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后所得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子君;陈丽娟;张密花;肖俊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也是高危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而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护士所要面对的基本工作。本文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
作者:樊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出院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士的重复劳动,增加护患沟通,提高护士的护理相关知识。
作者:周永香;陆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未婚女性意外妊娠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未婚妊娠者采取首诊心理指导,确诊后心理护理,围治疗期心理护理,并以问卷方法统计效果。结果本组108例,显效66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加强未婚意外妊娠患者全程心理护理,可解除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石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8例患者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全面、有针对性的系统康复训练。结果46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8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4例患者卧床,生活需由他人照顾。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吉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与自评抑郁量表(SDS)在2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GQOLI-74评分有显著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改善,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产妇产褥期护理技能,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婴儿健康,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产后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知识。结果第3次家访时只有2例乳汁不足结合奶粉哺养,其余的产妇恶露异常、乳头皲裂、乳汁不足、不良卫生习惯、便秘、心理抑郁,新生儿脐部渗血、红臀均已治愈。结论科学的护理与正确的指导,对促进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史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随着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有双重含义,即痛觉和痛反应,表现为痛苦,焦虑,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疼痛是人体强烈的应激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术后疼痛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住院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后,疼痛是突出的问题,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已将其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体现护士参与术后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闫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