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鸣芝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提高,遵医行为明显改善,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服务发展趋向正从过去以“看病治病”服务转向防治结合的服务,从单纯的生理服务转向心理、生理、社会的全面性服务,从单纯的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2]。健康教育以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乃至出院后生活的全过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其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自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张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主动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正被众多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开展健康教育既提升了护士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就基层医院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曹建梅;曹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探讨有利于提高微波治疗效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12月到我科门诊治疗的60例宫颈糜烂患者,均采用国产微波治疗仪进行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术后分别于术后1,2,3个月随诊,57例均一次性治愈,一次性治愈率为95%;其余3例经二次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痛苦少,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高卫娥;张巧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传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分析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随着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有双重含义,即痛觉和痛反应,表现为痛苦,焦虑,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疼痛是人体强烈的应激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术后疼痛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住院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后,疼痛是突出的问题,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已将其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体现护士参与术后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闫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2例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调查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也是高危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而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护士所要面对的基本工作。本文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
作者:樊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7例,采用专业、规范的措施进行急救,包括正确判断和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止痛、快速补充血容量、动态观察病情以及边急救边准备手术等。结果37例患者成功救治36例,1例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采取专业规范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病死率,为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
作者:冯记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如何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监控措施,希望能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此方面的业务能力,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滕宏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及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2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73%,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特别是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产科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照顾的方面及对象较多,因其独特的特殊性备受关注。近年来,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逐年上升,如何正确指导护士缓解工作压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产科护士主要压力的来源,尤其是单位和家庭的来源,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找出根本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或缓解压力,不断增强护士在工作中的慎独意识、职业操守,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并对护士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使其压力消除或缓解,明确自己的职责,轻装上阵,以愉快、轻松的心态投入工作中。
作者:李红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循证护理。6个月后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减少程度以及医嘱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1,3,6个月后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促进消除症状,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转运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救护,试验组在常规救护的基础上予以音乐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院前转运途中给予音乐干预,可以良好地预防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轻恶心、呕吐,能够稳定病情,降低病死率。
作者:罗喜连;郭佩英;吴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与自评抑郁量表(SDS)在2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GQOLI-74评分有显著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改善,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96例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社区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控制。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急诊科16名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8.63±10.24)分和(47.26±10.31)分,干预后分别为(39.82±6.43)分和(37.62±7.2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由于接触患者面广,工作繁重,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护士进行心态调整,对提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用药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护士既是在临床一线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还是药物使用的直接责任者。因此,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我院儿科目前儿童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如何监控药物安全使用的对策及思路,本文就此讨论如下。
作者:乔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院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复发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对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宣教过程中护生往往把握尺度不准,以致对患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宣教产生负面效果,我们认为指导护生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做到因病宣教、因人宣教、因时宣教。
作者:孙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27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并定期随诊。结果胰岛素注射部位无表皮凹陷、硬结,达到准确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护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任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