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整可改变因素规范康复措施126例ICH护理观察

李爱真

关键词:ICH, 护理, 可改变危险因素, 干预, 早期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可以改变的因素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在自发性、非创伤性颅内出血(I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ICH患者,按照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的可改变因素与早期介入规范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与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两种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可以改变的因素进行干预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可以降低ICH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1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降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创伤,清创处理及全方位的护理。结果14例糖尿病足患者痊愈,1例因溃疡面太深住院1 d,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糖尿病足的治疗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全方位的护理及有效的清创处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减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轶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随访时间2012年1月-2013年l2月,比较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及遵医行为差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家庭社会支持、药物副作用等差异。结果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65例(61.32%),遵医行为差41例(38.68%);遵医行为差组年龄(64.13±12.98)岁、缺少精神分裂症疾病及药物治疗知识48.78%、缺少家庭社会支持46.34%、担心药物副作用56.10%,高于遵医行为好组的(55.52±14.03)岁、23.08%、18.46%、24.62%(P<0.05),是影响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较差,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

    作者:周庆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饮食、运动、用药、保健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纠正不良习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预防保健等方面有了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更加重视。

    作者:刘凌华;刘娈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143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9例。其中血栓形成8例,导管血流不畅13例,感染11例,局部出血血肿5例,导管脱出2例。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但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贾新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所致的出血及术后空肠病变导致出血,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本病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重,患者不易接受详细询问及查体,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出血征象,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上消化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呕血、黑便、呕咖啡色胃内容物,有的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心悸、口渴、出汗及便后立起时晕倒等症状,多数患者在24 h内出现低热。

    作者:代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完成后即进行介入逆流溶栓治疗,通过脉冲法缓慢推注尿激酶。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给药时需对患者膝上扎止血带进行加压。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股静脉穿刺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侧疼痛感全部消失,下肢无水肿和紫黑色现象。患者均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周均可自如行动。结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而科学的临床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析无痛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护理工作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分娩过程中除了需要保证母婴的安全外,还要求无痛分娩,以减轻分娩带来身体上的痛楚。而且疼痛会引起应激反应,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使得产程延长,甚至发生婴儿在宫内缺氧等不良后果。为此,降低分娩带来的痛苦是产科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无痛分娩已经成为了现实,无痛分娩分为非药物无痛分娩和药物无痛分娩两种。非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优点是对产程和婴儿无任何影响,但是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法是迄今为止效果好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无痛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作者:郭瑞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ERCP患者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分别为88.23%,94.12%,对照组依从率、满意率为73.53%,70.59%,2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率。

    作者:黄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35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5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35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围术期的良好护理对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淑惠;蒋耀颖;柯卓丽;钟润泉;梁英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2011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2组心率、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术则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来看,试验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内护理可影响到手术效果、术后恢复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方法设定考核条件和方法,通过民主投票、理论考试、演讲答辩、操作考核等形式,选拔出4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养,进入护理人才储备库。结果我院于2011年-2013年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高学历的护理人才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数达74.39%。结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容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建立县级医院护理人才储备库是可行的。

    作者:吴春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幽闭恐惧症患者行MRI检查时的效果。方法应用《正道堂恐惧症自评量表》对49例首次进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9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中,38例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再次进行扫描顺利配合检查,9例经过静脉注射镇静药物或口服安定类药物后完成检查,有2例经护理干预后仍拒绝继续检查。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MRI检查中出现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恐惧症状,使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完成MRI检查。

    作者:李丽娟;陈春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创伤性脾破裂的急救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27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急诊行脾切除术,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创伤性脾破裂做好院前急诊,术前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时手术,术后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庞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烧伤临床护理体会

    幼儿的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善,烧伤、烫伤后极易引发感染并发症,若烧烫伤后治疗不及时、护理不恰当,容易使幼儿病情加剧,故须加强烧伤、烫伤儿童的临床护理。小儿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精心周到的照顾,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曹艳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执行力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执行力的方法。方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工作流程及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训。结果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执行力。结论上述措施是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执行力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东毅;胡芳英;唐静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床旁康复护理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床旁康复护理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康复训练形式,试验组应用床旁康复护理单的康复训练形式。术后2周比较2组患者第1次下地时间、单次远行走距离、疼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第1次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单次远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康复护理单可改善术后贮量,增加肌力,改善缓解术后关节活动度,缓解术后疼痛,恢复胫骨负重及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导医带教方法的探讨

    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是在校大、中专即将毕业的学生自愿到医院门诊从事无偿服务的医疗活动。协助导医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服务,门诊导医护士就成为志愿者医护生的第一任带教指导老师,为医护生们进入临床实习开启了第一课。导医不仅让志愿者医护生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身的价值。现将其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叶惠淑;刘雪萍;金宁双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高龄老人指的是年龄≥80岁的老年人[1]。高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导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的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多[2]。髋部骨折不仅会造成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治疗可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36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予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岚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前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对产前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按建卡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按时产检依从性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影响。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按时产检依从性提高,就诊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门诊产前建卡孕妇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按时产检率,也可提高建卡孕妇的就诊满意度。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