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芬
目的:探讨产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3年来36例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方面的投诉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原因主要包括业务素质、服务态度、住院环境、科室管理、医疗收费、法律意识以及产妇和家属等方面的因素。结论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强化业务知识、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加大护理管理力度、增强法律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可减少和防范护患纠纷。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27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急诊行脾切除术,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创伤性脾破裂做好院前急诊,术前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时手术,术后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庞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方法设定考核条件和方法,通过民主投票、理论考试、演讲答辩、操作考核等形式,选拔出4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养,进入护理人才储备库。结果我院于2011年-2013年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高学历的护理人才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数达74.39%。结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容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建立县级医院护理人才储备库是可行的。
作者:吴春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50指)对照组以及50例(50指)干预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50例患者应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后的存活率,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屈艳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花费,对患者和医院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红;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计划随访表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出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试验组制订计划随访表,并协同康复师一起家访,督导检查家庭康复的效果。结果试验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随访,协同康复师一起家访,能让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坚持家庭康复训练,改善和保持残存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廖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1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降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创伤,清创处理及全方位的护理。结果14例糖尿病足患者痊愈,1例因溃疡面太深住院1 d,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糖尿病足的治疗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全方位的护理及有效的清创处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减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轶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不同层次护士对护理文件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病区、重症监护室护士,实习生120名进行调查。结果100%的护士认为护理记录很重要,78%的护士及护生未经过正规护理文书书写培训,75%的护士认为书写护理文件很费时间。结论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已被护士认知,在工作中有必要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普及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不同年资的护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为重要,改变书写方式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素梅;冀洪峡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大多数骨科患者因严重创伤急诊收入住院,要求快速输液且用药复杂,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1]。近年来输液已不断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优良的护理对骨科患者健康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骨科急诊输液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是实施输液给药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预防各种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急诊输液的护理效果,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骨科急诊输液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利辉;李叶萍;何慧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应用床旁康复护理单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康复训练形式,试验组应用床旁康复护理单的康复训练形式。术后2周比较2组患者第1次下地时间、单次远行走距离、疼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第1次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单次远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康复护理单可改善术后贮量,增加肌力,改善缓解术后关节活动度,缓解术后疼痛,恢复胫骨负重及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15名大专在校护生的问卷调查及护理实践操作中洗手情况的分析,了解目前在校护生手卫生的认知现状,发现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李吾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完成后即进行介入逆流溶栓治疗,通过脉冲法缓慢推注尿激酶。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给药时需对患者膝上扎止血带进行加压。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股静脉穿刺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侧疼痛感全部消失,下肢无水肿和紫黑色现象。患者均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周均可自如行动。结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而科学的临床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行腹部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间行腹部手术的病例7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38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比例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斯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所创建,其指出感觉统合是外界刺激通过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然后指挥身体器官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统合的过程。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有效统合过程不能正常运转。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大脑不能对所接收到的刺激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得身体难以进行协调运作;同时,其也是形成幼儿人格发展障碍的根源问题。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作为一种多发病症,既对幼儿家长造成了巨大困扰,也给幼儿的未来成长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者:闫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秦卫文;张爽;魏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接受治疗的不同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及六西格玛管理,观察2组病历书写时间、医嘱处理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时间(65.32±6.57)min、医嘱处理时间(135.24±1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95.62±7.54)分、患者满意度(80.5%)、护士满意度(84.2%)、单日费用(900.97±135.64)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够减少护士间接工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床位利用率,实现医、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田翠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促进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庭成员掌握自我管理、自我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慢性病管理糖尿病患者128例,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在不改变患者原治疗方案前提下,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专题讲座、个别讲解、书面指导和家庭随访的方式,专题讲座以专家讲课、患者现身说法、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内容有:对糖尿病的认知、适宜运动、饮食搭配、用药知识、血糖监测、复诊知识等。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庞逸;席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143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9例。其中血栓形成8例,导管血流不畅13例,感染11例,局部出血血肿5例,导管脱出2例。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但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贾新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中医院实施整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通过实施调研,查阅文献,总结整体护理在基层中医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基层中医院,存在护理人员观念性不强,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结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现今整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凌映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其早日康复,疗效显著。
作者:文湘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