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护理

闫迪

关键词:幼儿人格, 感觉统合失调, 大脑, 幼儿家长, 协调运作, 外界刺激, 神经组织, 身体, 感觉器官, 加州大学, 加工处理, 发展障碍, 调查研究, 源问题, 心理学, 功能区, 指挥, 信息, 输入, 人体
摘要: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斯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所创建,其指出感觉统合是外界刺激通过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然后指挥身体器官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统合的过程。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有效统合过程不能正常运转。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大脑不能对所接收到的刺激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得身体难以进行协调运作;同时,其也是形成幼儿人格发展障碍的根源问题。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作为一种多发病症,既对幼儿家长造成了巨大困扰,也给幼儿的未来成长带来了巨大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接受治疗的不同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及六西格玛管理,观察2组病历书写时间、医嘱处理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时间(65.32±6.57)min、医嘱处理时间(135.24±1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95.62±7.54)分、患者满意度(80.5%)、护士满意度(84.2%)、单日费用(900.97±135.64)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够减少护士间接工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床位利用率,实现医、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田翠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完成后即进行介入逆流溶栓治疗,通过脉冲法缓慢推注尿激酶。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给药时需对患者膝上扎止血带进行加压。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股静脉穿刺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侧疼痛感全部消失,下肢无水肿和紫黑色现象。患者均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周均可自如行动。结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而科学的临床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烧伤临床护理体会

    幼儿的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善,烧伤、烫伤后极易引发感染并发症,若烧烫伤后治疗不及时、护理不恰当,容易使幼儿病情加剧,故须加强烧伤、烫伤儿童的临床护理。小儿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精心周到的照顾,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曹艳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术后护理流程优化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流程优化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改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手术前后膝屈伸肌力改善程度和患健侧周径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膝屈伸肌力改善程度和患健侧周径均显著优于术前、术后1周,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护理流程优化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减轻肌肉萎缩和肢体僵硬,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调整可改变因素规范康复措施126例ICH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可以改变的因素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在自发性、非创伤性颅内出血(IC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ICH患者,按照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的可改变因素与早期介入规范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与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两种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可以改变的因素进行干预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可以降低ICH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爱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基层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在基层中医院实施整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通过实施调研,查阅文献,总结整体护理在基层中医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基层中医院,存在护理人员观念性不强,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结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现今整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凌映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ERCP患者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分别为88.23%,94.12%,对照组依从率、满意率为73.53%,70.59%,2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率。

    作者:黄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导医带教方法的探讨

    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是在校大、中专即将毕业的学生自愿到医院门诊从事无偿服务的医疗活动。协助导医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服务,门诊导医护士就成为志愿者医护生的第一任带教指导老师,为医护生们进入临床实习开启了第一课。导医不仅让志愿者医护生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身的价值。现将其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叶惠淑;刘雪萍;金宁双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产科护患纠纷36例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3年来36例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方面的投诉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原因主要包括业务素质、服务态度、住院环境、科室管理、医疗收费、法律意识以及产妇和家属等方面的因素。结论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强化业务知识、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加大护理管理力度、增强法律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可减少和防范护患纠纷。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术前访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术前访视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安全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变化及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作者:何淑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大多数骨科患者因严重创伤急诊收入住院,要求快速输液且用药复杂,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1]。近年来输液已不断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优良的护理对骨科患者健康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骨科急诊输液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是实施输液给药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预防各种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急诊输液的护理效果,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骨科急诊输液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利辉;李叶萍;何慧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护理组长负责制的措施和方法,比较护理前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及消毒隔离各项评分及护理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及消毒隔离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护理前后家属满意度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玉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其早日康复,疗效显著。

    作者:文湘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87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士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血液净化科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净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统计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甫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心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康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随访时间2012年1月-2013年l2月,比较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及遵医行为差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家庭社会支持、药物副作用等差异。结果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65例(61.32%),遵医行为差41例(38.68%);遵医行为差组年龄(64.13±12.98)岁、缺少精神分裂症疾病及药物治疗知识48.78%、缺少家庭社会支持46.34%、担心药物副作用56.10%,高于遵医行为好组的(55.52±14.03)岁、23.08%、18.46%、24.62%(P<0.05),是影响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较差,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

    作者:周庆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根据笔者在精神科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便秘一般都会程度不同地对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致患者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了解精神科患者便秘常见的原因,综合应用各种措施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郭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76例循证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行腹部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间行腹部手术的病例7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38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比例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幽闭恐惧症患者行MRI检查时的效果。方法应用《正道堂恐惧症自评量表》对49例首次进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9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中,38例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再次进行扫描顺利配合检查,9例经过静脉注射镇静药物或口服安定类药物后完成检查,有2例经护理干预后仍拒绝继续检查。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MRI检查中出现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恐惧症状,使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完成MRI检查。

    作者:李丽娟;陈春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