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丽
目的 观察比较ProTaper手用Ni-Ti器械和K锉根管预备前牙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牙髓炎前牙根管治疗患者169例169个根管;磨牙根管治疗患者158例479个根管.试验组应用ProTaper手用Ni-Ti器械预备前牙和磨牙,对照组应用K锉预备磨牙,2组均采用冠向下技术进行根管预备.观察2组根管预备时间和疼痛反应.结果 试验组根管预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ProTaper 手用Ni-Ti器械在磨牙的根管预备中具有缩短预备时间和减少疼痛反应的作用.
作者:朱斯斌;谢东华;廖连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医疗市场,急诊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服务要求和挑战.急诊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的基本医疗设施及各类辅助设施均有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原因而致医务人员挨打受骂等事件的发生.笔者从事急诊护理工作近20年,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浅析如下.
作者:康志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内科常见心血管急症之一, 我院2000 年-2008 年接诊50 例,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0 例,男32 例,女18 例,无器质性心脏病35 例,有器质性心脏病15 例.PSVT发作原因不明显,闲聊时、睡眠中、饮食、劳累、激动时均有发作,且为不定期的反复发作,发作时间持续长短不一,部分患者可自行终止.
作者:董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与动态引导下小切口膀胱造瘘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各种膀胱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定位、动态引导下小切口膀胱造瘘术从膀胱穿刺包的准备与超声定位、引导方法、操作方法以及可行性进行阐述.结果 26例小切口膀胱造瘘损伤小,准确率高,极大地减少了医源性损伤.结论 超声定位、动态监视引导小切口膀胱造瘘术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极具价值.
作者:许玉玲;贾爱国;安志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药师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研究药物应用的规律,旨在运用客观规律的科学指标和方法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学科.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职责非常重要,不但要积极参与查房和对危重患者进行随访,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自身条件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温稳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含量高,容易形成肥厚、粘连.纤维蛋白在胸腔时间过长,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形成包裹性积液,有的则形成脓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及早规范化治疗,及时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清除胸液,适时胸腔注入纤溶酶原激活剂、抗结核药物、激素等可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发生.
作者:李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30例ESRD患者低血压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透析前后精心护理,30例ESRD患者透析2 672例次,发生低血压218例次,发生率为8.2%.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体液超滤过多过快(占61.7%),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结论 精心的透析前后护理及透析中症状的观察、设定合理的干体重、避免体液超滤过多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有效防治低血压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远荣;孙健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状况,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德国PCA系统)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264例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检测,并对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种过敏性疾病中过敏性紫癜sIgE阳性检出率高,占87.3%,其次是哮喘,占85.3%.在过敏因素中吸入组占75%比例,明显高于食物组的45%,本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猫上皮、狗上皮为主,尘螨次之.食物组以蛋清为主,苹果次之.结论 猫上皮、狗上皮、尘蝙、蛋清、苹果是岐山地区儿童常见的过敏原.
作者:李妙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可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使每项参数都完全正确, 所以进行血涂片镜检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从血涂片细胞分布情况可大致估计细胞数,因而可对照细胞分析仪计数是否正确来保证计数质量,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现将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阐述如下.
作者:董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5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历资料.结果 巨大儿、骨盆异常、宫缩乏力等造成的肩难产是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常见危险因素,也有少数病例为宫内损伤所致.结论 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正确处理肩难产,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和诊断,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吕安虎;王春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将8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d,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对照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于治疗后1,4,8周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8周后胃镜复查结果.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规律.方法 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10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门诊心电图发现:单向曲线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49例,前壁心肌梗死1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6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除表现为胸痛、胸闷外,还可表现为头痛、牙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
作者:吴常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便积极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误诊原因.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49%,发病诱因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首位占59.4%,创伤占28.1%.以腹痛及阴道出血、胎心率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93.7%的患者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病死率为43.7%.胎盘早剥误诊率为25%,原因为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症状不典型.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早期诊断、积极处理非常重要,确诊后须立即终止妊娠.
作者:宋引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静脉留置针简称套管针,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穿刺置管技术,具有导管软,易于操作和固定,对血管损伤小,不易滑出等特点.临床中产妇分娩前常需开放一条静脉通道,以方便用药、抢救等.传统的方法是用7号头皮针穿刺进行输液,但产程中的阵痛常使产妇无法控制自己,精神紧张,辗转反侧,烦躁不安,手部不配合,很容易造成血管壁被针刺破,针头阻塞、脱落.2008年我院对进入产房分娩的产妇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避免了以上现象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100例跟痛症患者按照所患疾病给予适当治疗,包括手法治疗、封闭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结果 70例症状完全消除,20例症状大部消除,5例症状部分消除,5例无明显效果,优良率为90%,显效率为95%.结论 跟痛症应根据引起跟痛症的疾病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作者:丁跃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隐匿性哮喘、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无典型喘息及呼吸困难,因其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极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10年5月50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孟飞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例14个牙位骨种植技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期1年~3年.结果 除1枚骨种植体于修复后6个月松动外,3年存活率为92.8%.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取得初期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种植体与所拔牙的骨壁之间的间隙及骨缺损部分,采用人工骨和可吸收生物膜引导新骨再生,填充间隙和缺损区,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稳定性.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中职学生病理学学习效果的几点体会:应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病案教学,采用竞争教育,多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实行多元智能教学.
作者:王晓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卵巢畸胎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术前超声诊断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0.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绝大多数成熟性畸胎瘤内部和周围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对卵巢畸胎瘤检查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文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即刻义齿是一种在患者的天然牙尚未拔除前,将义齿预先做好,待牙齿拔除后立即戴入的义齿,又称预成义齿修复,一般适用于修复前牙.因前牙对患者的发音和外貌非常重要,故特别适用于教师、演员、外事工作者或因工作需要而不能缺失前牙者.
作者:陈瑞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