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雁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针灸对不同证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梗阻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大承气汤加减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保守治疗.7 d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治愈率较高,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保守治疗.
作者:李建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有排便紊乱的特点[1],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症状.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一般认为其是多因素的生理、心理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分为IBS合并便秘型(IBS-C)、IBS合并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药物治疗有肠容积性药物、平滑肌松弛剂、促动力药物和影响精神药物[3],但疗效均不理想.我科在2010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分别从差错事故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预防差错事故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结果 只有对差错事故充分认识,才能规范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总结并分析差错的原因及提出对策,才能完善护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叶海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我院建院有50多年的历史,我院的导医台的雏形--门诊咨询服务台设置是在1996年,初的功能是简单的就医咨询.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导医台在医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那么导医台就是门诊的窗口,导医护士的形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对导医护士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导医护士的作用、素质作如下综述.
作者:敖燕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析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或者CT检查发现肝内有局限性病灶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穿刺活检、手术病理以及随访情况,总共检出90个病灶,增强MRI的总检出率为88.9%(80/90),与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的准确率为86.7%(78/90),与平扫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动态增强MRI具有检出率高、安全性高、准确性好以及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安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的不断问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此外,有研究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补液、纠酸、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对照组仅给病毒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压疮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6月对干预组30例压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分别采取为患者擦身,加用气垫床,改善全身情况,用消毒、消炎药定期涂擦创面等方法治疗压疮;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压疮痊愈2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情况.方法 分析126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剖宫产手术因素.结果 剖宫产因素有:脐带异常28例,头盆不称21例,横位11例,妊娠高血压9例,产程异常7例,剖宫产史4例,胎盘异常5例,胎儿异常4例,其他并发症22例,其他15例(其中4例为高龄初产妇),占住院分娩的41.0%.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邢素平;马聪平;刘宽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尘肺病大容量肺灌洗术的术前心理护理.方法 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下午到病房与患者沟通及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有无特殊的要求,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讲解手术的过程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访视,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疑问,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情绪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系统的术前健康宣教和详细、具体的术前心理疏导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史恩桃;王建慧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妇产科炎症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现状.方法 200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4种不同疾病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对应组,即A、B、C、D组.通过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和限制性抗感染药物新药的临床使用对比,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应用组4组疾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胎盘粘连98.00%,产后感染97.50%,泌尿系感染96.00%,盆腔炎95.50%;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应用组分别为99.00%,98.50%,97.00%,96.50%.结论 同种感染性妇科疾病使用国家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来治疗,经济适用,价格合理,效果较好,安全性大.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老年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20例老年慢性阑尾炎有16例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3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术后治疗效果均非常满意,腹痛消失.结论 老年慢性阑尾炎诊断困难,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作者:杜记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7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急救护理后病情逐渐好转且稳定,抢救成功率为91.6%.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因安全、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其在降低出生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未产妇因各种原因做人工流产术者增加,其宫颈管紧窄,影响手术操作,易发生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疼痛较重,有的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且影响手术操作及效果.我院采用盐酸地卡因胶浆(5 g∶0.05 g,西安利君制药)行宫颈子宫内膜表面麻醉以扩张宫颈,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23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施行囊肿造口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施行顺利,术后5 d均痊愈出院.结论 前庭大腺囊肿若有手术指征者,可以考虑施行囊肿造口术,此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淑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设备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 在基层医院800只眼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观察术后1周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每台手术用时10 min左右.除11只眼出现后囊膜破裂外,其余789只眼(98.62%)均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785只眼(脱盲率为98.12%),0.1~0.4者14只眼,0.1以下1只眼.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手术效果好,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不受白内障核硬度限制,能使白内障患者早日复明,是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梁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具有清除气道内蓄积的分泌物和防止外来异物进入人体的作用.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肺部无体征,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严重的全身疾病[1].长期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患儿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本资料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儿童慢性咳嗽指南>来制定诊断程序[2].对10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巧玲;唐海生;赵丽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在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病例均采用针刺、中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20例,占47.62%;显效13例,占30.95%;好转6例,占14.29%;无效3例,占7.14%.结论 针刺、中药相结合的方法在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国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我科2000年3月-2011年2月对48例骨转移癌应用唑唻膦酸钠合并放疗治疗,现将其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2岁~75岁,中位年龄51岁.原发癌均有病理证实,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14例,宫颈癌5例,乳腺癌3例,大肠癌1例,肾癌1例.骨转移灶均有X线、CT、ECT、MRI明确诊断.全组病例均有顽固性骨痛,重度24例,中度19例,轻度5例.
作者:司新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自诉反复下腹部不适3年,发作时下腹部隐痛不适,重体力劳动时症状明显,口服抗生素或中药汤剂后症状逐渐消失,每次发作持续3 d~5 d.患者于2011年8月在北大医院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发现节育环异位膀胱后壁.患者于2008年放置节育环,3年曾2次在当地医院未能取出节育环,患者未做进一步治疗,此次手术时见子宫表面光滑,膀胱与子宫相邻处膀胱壁可触及一条状质硬物,沿表面纵行切开取出节育环,节育环位于膀胱肌层,节育环部分有锈斑.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