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艳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一直一来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与追求.实际上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相当严重,要想推行合理用药,必须对不合理用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不合理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杭树娥;侯雄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感染,防止再感染.根管治疗期间急症是指根管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疼痛和(或)肿胀,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需急诊处理,如:髓腔引流、去除充填物等.其产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影响医患关系,如何避免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是口腔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作者:罗晔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及处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胎儿宫内窘迫560例,总结其发生原因,并且与同期正常胎儿组500例分娩方式及产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是由于脐带异常造成,248例是由于胎盘及羊水因素造成,52例是由于母体及胎儿因素造成.37例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组剖宫产率为70.1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17%.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应重视窘迫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终止妊娠,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保护母婴健康.
作者:薛艳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和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成为临床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老年人容易出现食物嵌塞、牙本质敏感、龋齿等疾病,针对这些状况,普及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以及预防方法势在必行.
作者:李文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控制艾滋病是我国政府和防治艾滋病人员的职责,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是全世界的难题.面对不断增加的感染病例,要切实对其进行控制,就必然引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管理的伦理问题,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艾滋病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目前的政策而得到遏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贫穷落后的国家如果用同一种政策去管理艾滋病患者本身就不是科学的,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采取不同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防控路子,以立法的形式控制传染源,方可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此提出探讨.
作者:王杰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14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分别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来衡量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临床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4)d和(8.3±1.5)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临床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1.5)d和(7.2±1.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临床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对治疗小儿肺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灵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后,总结和统计分析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在同时给予控制脑出血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后,有92例(占73.6%)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另33例(占26.4%)患者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发生2周内分别死于再出血、颅内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疝.并发癫痫患者主要以脑出血急性期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为主;急性期患者并发癫痫以全身强直阵挛型为主,首次发作第1周内的发生率与第2周内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的病死率极高,在治疗时,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对早期癫痫发作同时给予积极治疗,控制癫痫发作的频次和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尽早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护脑器官功能,预防癫痫发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作者:马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方法 将60例PCOS不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患者先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然后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B组患者直接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结果 A组患者有16例怀孕,B组患者有8例怀孕.结论 二甲双胍能逆转PCOS性激素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促使患者排卵.
作者:于永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丁咯地尔;对照组用706代血浆与脉络宁静脉点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706代血浆、脉络宁,且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琪;梁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12例,全部病例施行关节穿刺抽吸关节积液.结果 12例患者骨折于10周~12周愈合,经过2年~9年(平均4.5年)的随访,1例在术后半年后表现出股骨头缺血坏死,经钻孔减压而治愈.无股骨头骺板早闭、髋内翻、骺早闭等并发症发生.2例尿失禁未做特殊处理,均自然愈合.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移位骨折,疗效肯定.
作者:邵华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例,其中包括卵巢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盆腔内异位.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但经阴道超声检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争取较早的治疗时机.
作者:刘丽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h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困难原因中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 病因病理前列腺增生发病有两个必要条件,即有功能的睾丸和老龄.男性在3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作者:尹国君;文志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在实验室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重复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医院检验科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较多,有进口的、国产的、全自动的、半自动的、简单的、复杂的等等.一般规模医院的检验仪器配置少则十几台,多则几十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工作人员只使用、不维护;重视维修、不重视维护;重视仪器品牌、不重视操作者素质的提高,这些现象极不利于仪器管理.疏于管理,会造成检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出现仪器故障,不仅检验科工作会出现瘫痪,还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仪器,提高检验质量,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之更有效地为临床服务,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牛玉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4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分为A组和B组,根据临床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脂肪液化切口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 d~1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2.1 d;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 d~2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8.4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引流、合理地使用电刀、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飞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 712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重点观测、记录椎动脉内径、走行、血流速度以及颈段入横突孔的位置等.其中103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进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 2 712例患者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为244例,占全部椎动脉型颈椎患者总数的8.9%,其中103例患者同时接受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其多普勒超声与CTA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快捷、无创且检查费用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春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疗活动中的后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理质控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求非常严格.病理质控分为科内质控和科外质控,而病理质控中的核对与双签字制度在病理诊断流程中可使工作更有序地进行,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做到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标本的运行情况都一目了然,有效地减少差错的发生,是病理科科内质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白金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6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治疗47例,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4例,治愈率93.5%.结论 临床中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的治愈率.
作者:王天;王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石椒草咳喘颗粒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减少哮喘儿童的用药副作用.方法 首次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初期均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按常规处理,A组口服石椒草咳喘颗粒8 g/次,1日3次;B组口服缓释茶碱0.1 g/次,12h1次;2组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日1次,125 μg/次,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A、B 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A组、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石椒草咳喘颗粒与缓释茶碱相比,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上无显著差异,且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18 d伴理解障碍15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不清,行走时右侧肢体经常碰撞物体,于入院前15 d家人发现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答非所问,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未治疗;有20年吸烟史,20支/d.
作者:靳丽娟;狄俊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结核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采用药物用量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抗结核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结核药用量及DDDs逐年上升,其中喹诺酮类抗结核药增幅大.结论 我院抗结核药使用基本正常,结核病患者应及时采用短程督导化疗,规范治疗,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继业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