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价值

韩忠英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爆裂型, CT扫描, 诊断
摘要:目的 提高CT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诊断作用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X线平片或CR像所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范围.结果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椎爆裂型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重要方法,对帮助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在X线检查有异常或有临床症状时,均应常规、及时行CT检查.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阻滞与两点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实施分娩镇痛是产科的一项适宜技术,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麻醉工作者研究的方向.腰-硬联合阻滞(CSEA)应用于产科镇痛,近几年已在国内各大医院普遍开展,一致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对母婴不良影响小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施行分娩镇痛,现将该方法与两点法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旨在了解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韩志才;李小兵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新型拔针法预防静脉穿刺并发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拔针法在预防与减轻静脉穿刺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干棉签放于穿刺点处,先迅速拔出针头,再立即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观察患者拔针后穿刺部位的皮下瘀血青紫、局部疼痛或压痛、静脉炎发生及患者对拔针方法的满意度等.结果 通过对以上四个项目的 观察,新型拔针法对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传统拔针方法,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运用新型拔针法拔针可使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大为减轻,缓解紧张,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桂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1].本病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护理人员对20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复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新生儿窒息发生及影响复苏成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时进行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利尿剂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应注意的问题

    心力衰竭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质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1].

    作者:油瑞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之后,也可见于胃癌、急性出血性胃炎、胆管出血、血液病、尿毒症等.现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的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楚继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浅谈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2009年188例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一次留置胃管成功186例,成功率为98.9%.脱落3例,自行拔除胃管1例.结论 胃肠减压应重视心理护理,熟练插管技术操作,严格执行胃肠减压护理措施,才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愈合.

    作者:张秋娟;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浅谈康复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发展中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它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复护理是指综合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康复护理除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应用各种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训练,努力挖掘残疾者心理上、躯体上的自立能力,为回归社会做准备.

    作者:郭英利;陈润爱;于燕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 Sodium for Injection),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 g/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管感染、盆腔感染.注射用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for Injection)为南京海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2 g/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肾盂肾炎、单纯性尿道及宫颈淋病等.2010年12月17日我科在静脉连续输注这两种药物时,发现输液管中墨菲滴管内出现了乳白色浑浊液,并出现白色絮状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急诊科急救药品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救药品的管理,为急救危重患者提供药物保障和护理人员操作提供方便.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2009年的急救药品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不合格药品累计285支,其原因有基数不够、药品过期、瓶签字迹模糊、瓶体破裂、药品结晶、药品变色、摆放位置错误等.结论 疾病谱的改变、药品保管不当,缺乏相关知识、自律性不强是目前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高琴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飞利浦全身双排螺旋CT,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显示脑转移瘤主要为外源性,占92.6%;多发性较常见,占66.6%;转移部位多为脑实质(96.3%),其次为颅骨(3.7%)、软脑膜、幕下转移;大多数转移瘤的CT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实性部分多数均匀增强.结论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病史大部分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道彩;王会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对住院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目的 提高住院产妇分娩知识水平和自控行为,帮助产妇实现顺产的佳目标.方法 将2009年7月1日-2009年10月30日住院分娩的41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入院时即开始强化干预,并针对每个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持续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产科入院宣教及母乳喂养宣教.观察记录2组产妇的分娩难易与结果转归.结果 干预组产妇分娩知识了解、自控行为人数、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难产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分组强化的护理干预,比一般的教育指导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对分娩过程的配合度,对增进产程顺利进展,提高顺产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薛姝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32例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病例32例,对于分娩时出血少、子宫收缩好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1周~2周.同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复查.结果 32例胎盘植入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有蜕膜组织排出,术后1个月行B超复查,17例产妇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15例产妇B超提示宫腔内见强回声,后经追踪未发生晚期阴道流血,产后42 d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胎盘植入.

    作者:任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脊柱结核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确诊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结果 脊柱结核易累及下胸椎及上腰椎,本组28例,占80%;累及多椎体30例,占85.7%.结论 CT能够为临床诊治脊柱结核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作者:赵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术12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126例妇女施行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并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术后1周门诊复查B超,大部分患者子宫恢复无异常,1例患者1周后阴道仍少量出血,经口服抗菌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无记忆效果确切,苏醒快,无后遗症,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人工流产术.

    作者:任敏利;于建兵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治疗,部分病例虽可获得缓解,但极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多.笔者自2007年以来,以中药内服,配合汤药及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世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浅谈循证护理在护理诊断实践中的意义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护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查询相关的研究证据,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因此,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护理诊断是护士围绕如何及时发现、正确判断患者的护理问题而展开的一种临床思维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因此,护理诊断是护士的主观意识对客观护理问题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内容和方法.

    作者:王欣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不同程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对172个临床可疑损伤的半月板行MRI和关节镜检查,根据半月板内部MRI信号特征将半月板损伤分为Ⅰ~Ⅲ度,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72个半月板中,有134个(77.9%)半月板呈典型的0~Ⅲ度MRI表现,38个(22.1%)损伤的半月板MRI表现不典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撕裂和破碎的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1.7%,准确性为95.3%.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成像方法,将逐渐取代创伤性的关节镜检查.

    作者:靳勇;张慧生;冯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X线钡餐造影对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胃扭转患者采用数字胃肠Χ线机行胸腹透视的情况.结果 31例胃扭转的X线表现:器官轴型24例,经手法整复21例;网膜轴型7例,经手法整复2例.其中混合型2例.结论 器官轴型胃扭转多见,手法整复成功率高;网膜轴型及混合型胃扭转较少见.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确诊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产后尿潴留79例分析与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 h~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其是阴道分娩后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造成膀胱麻痹,使产妇排尿功能长时间不能恢复,甚至诱发产后大出血.我们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79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产后尿潴留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高便花;王继红;赵水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草药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 以中草药为主,辅以抗生素配合治疗9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结果 治愈74例,占80%,好转8例,占10%,中转手术8例,占10%,无1例死亡.结论 中草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配合抗生素治疗加强消炎作用,临床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治疗负担,消除了手术痛苦,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孙博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