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刘玉琼;古军

关键词:食管引流型喉罩, 胆囊切除, 腹腔镜, 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n=40)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40),监测2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拔管期出现呛咳、体动等发生率.结果 Ⅰ组置入喉罩即刻及拔管期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低(P<0.05);Ⅱ组气管插管后即刻及拔管期HR、SDP、DBP有显著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高(P<0.05).结论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全身麻醉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平稳,能维持有效通气,呼吸道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安全性比气管插管明显提高,对呼吸道损伤小,适合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mdm2和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mdm2和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3例大肠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结肠标本分别进行mdm2、p53基因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生与mdm2高表达、p53低表达有关,mdm2与大肠癌局部发展、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53起负调控作用.结论 mdm2、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mdm2、p53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力鹏;董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剧烈活动致急性肾损伤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是不同临床学科的常见疾病,处理及时患者肾功能将很快恢复,否则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可逆,并终进展到依赖血液净化治疗,甚至死亡.本文回顾我院2001年-2008年收治45例由于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导致AKI的患者,着重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作者:吴国祥;邹芳艳;彭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乌体林斯及黄芪佐治糖尿病并肺部感染

    目的 评价乌体林斯、黄芪对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并肺部感染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予乌体林斯、黄芪辅佐治疗糖尿病并肺部感染,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体林斯、黄芪佐治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小梅;雷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得宝松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拉(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5例急性荨麻疹,同时2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作对照,现将2组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碧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急性穿孔28例的选择性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诊断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8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穿孔修补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3周~4周早期施行Ⅱ期根治性手术2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14例,胃癌根治术6例.结果 本组死亡5例.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8,30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术式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

    作者:黄党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并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5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40例患者明显好转,无产妇死亡,且都保留了子宫.结论 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注重产妇分娩时的每一个环节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海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AD的关系研究及运动干预

    老年痴呆病(AD)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老年斑外周和神经纤维缠结的结构都是由NFT构成的,NFT的主要成分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一个Ca2+/CaM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脑内tau蛋白去磷酸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磷酸酶.本文主要目的 是综述一下目前关于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与AD关系的研究现状,并且通过运动对CaN活性的影响来预测运动对AD的预防与治疗的可能影响.

    作者:张少华;苏玉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喉科应用的重要性探究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 .方法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43例(226耳)采取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同步注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愈率59.7%(135/226),好转率31.9%(72/226),无效率8.4%(19/226),总有效率91.6%.结论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是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郭晓民;高会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谈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

    现代药物治疗学不仅要求药物治愈疾病,并且要求防止发生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即用药要安全、有效、合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

    作者:袁素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Ⅱ~Ⅲ级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电监护及一些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100~400 μg/min;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5~50 μg/min,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30 min、1 h、2 h心率、血压、呼吸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

    作者:王书敏;郭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8年铁山港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北海市铁山港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8年铁山港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铁山港区2008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25例,报告发病率为316.84/10万,辖区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两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高的是学生(82.29%),其次是农民(7.24%).结论 铁山港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于上升趋势,应做好监测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等工作.

    作者:郑日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10例生化及B超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化及B超检测的异常情况.方法 将2005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10例的生化和B超报告结果 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对照分析.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肝功及B超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嗜酒可致严重肝损伤,应引起嗜酒者、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积极开展反酗酒宣传.

    作者:汤士林;张瑞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西比灵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体会

    目的 观察西比灵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6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西比灵口服治疗,2周~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西比灵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效果显著.

    作者:何冬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成昆线铁路职工痰中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分离自铁路职工痰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黑马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对分离自患者痰标本中976株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6株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分离的菌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277株(28.4%),肺炎克雷伯菌133株(13.6%),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97株(9.9%),铜绿假单胞菌91株(9.3%),阴沟肠杆菌48株(4.9%),大肠埃希菌24株(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2.5%).结论 我院铁路退休职工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率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高,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对阴性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鲁雪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10例分析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中出血成为产科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起对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子宫捆绑术治疗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皮瓣面积大为3.5 cm×4.5 cm,小为2.0 cm×2.5 cm,修复创面大面积为3.0 cm×4.2 cm,小为1.8 cm×2.0 cm.结果 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作者:钟世祥;李锦荣;李浪;李振强;赵双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4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操作体会和对弥散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弥散性肺疾病患者行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弥散性肺疾病中有42例成功取得肺组织标本,24例明确诊断,确诊率达57.1%.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发生气胸2例(4.8%).结论 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散性肺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梁岩静;郝振婷;柳小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115例(95眼)的临床资料,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为治疗组,行单纯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18个月,治疗组中有2眼复发,复发率为3.3%;对照组中有14眼复发,复发率为2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疗效优于单纯切除.

    作者:张铁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基层急诊颅脑手术的策略

    基层医院急诊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几乎都是病情危急,绝大多数是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发病突然且严重,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创伤和其他疾病,病情复杂,急诊手术对挽救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基层的条件和技术又十分有限,这就要求医务人员采取正确的手术策略,切实处理好重要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基层医院的不足,抓住抢救时机,争取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双平;杨胜奇;郑青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训练中的家庭指导

    脑瘫患儿多数伴有手功能障碍,其主要由拇指内收、紧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内旋、肩胛带内收引起,表现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灵敏、不稳,即没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灵敏、不协调.在康复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手功能问题的处置,针灸治疗、针刺治疗和作业治疗[1-3]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过于强调医务人员的专业性,而对家长在实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重视力度不够.多年来我科在儿童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指导工作,通过指导家长进行长期的家庭训练,收到满意效果.事实上,家长在掌握一些康复训练方法后,均能做到合理训练,这有助于患儿手功能达到佳水平.

    作者:唐学兵;王远涛;刘芸;黄高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