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东;何丹萍;王雪莲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其中的一种,也叫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又称Dequervain甲状腺炎.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由于生活条件及环境不断变化,有很多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不是很典型也不是很明显,早期的表现有很多不同.近年来我们收治了6例不同情况的不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现作一小结报道如下,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潘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和小儿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和12例小儿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且恢复良好.结论 胆固醇过高和糖尿病是老年胆囊结石诱发的主因,对于老年胆囊结石,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甚少见,以胆固醇结石为多,且大龄儿童更容易引发胆囊结石.首选B超检查,确诊后宜行胆囊切除术.
作者:罗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三腔二囊管机械压迫止血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并发症,有些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三腔二囊管的拔管技术对拔管后再出血的影响不容忽视,曾有报道食管胃气囊与食管黏膜粘连、拔管操作不当引起拔管困难,现将我科1例拔管技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理冠;陈先礼;杨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7年5月~6月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三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现将调查与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韩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右上肺单发斑片状阴影的X线平片诊断的正误经验,旨在提高对此X线征象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0例右上肺局限性单发斑片状阴影且后有正确诊断的患者,追踪其X线复查经过,结合临床,统计分析首次诊断正误原因.结果 6例X线平片首次诊断为肺结核中有2例误诊,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大叶性肺炎消散期;2例首次诊断为支原体肺炎中有1例误诊,实为肺挫伤;1例首次疑诊为支原体肺炎,后结果实为肺结核;1例首次疑诊为肺癌,后诊断结果为肺炎型肺癌.结论 胸部X线平片首次发现右上肺单发斑片阴影正确诊断率为60%,如果把不正确的首次疑诊包括在内,误诊率为40%,误诊率高.X线平片对此肺部阴影诊断应特别慎重,密切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多作鉴别诊断,不断进行X线追踪复查,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王春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原因,为预防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收集5年来笔者所做的资料详实的根管治疗患牙359颗,分析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原因.结果 共有78颗在根管预备、消毒及根管充填后发生疼痛,疼痛率为21.73%.结论 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的疼痛可能与术中操作不慎、根管预备不彻底、根管超充、封药不当、术前感染等因素有关,对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疼痛率.
作者:曾淑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102例112眼,用翼状胬肉切除加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结果 109眼治愈,3眼复发.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郭向东;梁春利;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对T2DM的疗效.方法 对86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组为格列吡嗪控释片现察组45例和格列美脲对照组41例,观察临床降糖疗效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肤的变化.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每日1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情况,每1周~2周增加5mg,直到FPG<6.1~7.8mmol/L和2hPG 7.8~10.0 mmol/L,或每日大推荐剂量20mg.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片1 mg,每日1次,餐前半小时或餐时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情况,每1周~2周增加1 mg,直到FPG<6.1~7.8 mmol/L和2hPG 7.8~10.0 mmol/L,或每日大推荐剂量6 mg.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格列吡嗪控释片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总有效率为80%,与格列美脲对照组80.5%相似;降低餐后2 h血糖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85.4%也相似;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各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胰岛素、C-肽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胰岛素、C-肽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可成为临床上治疗T2DM广泛应用的降糖药物.
作者:马铼枫;董露霖;魏军平;倪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痔是常见病多发病,居肛门直肠病发病率第一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诊治在基层极不规范,误区多多.本文就痔的诊治误区逐一进行剖析,以期引起人们对本病的重视,达到规范诊治的目的.
作者:乔森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利用经导管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及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DSA下对6例产后大出血及2例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残端,表现为造影剂在官腔内呈弥散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及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于2008年10月6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布,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官颈癌的德国学者豪森(Harald zur Harsen)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者法国学者巴尔·西诺西(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三位科学家分享此项殊荣.
作者:侯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孔孟儒学)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结晶,为了更好地构筑当代的医院文化,我们完全可以应用到医院管理中.
作者:缪宏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患者无明诱因突然咽部灼痛,气短,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约1 h后症状减轻,3 h前症状再次加重,遂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过敏史.
作者:薛丽亚;刘斌;杨巧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AC的临床特点与佳手术时机.方法 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52例老年人AAC和Acc的并存病、胆囊病理改变及术后结果;并对不同手术时机的老年人AAC胆囊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老年人ACC相比,AAC患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并存病明显增多(P<0.001);胆囊化脓、坏疽与穿孔率明显增高(P<0.01,P<0.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48 h以上手术的AAC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48 h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0.001,P<0.001,P<0.05).结论 老年人AAC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
作者:闫晗;丁永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40例CP患儿的临床表现、分型、合并障碍及是否早期诊断与康复综合治疗的转归分析,为早期诊治C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诊断为CP的患儿70例,其中因经济务件、性别、年龄等因素未完成康复治疗30例,余下40例收治我院儿科,经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发育评定.接受6个月~9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治疗,将其高危病史、临床分型、合并障碍的异常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个月~6个月15例,有效率为100.0%;7个月~12个月15例,有效率为93.3%;1岁~3岁6例,有效率为83.3%;大于3岁4例,有效率为75.0%.窒息、早产、颅内出血、重型黄疸是主要高危因素.40例CP患儿中单纯运动障碍18例,占45%;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的20例,占50%.结论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发现、诊断、干预,规范地坚持综合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较佳.
作者:殷朝阳;白庆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2008年5月29日初诊,主诉:阴唇红肿灼痛反复发作2年,近1周又发作.病史: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侧阴唇红肿胀痛,烧灼感,不敢触碰,逐渐增大,行走坐立皆困难,自行上药鱼石脂软膏无效.患处破溃后有脓性分泌物,恶臭味.脓尽则流清水形成硬的结痂而愈.到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小阴唇脓肿,给予药物外洗、口服(药物不详),并切开引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作者:邢来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左枕顶部头皮下肿块伴轻微胀痛4年余住院治疗.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左枕顶部4年前有创伤史,伤后左枕顶部出现一5 cm×6 cm大小头皮下肿块,肿痛,予以抗炎,活血化瘀处理,但3个月后肿块逐渐增大,即于当地医院以头皮下血肿行头皮切开血肿清除处理.术前未做颅骨摄片及头部CT检查,术后伤口愈合可,但肿块未消失.
作者:江云辉;张献科;陈见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前言中国医学能够闻名中外,源远流长,临床确有一定独特的疗效是其关键,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总结中医学术经验,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工作.今以<小刘学中医专栏,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袁景贤;闻喜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氯氮平为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1年5月-2008年5月抢救氯氮平急性中毒1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谈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规律、特点,避免和减少其发生.方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中的
作者:林辉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