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豫伟;张燕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阿替洛尔,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结论 依那普利与阿替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疗效.
作者:王慧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煤矿工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接收发生煤矿工伤经B超、CT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的18例患者,未发现明确出血脏器但临床存在明显大出血征象的3例,术前血压30~9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前、术中、术后均积极给予抗休克等治疗,同时急诊行选择性/超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术.结果 18例患者全部在入院1 h内插管成功,造影见明显对比剂外溢15例,表现为血管中断2例,未见明显阳性表现1例,出血动脉为肝动脉5例、脾动脉4例、髂内动脉6例、肾动脉2例.术后2 h内患者血压稳定回升,24 h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术后未发生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 急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迅速的急救止血方法,在煤矿工伤的急救中作用显著.
作者:崔永胜;苏满玉;张旭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微波加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对照组(微波组)和治疗组(微波组+保妇康栓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微波组与微波组+保妇康栓组治疗轻、中、重宫颈糜烂患者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保妇康栓治疗效果轻度比中度好,中度比重度好.微波组与微波组+保妇康栓组治疗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保妇康栓治疗单纯型比颗粒型好,颗粒型比乳突型好.结论 微波加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比单用微波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江玉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运用羟基喜树碱联合生物制剂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RAS/RAEB、RAEB-t)15例以寻求一种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15例患者均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IL-2为主治疗,配合输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1例患者(MDS-RA、RAS/KAEB-t)获得基本缓解,存活2年余,2例(MDS-RAEB)后期死于肺部感染.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继续治疗.结论 羟基喜树碱联合IL-2为主综合治疗有可能提高治疗MDS的疗效.
作者:王波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了本溪市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我市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收集2005年-2007年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动物致伤情况常年发生,但以夏秋季为高发期,接种狂犬疫苗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1544例免疫者中均为暴露后免疫,年龄大的95岁,小的3个月,其中以犬致伤为主,占92.3%.多数伤者受伤程度为Ⅱ级,占92.6%.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HRIG者仅占3.5%.结论 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HRIG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并行临床手术治疗患者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误诊1例外,其余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病例均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胆囊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张科勋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内科常见急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为AP少见病因之一,常致AP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及治疗均有其不同特点.我院近8年来收治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AP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苏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1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LAV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TAH 31例进行比较.结果 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除手术时间略长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外,其余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对镇痛药的需求、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经腹子宫切除术者.结论 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效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腹部无瘢痕,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瑞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侧脑室外引流两种方法.结果 治愈好转率达85%,病死率2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观念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要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前、术后都要处理好病理变化,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剑;奚少东;华峰;周勤伟;刘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又叫醋柳酸),是解热镇痛抗风湿药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或外周前列腺素(PG)的合成与释放来达到治疗作用的.由于其机制复杂、用途广泛、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不谨慎就可能给机体带来伤害.所以对不同的病情如何正确应用阿司匹林,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需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下面就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谈一下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药矫正异常胎位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从2007年1月-12月,我们对43例胎位异常者试用了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以矫正异常胎位.结果 有效率为81.40%.初孕妇有效率为78.57%.经产妇有效率为82.76%,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臀位和横位的有效率分别为78.95%,100%,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矫正异常胎位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申理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P-R段相当于心房激动通过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肌所需的总时间.P-R段的测量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正常值为0.02 s~0.12 s,主要反映激动在房室结内的传导.P-R段的正常值与年龄、心率有关,儿童及心率增快者相应缩短,心率缓慢者相应延长.本文就P-R段的种种表现加以综述.
作者:张继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献血者献血反应越发重视.文献报道[1]喝糖水能有效预防献血反应.因此我站于2006年5月-2008年5月采用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和蔗糖水预防献血反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梁志刚;马秀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预激综合征(wolff-pakinson-white,WPW)伴房颤属临床急症,是一种危险性颇大的心律失常,临床可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发生房颤而猝死.WPW伴发房颤,应首选直流电转复,无条件者可用药物转复.我们采用普罗帕酮抢救8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急诊急性肺水肿(APE)患者的资料,以及对应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硝普钠治疗伴有低血压或休克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40例患者中28例抢救成功,12例死亡;24例行气管捕管人工机械通气,16例抢救成功;29例应用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20例好转,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5例伴有低血压,合用硝普钠和多巴胺,3例好转.因此对急诊急性肺水肿诊疗措施的实施要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积极应用小剂量吗啡,对伴低血压或休克者联合应用多巴胺和硝普钠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陶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1],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其中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本文对2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
作者:李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黑便1个月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柏油样便,每日1~2次,每次50~100 g,无呕血及腹痛,入院后体检除中度贫血及剑突下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7.2×109/L,粪检为黑便,隐血阳性.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底区可见1个2.2 cm×3.2 cm不规则息肉状隆起,表面糜烂附有血痂,初诊为胃壁肿物,后行手术切除证明了诊断为胃血管瘤.
作者:杨豫伟;张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8年我科共行甲状腺手术29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吴崇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药品是用以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优劣及合理使用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过程.为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医院药品管理质量是反映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它不仅要保证给患者提供准确且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为了更好地发挥医院药房的作用,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状况进行改善.
作者:王海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麻醉应用复方阿替卡因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拔牙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成2组,分别应用复方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观察局麻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2组患者血压、心率在局麻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复方阿替卡因拔牙麻醉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庆阳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