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金霞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血栓,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下肢肿胀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38例(76%),其他疾病12例(2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及其他疾病导致的下肢肿胀有重要临床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饮用水污染导致腹泻暴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寻找某居民区发生腹泻暴发原因,为迅速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此次疫情共发生病例166例,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疫情发生原因为生活饮用水污染所致.结论 生活用水一旦发生污染,后果严重,做好水质防护是根本之策.

    作者:周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激素治疗瘢痕疙瘩80例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系皮肤病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通常发生于胸或胸骨前区,容易受刺激而过度敏感,甚至衣服压迫即可造成疼痛,其表面变得高亮而圆,其损害范围超过原来创伤区域.

    作者:郭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下肢肿胀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38例(76%),其他疾病12例(2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及其他疾病导致的下肢肿胀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无花果叶熏洗治疗混合痔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年龄35岁.因混合痔急性发作1d,疼痛难忍,用无花果叶50 mg水煎后,趁热熏洗患处,约30 min后,患者渐感患处疼痛加剧,臀部瘙痒异常并伴有烦躁、面色潮红、胸闷憋气用抗菌药物需有用药分析且记载于病历中.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原则上不超过3d量,多不超过7d量(抗结核药除外),特殊情况需门诊部主任签字核准.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d用量.

    作者:张德敏;徐于玲;侯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药垫预防和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障碍,使皮肤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所需营养而致组织坏死溃烂和褥疮.防止褥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以往常规方法是以勤翻身,保持清洁,局部按摩骨突及受压局部部位,及全身注意补充营养等.此方法虽然有效,但护理工作强度大,尤其对不宜翻身的患者操作上较困难.

    作者:孙林芝;郭德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疾病与不良嗜好的调查分析

    为了探讨农村患者中疾病与不良嗜好的因果关系,我们于2006年7月一12月在我乡新农合健康体检过程中,对前来就屯诊的患者进行吸烟、饮酒、食盐摄入量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素平;李保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手术中,尤其是四肢手术常以神经阻滞麻醉为主,但神经阻滞麻醉往往存在阻滞不全甚至失败的情况.我科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作为神经阻滞麻醉的补救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承志;唐小平;崔秋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咳嗽的关系及中西医治疗

    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均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两者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病因、病机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许多患者常先后或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因此,人们已注意到两者的发病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彩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6例非手术疗法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我院自1992年以来,注重根据病情采用非手术疗法,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126例,保守治疗56例,未有死亡,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孙卫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57例临床观察

    观察中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57例患者均静点钙剂、维生素c、地塞米松,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分三型治疗,7d为1个疗程,均连续用2个疗程.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宫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炎性假瘤并非少见,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各种非特异性炎症慢性化局限包围形成的瘤样肿块,其影像学表现常为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表现颇似肿瘤,故常易误诊.本文收集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结合国内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放射学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下是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报道.

    作者:史鸿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于2006年1月2日08:00被人发现意识不清,床边可见呕吐物,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当时屋内生有煤炉,门窗紧闭.急呼120将患者送至我院呼吸科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kPa),意识不清,呈昏迷状态,被动体位,压眶反射尚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感,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未引出.结合病史后诊断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给予抗感染,减轻脑水肿,醒脑,营养脑

    作者:吴千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熨法止痛十二方的应用

    熨法即热熨疗法,就是利用吸收热力之物体,或拌用某些药物,加热熨附在身体适当部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中医传统疗法之一.疼痛兼具有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其伴随组织损伤出现,一方面可以引起个体注意和防御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意义;另一方面若疼痛过强过久则会构成一种伤害刺激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疼痛也是诊断疾病,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标准.热熨疗法具有简便易行,药廉效捷,无痛苦及副作用等特点.以此止痛,疗效颇佳.

    作者:王志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攀枝花市东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东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攀枝花市东区三所中小学校2970名学生2007年的健康体检资料,用Rohrer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中小学生过度瘦弱率为1.0%,瘦弱率为11.4%,中等率为72.5%,肥胖率10.3%,过度肥胖率4.8%;营养中等率中学生(76.0%)高于小学生(70.6%);肥胖与过度肥胖率小学生(17.2%)高于中学生(11.3%).过度肥胖率男生(5.8%)高于女生(3.9%).结论 攀枝花市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均存在,尤以营养过剩突出,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加强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行为,纠正不良的营养态度和行为,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管惠彬;王翠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生柿楴与熟柿楴治疗中枢性呃逆的疗效比较

    中枢性呃逆在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有些患者较为顽固,顽固性呃逆使患者不能很好地睡眠和进食,影响到脑血管病患者功能的恢复.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方法有利他林,静点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等方法治疗,中医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中药有柿楴汤方法.参考资料[1]颜正华,高红艳,常章富,等.中药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96

    作者:杨翠兰;张贵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癌误诊12例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12例肺癌误诊患者,由于呼吸系统症状的阙如或对肺外表现认识不足,故不易获得早期诊断.本组12例肺癌患者院外误诊11例,院内延误诊断1例,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教训颇深,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抗生素在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抗生素在其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高效、低毒、价廉.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是选择高效敏感药物和合理用药的基本条件,但在等待病原学检查的同时或病原学检查阴性或没有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时候,经验性用药是治疗肺部感染的惟一选药方法.这时要充分考虑抗生素、疾病和患者机体三者之间具体情况及相互关系,才能安全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本文根据肺部感染获得方式结合患者年龄、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往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慢性湿疹在发病伊始就呈慢性型,但多数是从急性、亚急性演变而成,还可见于急性湿疹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终转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好发于四肢,如手足、小腿、肘窝等处,分布也多对称.皮损常是局限型,皮肤增厚、浸润明显,往往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屡见不鲜,境界分外清晰.病情反复,难得痊愈.笔者于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应用中药内服加西药外用联合治疗慢性湿疹73例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宏;苏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关于对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或与治疗无关的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进行调查,以便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足够重视.

    作者:黑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子纤维胃镜2811例检查结果分析

    自2005年元月-2006年12月2年间对我院胃病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就电子纤维胃镜检查疾病情况及患者性别、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