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荣
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式,在静脉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探讨如下.1采血前的干扰因素1.1心理因素张运斌[1]的研究表明,恐慌与激动可导致血管及胆囊收缩作用加强,P02、ALT、AST、lgA、lgG、lgM检测值增高.因此,采血者应使被采血者情绪放松,主动配合.
作者:王成红;杨春玲;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妊娠后残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或流产、刮宫、药流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以持续或间断阴道流血或合并下腹部疼痛症状为主.而B超在其应用适应证的选择及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临床消宫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宫腔残留物的超声诊断作一分析,探讨运用B超诊断宫内残留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28例,本组颅内手术的病例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不高,手术结束后无呛咳、躁动,清醒较彻底,此法对颅脑手术有一定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文莉;刘玉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局部封闭结合三棱针闭式松解治疗弹响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弹响指,即狭窄?性腱鞘炎,其中男51例,女45例;拇指21例,食指11例,中指28例,环指31例,小拇指5例.
作者:孙成安;段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上芬太尼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和分娩期镇痛已有多年,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剖宫产术中试用硬膜外推注芬太尼,观察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局麻药镇痛效能有否增强或延长,以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龙云;安宝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胃食管返流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病(Ⅰ~Ⅱ级)并经快速尿素酶测定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HP根除治疗组(根除组)和对照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根除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甲硝唑0.4 g,一日2次,克拉霉素0.25 g一日2次.两组均治疗14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食管24小时pH值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灼热和返流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根除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 1个月对胃食管返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对一些返流相关症状可有更明显的改善.
作者:夏春生;何松;沈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稳定性输卵管妊娠,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入我科住院的稳定性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均要求再生育,且患者有药物保守治疗要求;同时符合保守治疗条件者.
作者:邱方;吴瑞芳;陈建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高龄食管癌日益多见,近5年来由于我们采取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对63例70岁以上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实行开胸手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斌;范崇九;陆松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风心病是后天性常见瓣膜病,在全部瓣膜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CPDE)比X线平片的评价总准确率高,分别为:二尖瓣狭窄97%,二尖瓣关闭不全95%,主动脉瓣狭窄9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0%.由于其准确率高,为此现将35例风心病患者的X线平片与CPDE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杨云贵;苟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导尿管留置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以往操作中,先插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后,固定导尿管,撤洞巾,脱去手套,再连接导尿管与集尿袋.此方法增加护士接触患者体液的机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把导尿管与集尿袋在连接先后顺序上与以往稍加改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保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31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3℃~35℃,并给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为常规治疗,不用冰毯机.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4.8%,病死率为16.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1%,病死率为38.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育驰;张天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TAX135 mg/m2、d1,DDP75 mg/m2,分5天应用,21天为1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者40例,无CR病例,PR 37.5%(15/40),SD 47.5%(19/40),PD 15.0%(6/40),临床症状改善率72.5%(29/40).毒副作用主要为血液毒性95.0%(38/40)和恶心呕吐52.5%(21/40).结论TP方案对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延红;卢雨霖;李若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脑挫裂伤的诊断,选择性手术的指征及时机、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23例闭合性脑挫裂伤病人行选择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清除碎化坏死脑组织,并去骨瓣减压66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57例.疗效良好99例,占80.5%;疗效差33例.结论闭合性脑挫裂伤诊断以CT检查为主要依据,选择性手术的指征及时机必须综合分析,适宜的CT检查时间窗、GCS评分、瞳孔变化观察、合理的手术时间窗,是影响手术预后有价值的因素.
作者:邱礼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传统中药外敷配合西医联合治疗面神经炎5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自18岁~76岁不等,平均43岁±3.2岁;病程12~19天,平均7±1.5天.均不伴耳廓疱疹,并除外脑干梗死、占位引起的面神经损害等.
作者:时新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军;于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许多药物可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反应可能相当严重,这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病理状态有关.部分病例可有胃痛、烧灼感等早期症状,但某些药物可导致无症状溃疡突发出血或穿孔,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些症状通常与原发疾病重叠,给临床诊治增加了难度.本文就致病药物与可能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相关的消化道损害预防进行讨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玉芬;张新明;陈军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患者亲友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交感互动形成的短暂型人际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注重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角色实施与调控,对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李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肠炎的临床特征、药敏情况,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经粪便细菌培养证实的43例迁延性、慢性肺炎克雷伯菌肠炎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中,3岁以下婴幼儿占95.3%,1岁以下婴儿占69.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敏感率97.7%,对儿科较少用的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60.5%~76.7%,对常用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几乎均不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加用贝飞达,疗效满意.结论克雷伯菌易引起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肠炎,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克雷伯菌有部分为产ESBLs菌株,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及调整肠道微生态.
作者:林舜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科应用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近1年我科住院的支气管炎患儿,符合儿科学第五版诊断标准(咳嗽、气促、肺部罗音、胸片改变),年龄6个月~13岁,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对照组39例,男28例,女11例.
作者:谯红;李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上升为2.5%,其死亡率也上升为第3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乃至年轻人的健康与生活.但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对其危害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严素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