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侠;赵莉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抗凝冶疗和术者操作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为此,我科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4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所出现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妇科急腹症包括异位任娠引起的急性腹腔内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破裂,急性盆腔炎等,是妇产科的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尤其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30例妇科急腹症,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杨引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4年58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结果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50例,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发生胆瘘3例,肝周脓肿2例,腹腔感染3例,治愈率86.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付培德;门发德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临床医护人员输血观念的转变,急救输血已不再是单一的输全血,而是根据病情需要或血检结果,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成分输血要求护士掌握更全面的血液常识,熟悉各种血液成分的作用及输注方法,特别在大量输血时,合理安排血液成分的顺序,控制输血速度,观察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做到既补足血容量,又不至于造成心肺负荷过重,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梁洪伟;耿洁;程振秀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严重肝损伤救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1年1月以来46例严重肝损伤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创面清创加带蒂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塞缝合术34例,清创性肝切除13例,不规则肝叶切除术5例,肝周纱布填塞4例,肝后静脉修补3例,附加肝固有动脉结扎10例.结果治愈39例,死亡7例,死亡率15.2%.结论快速有效复苏、缩短术前时间、正确选择手术方式、积极处理合并伤等,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间歇性阻断肝蒂后行肝清创止血或清创性肝切除、肝周或肝后纱布填塞加肝动脉结扎,可作为救治严重肝损伤的主要方法.
作者:徐达元;林汉昇;何应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的疗效.方法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100ml(磷酸川芎嗪0.1 g与氯化钠0.9 g),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本组病例35例(60只眼),显效30只眼,占50.00%,有效25只眼,占41.67%,稳定5只眼,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微循环,扩张小血管,安全有效,早期治疗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张宝勤;赵剑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当前,医疗安全形势严峻,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为医院医政管理的主要工作.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卫生体制的原因,有法制建设和群众法律意识的原因,但基本因素是医患之间失去信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础,一旦双方失去信任,医疗纠纷即会随之而来.而医患之间失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患双方缺少交流沟通,即沟通障碍.据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项统计显示,有六成医疗纠纷缘自医患双方沟通障碍.为此,各地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医患沟通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要求,医患沟通已成为预防、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加强医患沟通工作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华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分析ELISA法检测EBNA1-IgA与间接酶免疫染色法检测VCA-IgA定性结果对鼻咽癌NPC(Carcinoma of Nasopharynx)的诊断价值.方法 ELISA法和间接酶免疫法检测43例NPC病人、40例非NPC(鼻咽炎等)病人及40例正常人的EBNA1-IgA和VCA-IgA.结果以EBNA1-IgA和VCA-IgA的NPC诊断符合率作配对的卡方检验,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又分别作组内EBNA1-IgA和VCA-IgA的配对卡方检验,非NPC病人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NPC的早期诊断和健康普查ELISA法检测EBNA1-IgA优于间接酶免疫染色法检测VCA-IgA.
作者:吴小梅;危燕芬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早产儿系孕满28周不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由于婴儿过早地离开子宫的正常环境,器官及其功能不够成熟,在体外的生活能力差,因此,对早产儿的护理和喂养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而新生儿死亡率又是反映妇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何秀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者可致残致死.糖尿病足萎缩性病变的基础是神经和血管病变,而感染则加重其病变[1],一般可分为五级三种临床类型.
作者:吴兔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1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l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溃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作者:李岩;沈焕;杨春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8岁~65岁,平均55.2岁;病程1天~1年.伴有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病史12例,颈椎病病史2例.
作者:张素侠;赵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6~12月我院门诊所有科室处方9 846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7张处方(2.1%)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抗生素滥用51例(24.6%);药物用法不当35例(16.9%);药物用量不当28例(13.5%);药物联用不当26例(12.6%);儿童用药不合理21例(10.1%);重复使用同类药物16例(7.7%);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12例(5.8%);医嘱不清10例(4.8%).结论合理用药是主流,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缪经纬;李爱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护患沟通在护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推广规范化语言,行为语言的巧妙应用,在护理中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在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医患关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了护士与病人家属之间的关系.因为病人家属与患者朝夕相处,是对患者了解亲近的人,他们能提供患者患病过程中详尽可靠的资料,但是怎样做才能使患者家属把这些可靠的资料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如何才能使患者家属支持我们的护理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作者:李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深静脉穿刺置管,为临床抢救各类病人创造了一定条件,并作出实际贡献,详细资料如下.
作者:陈琼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持续输注泵(机械止痛泵)用于不同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660例,全麻病例220例,椎管内阻滞麻醉120例,术后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在术后6、12、24、36、48小时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临床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与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一次性持续输注泵用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费江林;卫才权;曹强;叶太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B超测定92例肝硬化患者空腹和脂肪餐后胆囊的容积,计算其排空率,并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以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和Child A、Child B、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脂肪餐后1小时胆囊排空率依次为(75.3±2.6)%、(63.4±1.9)%、(55.0±0.7)%和(41.1±1.1)%,逐级比较P<0.05;肝硬化患者空腹、餐后血浆CCK和VIP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肝功损害越重,胆囊排空率越低,其机制可能与CCK和VIP受体发生改变有关.
作者:吕静;肖小炜;张永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导医工作是近年来为增加就诊的针对性、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根据门诊病人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解疑排忧、方便就医,如管理不善或疏于管理容易使导医工作流于形式,终认为必要性不大而撤除导医.随着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冲击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窗口服务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强化导医管理工作已势在必行.我院近年来组织了人员进行对就诊病人就医进行引导,其间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者:江涛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