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冬
倍他乐克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笔者应用倍他乐克加川芎嗪治疗高血压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余刚;李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6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根据健康问题对病人制订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疏导、手术知识宣教、造口后合理饮食、造口自我护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结果患者在心理调适、掌握肠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效果满意.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患者自我护理,帮助患者适应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黎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AgNORs变化.方法应用AgNORs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31例子宫颈癌、8例淋巴结转移灶进行了AgNORs颗粒计数,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颈癌的AgNORs颗粒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且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AgNORs颗粒计数逐渐增多,并出现显著差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原发灶,其AgNORs颗粒计数显著升高.结论AgNORs图像分析技术是项较好的肿瘤辅助诊断方法,AgNORs颗粒计数对于子宫颈癌及其淋巴转移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德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青春期未婚女性巨大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青春期未婚女性巨大卵巢肿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春期未婚女性巨大卵巢肿瘤的恶变率为33.33%,病理类型为上皮性和生殖细胞性肿瘤.肿瘤标志物AFP阳性率为66.37%,B超检出率为100%.结论青春未婚女性巨大卵巢肿瘤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体征,妇科检查、B超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所有肿瘤均应行手术切除病灶,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恶性肿瘤术后应予以化疗.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危重病人多,胸腔积液病人多见,现将胸腔穿刺抽液过程中应用三通与(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孙婧;赵蕾;张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寻找一种既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又可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方法,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痛若小、恢复快.方法对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97.5分钟,术中平均输血250 ml.结果随访0.5~2年,15例手术后均获满意疗效,小便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前置导尿管或术中放置尿道扩张器是必要的,采用睑板拉钩和缝扎牵拉腺体予以暴露,应用脑膜剪锐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膀胱颈之间的组织和前列腺包膜,切除前列腺腺体,保留完整的尿道膀胱颈黏膜十分有效.
作者:李洪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房慢性疾病.自1997年以来,笔者应用开郁散结汤治疗本病10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麻醉及手术的影响.方法门诊要求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小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含安慰剂.观察两组术中疼痛、宫颈软化、是否需扩宫、出血量、追加用药及不良技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无差异性(P>0.05)但镇痛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软化及扩宫情况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量及追加用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不良反应减轻.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软化,术中一般无需扩宫,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镇痛显效率,避免了追加用药,减轻异丙酚不良反应,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可用于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
作者:宋亚莉;闫水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我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例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并追踪随访预后.结果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宜早诊断、早治疗.就诊时间越晚,胆红素水平越高,越易发生核黄疸.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参考血清胆红素水平,BAEP及B:A比值早期评估预后.
作者:肖少寒;杨春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耐信(埃索美拉唑)治疗难治性溃疡的疗效.方法45例难治性溃疡耐信治疗6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口服1周.结果溃疡愈合率86.7%,有效率97.8%.结论耐信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作者:袁楚明;陈健芳;吴小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由饮食过量或不当而造成心衰、高血钾、肺水肿等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宣传教育、座谈、在透析过程中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及心理指导、饮食生活指导进行.结果使维持透析患者因饮食不当而造成的心衰、高血钾、肺水肿等并发症进行紧急血液透析较前大幅度减少.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通过讲解饮食中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取得配合,控制饮水量,使之掌握合理饮食及营养搭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少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胸闷、头晕、恶心7天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脉搏44次/分.神志清,表情淡漠,双肺无罗音,心界不大,心率44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肝脾未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T波普遍低平,阿托品试验阳性.入院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入院经阿托品0.6 mg每日3次口服,心率渐上升至70~80次/分,但病人精神萎靡加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周身发冷.入院第12天病人出现昏睡,不进饮食,血压90/60 mmHg,怀疑为垂体危象表现,试用氢化可的松200 mg静滴,明显好转.入院第20天尿-17酮类固醇测定7.5 mg/dl.视野检查:右颞侧阙如,左侧向心性缩小.后经脑CT证实为脑垂体瘤.
作者:张金才;庞玉广;邱士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危险性及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病案.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80%,死亡7例(20%);发生并发症19例(54%),主要为腹水、切口感染、出血、败血症、胃排空障碍、肝功能衰竭.结论要充分认识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手术的危险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玉军;梁健;李定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是小儿外周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肿瘤患者的7%~14%,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好发于肾上腺、脊柱旁、眼球后,可早期转移至骨髓、骨组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缺乏特异性,原发部位广泛而隐蔽,早期即可有转移,易误诊.现将我院12例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孙丽娟;蒋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系统理论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行静脉输液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所有操作由两名护士完成.观察组双日采用系统理论指导操作,一人专职插输液管和排气操作,另一人专职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单日采用常规操作法:以一个病人为一个单元,插管、排气、穿刺由一名护士单独操作完成,每次对一个病人操作完毕再进行每二个病人的操作.结果①观察组完成时间为60±5分钟,对照组完成时间90±5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病人对两组操作方法满意度调查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系统理论的应用较常规操作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作者:邓翠珍;徐国军;杨永英;陈玉兰;李瑞平;瘳锡群;曹信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内痔脱垂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综合征之一,是常见的便秘原因,至今仍以手术为主,术后痛苦大、损伤大.近年来我院对28例不同程度内痔脱垂患者采用了直肠黏膜及内痔套扎处理,疗效满意,并进行了病因病理方面的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金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马蔺子素合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采用马蔺子素合并放疗(研究组)与单纯放疗(对照组)疗效对照.结果研究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全消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9%.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而皮肤反应及口咽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马蔺子素的增敏作用主要针对肿瘤本身,而对口咽黏膜及皮肤没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不会增加其放射损伤,是一种比较有效且低毒的新型放射增敏剂.
作者:吴庭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989年2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29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报告如下.
作者:时述库;隋国龙;刘彦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具有好动的天性,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家长一时疏忽,可能发生伤害.伤害不只限于躯体组织的损伤或机能障碍,而且可导致精神创伤或生理障碍.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覆盖面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做好社区家长及儿童的安全教育,对防止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380位社区儿童家长进行了安全教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佳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25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10~21个月,平均(10.12±8.73)个月.结果21例25眼均治愈,均无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羊膜移植联合保留球结膜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展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