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平
因诊疗工作的需要,放射科技师常常要到病房为住院病人拍摄X线胸片.而这些病人大多行动不便,甚至意识不清,病情危重,这就加大了摄片的难度.为了能拍摄一份能满足临床要求的X线胸片,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詹欣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为了维持有效的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由于血药浓度波动带来的疗效不稳定,以及由于社会经济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采用延长药物半衰期的技术,使之达到上述目的.医生应当熟悉这方面的知识,以便临床合理用药.本文介绍有关知识,并举例说明,限于篇幅不能逐一列举,使用时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作者:刘兆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发作时多数情况下医务人员不在场,或无法及时赶到现场,而家庭又是心肌梗死的多发地.及时抢救对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远期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陈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的28例产后出血达600 ml以上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2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宫缩乏力者18例,占64.2%;软产道损伤者3例,占10.7%;DIC 1例,占3.6%;子宫胎盘卒中者2例,占7.1%;其它因素4例,占14.2%.结论宫缩乏力性出血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做好护理抢救工作,才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吴秀枝;马文玲;张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以往小儿麻醉常用羟丁酸钠加氯胺酮麻醉,但术中小儿易躁动,咽反射活跃,苏醒较慢.而异丙酚起效快,术中麻醉过程较平稳,抑制咽反射,苏醒较快,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两种麻醉药的临床比较,探讨一种适宜小儿麻醉的方法.
作者:周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 ICU简介危重病的监护与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临床学科,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是医院内综合性加强集中治疗中心,是以监护和支持病人所有脏器功能为己任,针对各种危、重、急症患者发生的全身性、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采用各种现代化监护治疗设备进行监护与救治的场所.
作者:魏晓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血清HBV DNA含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乙肝患者HBV复制水平及抗病毒药物疗效.为了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临床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我们对177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乙肝五项及肝脏病理改变进行了检查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翠;王明兰;孙燕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4怎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于此类疾病的人数达1 550万人,占死亡人数29%.此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大疾病,据调查表明,全世界流行有三大趋势:上升型:稳定型;下降型:
作者:许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对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治疗的三种不同人群的567份血清进行抗-HCV检测.结果健康人群336人,抗-HCV阳性者3人,阳性率0.89%;医护工作者129人,抗-HCV阳性者3人,阳性率2.33%;肝炎患者102人,抗-HCV阳性者12人,阳性率11.76%.结论医护人员应视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输血及血液制品的使用为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作者:申瑞翔;王有莲;李海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引言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和加重胃溃疡、医源性肾上皮质功能不全、诱发和加重感染、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行为与精神异常表现为多方面的、如神经质、失明、情绪异常乃至抑郁、狂躁或精神分裂.
作者:杨春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呼吸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继发于严重感染、创伤、大出血等疾病,病情凶险,变化迅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今年5月份成功抢救1例因剖宫产后并发Ⅰ型呼吸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人,现将监护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主要病因是糖尿病下肢中小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出现局部皮肤感觉障碍,溃烂、感染、骨髓炎导致截肢.我科在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刁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病例,患者,男,70岁,患贲门癌(腺癌、中晚期)8个月,发现癌瘤肝转移1个月.于入院前1小时家人发现其神志不清伴小便失禁,急送入我科.查体:体温35℃,脉博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90 mmHg,浅昏迷状态,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 mm,对光反射迟钝,唇红,口角无偏斜,颈软无抵抗,心肺无阳性体征.
作者:郝志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至2004年143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以及死亡原因.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9.8%,近九年手术死亡率3.2%.结论提高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闫跃中;成亚东;葛辉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降术(LC)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的胆囊切除术.这项手术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是近年来胆道外科重要的发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我院在2002年1月~6有共实施LC 212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4例,效果好.现将老年人LC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了解侯马市少年儿童的蛲虫感染情况,指导我市集体驱虫治疗,我们于2003年10月对全市部分托儿机构和小学的1 892名少年儿童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农村和市区抽取托儿机构和小学校的1892名少年儿童作为监测对象.根据<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采用透明胶纸带法调查蛲虫感染情况.
作者:陈军;王永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在20世纪20年代,Chesney观察到用卷心菜喂养兔可引起了甲状腺增生肿大.10年后,Hercus和Perves证实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这种卷心菜中所含的硫酰胺.Richter和Clisby用苯硫脲造成大鼠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低.将垂体切除或口服干甲状腺能防止这种增生.关于苯硫脲的抗甲状腺作用的机制,在1944年由Astwood阐明.五十多年来,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杨瑞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脑出血是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其病变范围广泛,复发率和病死率高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睡眠呼吸障碍并脑出血患者68例作观察组,与同期收治有可比性的51例非睡眠呼吸障碍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淑霞;吴国瑾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盆腔炎系妇科常见、多发疾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门诊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治疗结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颜祝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外科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与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为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临床表现均以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局部特征,在局部感染的基础上,有时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并可发展为全身性感染.笔者多年来利用冰片、芒硝1:10比例混合均匀,纱布包裹贴敷于患处,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用于治疗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时外敷,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经济、实用性强,又易于掌握.现总结如下.
作者:初红霞;孙晓玲;夏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