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催醒治疗的护理

毛秋云;张玲;齐延风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人, 催醒治疗, 昏迷病人,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认识水平, 康复治疗, 昏迷时间, 发病机制, 重度, 苏醒, 护理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9例手术治疗体会

    原发性肝癌及门静脉高压症多发生于肝炎后肝硬化,因此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比较复杂.根据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采用肝癌切除的同时行脾切除术及停产胃底静脉断流术.

    作者:杨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病一例

    家族性黑斑息肉病(PJS)是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特征性黏膜,肢端皮肤色素沉着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临床上不常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秦国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他巴唑致粒细胞减少症一例诊治体会

    女性,36岁,畏寒,高热,出汗,全身不适一日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畏寒,高热,热度高达39.5℃,口服解热镇痛药体温可稍许下降后又上升,同时伴出汗,全身不适.无咯脓痰,无乏力,盗汗,无尿频,尿急等症状.全身皮肤未见节肿.无头痛,腹痛、腹泻等.

    作者:王晓玲;张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嗜血杆菌的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嗜血杆菌是苛养性细菌,是引起脑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也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其生长不仅需要X、V因子,而且受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分离培养极为困难.6岁以下的儿童易感,特别是对吸烟告和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病原菌.有文献报道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培养情况及耐药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初步研究.

    作者:雷桂华;刘保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99例原发性脑出血的CT分析

    本文收集经CT诊断证实的颅内出血病人199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颅内出血的规律,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王义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4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分析

    动态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X线早期诊断及病灶活动与否的准确判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们临床肺科医生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阅读分析了1987年10月至2000年7月曾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系列胸片,报道如下:

    作者:侯忠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卡介苗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卡介苗是本世纪初作为抗结核疫苗而发展的,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卡介苗及其相关制剂(灭活卡介苗、卡介菌素、卡提素、卡介菌多糖核酸等)用于下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良好.现综述如下.

    作者:高立栋;齐连德;王雪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结核病情,减少结核病传播,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对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缩短住院期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率,起到了明显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莉;李传文;闫绍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痛症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骨刺性跟痛症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小针刀疗法并配合手法,严重者使用跟骨垫,对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治疗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一次治愈者占82.22%,有效率1O0%.结论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病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朱恪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122例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22例手术患者疗效满意,全部消融成功.术后复发6例,术中发生室颤1例,低血压9例,呕吐6例,全部病人无1例造成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做好心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蒋淑芳;李艳华;石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iesis,简称IM)是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经过,约有1/5的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HA)阴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IM患者33例,入院时误诊12例,误诊率36.36%,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任厚德;汤海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规避医源性护理事故纠纷的常用方法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高,同时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更大的提高,对于医疗、护理事故或差错也不再是忍气吞声.如此以来,造成了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讲怎样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作者:张卫萍;周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失血性休克120例术中抢救体会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手术中,如何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2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术中抢救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善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疗体会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老年甲减由于起病隐袭,症状无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3年8月~2002年12月诊治老年甲减29例,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亚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was 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主要因为股骨头的血供不足或中断所致.其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均有积极意义.过去多以平片诊断,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能更早期地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并且可以提高其分期级别.现将我院收集的10例14髋报告如下.

    作者:唐贵超;姜正全;李晓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18例

    目的观察肾脏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为肾痛综合征的病人,在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周2次,共10次,治疗前后观察病人24h尿蛋白定量、血压、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肌酐变化.结果18例病人中16例(88.9%)病人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性,且未发现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结论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且避免或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王树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误诊为肝癌的肝细胞炎性增生一例分析

    1病例资料男,68岁,2003年3月例行体检时,B超诊断肝右叶有7.0 cm×6.0 cm的低回声团块,建议进一步检查,遂进行了CT、MRI检查,均诊断为肝癌.查体:血压120/80 mmHg,心率56次/min,律齐、心界不大.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入西安某大医院行介入治疗,一个月后复查,发现介入后碘油沉积不良.再次入院行B超引导下肝细胞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肝右叶)肝细胞轻度增生,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作者:刘红萍;冯榆爱;冯卫东;王宪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催醒治疗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秋云;张玲;齐延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复肝汤治疗25例抗痨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肝汤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9例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复肝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肝泰乐,静脉点滴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注射液.结果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肝汤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效果较好.

    作者:谷灿立;付月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刍议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往往因过度忙碌的工作、紧张的情绪,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以及遗传因素,造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则是脑出血常见的病因.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实践,认为对脑出血病人,不仅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积极迅速准确配合医生抢救,还需要我们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

    作者:杨思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