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吴晨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路径, 并发症,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病人的分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诊分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 (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病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对鼻肠管相关知识知信行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士对鼻肠管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提出规范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鼻肠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鼻肠管相关知识知信行问卷对21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鼻肠管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64.5±0.14)分、(89.85±9.85)分、(69.36±8.52)分.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态度及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鼻肠管并发症预防的态度尚可,但知识及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护士鼻肠管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规范的鼻肠管护理指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莉珍;庄彩娟;张晖;明建青;党路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3例游离皮瓣移植病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以及禁止吸烟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加强麻醉护理、保暖、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的处理.[纠果]53例游离皮瓣移植病人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动脉危象,急诊探查后发现吻合口血栓形成,术中取出吻合口血栓,重新吻舍血管后皮瓣成活.[结论]加强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武琳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术后护理

    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肾细胞癌约占成人全部恶性肿瘤的2%~3%,占肾肿瘤的85%,发病年龄多超过40岁,男女发病率为2:1,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疼痛和腰部肿块.肾外表现有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发热、高血压、高血钙、红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等[1].相关资料显示:在同期的肾癌病人中4%~10%可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2].肾癌根治合并癌栓切取术是目前治疗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积极有效的方法,且无转移病人手术后5年存活期可达50%以上[3].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4],突破了传统的手术方式,由“触觉外科”向“视觉外科”转变,标志着人类微创外科技术的革命性飞跃[5],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我科于2017年6月13日为1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病人行机器人辅助经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取术十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生命教育干预对截肢病人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阐述生命教育理念,分析截肢病人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综述生命教育干预对截肢病人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生命教育干预能够促进截肢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展现生命与永恒的价值,解除病人情绪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干预,找准生命教育内容与截肢病人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点,设计生命教育内容,适应截肢病人治疗康复经历,探索生命教育方法,为截肢病人提供健康干预模式.

    作者:崔营营;王芸;程宁宁;张云云;赵志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脑卒中病人误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rTp)在脑卒中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118例卧床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餐后2h内60°rTp,其余时间为45°rTp,对照组采用30°rTp.比较两组病人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餐后2h内60°rTp,其余时间为45°rTp更有利于减少吞咽障碍或意识障碍的卧床脑卒中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脑卒中病人康复.

    作者:廖武萍;王思平;何东红;刘秋月;曹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内科护理学》项目教学中实验教师的角色转换实践

    通过《内科护理学》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角色转化,从原来的实验物品准备者和技能训练指导者,转换为学习情境创设者、专业咨询者、学习过程引导者、学习结果评价者,从而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支玉惠;闫瑞芹;吴俊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措施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护理干预后采用美国Bayley婴幼儿发展评估量袁(第3版)评定记录两组患儿中发育正常、发育迟滞及临界状态的发生率,患儿出院前1d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MDI、PDI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育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改善脑瘫患儿的智能及运动功能发育,提高发育正常率.

    作者:曹琳琳;卢甜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冷热交替浸泡疗法装置的研制

    冷热交替浸泡法常用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其治疗流程如下:冷水温度为10℃~12℃,热水(将中药洗剂与热水混合)为40℃~42℃,治疗时先用冷水浸泡10 min,再用热中药水浸泡10 min,后以冷水浸泡10 min结束,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4周[1].其中冷热交替浸泡可以消肿止痛、促进血管收缩反应,中药洗剂可以舒筋活络、改善神经兴奋性.传统对病人进行冷热交替疗法时,需要准备两个普通的盆(分别装冷热液)、温度计等,存在备物多且占地方、患肢支撑处不适、无康复锻炼功能等不足.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冷热交替浸泡疗法的装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张嘉鹏;郭天鹅;赵子煜;陈贤杰;陈佩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学应届硕士研究生放弃博士统考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护理学应届硕士研究生放弃博士统考的内心真实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7名放弃博士统考的护理学应届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学应届硕士研究生放弃博士统考的原因归纳为5个主题,分别是职业定位不明确、专业思想欠缺、综合能力限制、科研压力过重、个人特殊原因.[结论]高校应加强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护理职业认同感.

    作者:张真容;闫冰;石国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新入职护士前2年的培训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前2年的培训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2015年5月入职前2年的120名新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新入职护士前2年的培训内容,2015年7月实施新的培训方法,2016年5月再次调查入职前2年的120名新护士核心能力,2015年5月入职前2年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5月入职前2年护士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99.37分±34.58分,属于低水平,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112.08分±41.13分,属于中等水平.两组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专业发展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护士特点的分层级培训体系有助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管理者应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及教育咨询方面能力.

    作者:欧阳霞;冯晓玲;李颖雅;严靖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同时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技能、自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总体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病人建立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王英;刘冬容;杨珊;王璐瑶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四黄膏外敷治疗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黄膏外敷治疗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住院期间输液引起的静脉炎病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外敷四黄膏,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膏外敷治疗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且制备、使用简便.

    作者:任冬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

    肾性尿崩症是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先天性的缺陷或继发于各种肾脏病造成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降低使水重吸收减少造成的多尿[1],临床上表现为烦渴、多饮,排出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肾移植术后并发尿崩症与病人术前不同程度水钠潴留、血尿素氮高引起高渗性利尿、加上术中使用呋塞米,且与供肾缺血、缺氧和毒性物质等造成移植肾的肾小管损伤因素有关.2017年7月我院1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术后并发肾性尿崩,病人出现乏力、食欲缺乏、水电解质紊乱,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小娟;蔡秋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手术室与普外科护理人员换位工作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与普外科护理人员换位工作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手术室与普外科各选择4名护理人员进行换位服务,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普外科上责任班1个月,普外科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巡回手术工作1个月,换位体验结束后分享工作体验、小组讨论分析、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观察换位护理服务前后护理人员的协调配合情况.[结果]护理人员换位服务结束,换位手术室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手术室与普外科护理人员护理协调配合时间、术前、术后的沟通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与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换位工作,加深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彼此的护理工作的了解,利于护理工作的协调和配合,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住院手术病人创造一个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

    作者:宋春;唐乃梅;侯军丽;孟庆华;曹军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冠心病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冠心痛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冠心痛失眠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冠心痛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每晚睡前给予艾司唑仑1 mg口服,观察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PSQI各维度得分均下降,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AIS各维度得分均下降,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总睡眠质量、白天身体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疗法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曾洋洋;蒋运兰;周香德;蒋川;徐丹凤;易银萍;李颖馨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辅助治疗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正术的护理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因1866年由Ebstein首先报道1例,故亦称为Ebstein畸形,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1.0%.它是指部分或者整个三尖瓣瓣叶未附着于三尖瓣环的正常位置,而呈螺旋形向下移位,病变以三尖瓣发育异常、瓣环扩大、瓣叶下移、关闭不全和房化右心室形成为主,也可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如卵圆孔开放或房间隔缺损以及肺动脉狭窄.

    作者:吴允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员工援助计划对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对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便利选取42名急诊科护士,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的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干预前后采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1名护士培训过程中因生活变故主动提出放弃;应用员工援助计划干预后,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护士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可促使其在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情绪劳动策略,降低职业倦怠.

    作者:陈小娟;卢晓芬;林守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肩胛带稳定性人脸模式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肩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实施肩胛带稳定性人脸模式训练在肩痛防护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按照Brunnstrom分级评定实施常规肩痛病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痛的认知强化教育和肩胛带稳定性人脸模式训练.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法(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FMA和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肩痛的认知强化教育和肩胛带稳定性人脸模式训练可明显缓解肩痛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蔡超群;钟美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1例胎-胎输血综合征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胎-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指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时,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血管双方血液相互交换,双方血量交换需保持平衡,其中一方胎儿在某一时刻可能作为献血儿,而在另一时刻又作为受血儿.但当2个胎儿之间血液交换失去平衡,其中一胎儿血液源源不断的输向另一胎儿而又得不到对方补偿时便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1].例如,供血胎儿官内表现为羊水过少或无羊水,出生后严重贫血,受血胎儿宫内表现为羊水过多,体重增长快,出生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

    作者:刘银洁;陈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延续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出院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前进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出院宣教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第1次随访调查两组病人用药不依从的原因,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脱落7例,终有效纳入观察组49例,对照组46例.第1次随访95例病人中用药不依从者42例,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23例,主要原因是对疾病认识不足和缺乏用药监督.两组病人用药不依从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纽(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作者:程梅;温大翠;黎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