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激素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吴丹纯;霍敏华;姚咏梅;谢园园;李薇;潘英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激素,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
摘要: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服用激素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研究现状,指出加强健康教育和调动社会支持、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连续有效的管理是进一步观察和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保证,强调应建立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对SLE 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药浴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药浴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出生48 h 出现不同程度黄疸的15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实施退黄洗剂药浴,对照组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片、维生素 B2片、妈咪爱。治疗4 d 后评定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在出院前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可接受率、总有效率、转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可接受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转科率及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杨春梅;邓志泉;徐茹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术后优质护理

    总结1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术后优质护理,采用长期禁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优质护理,很好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任培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护同组查房对骨科护士专业素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查房对骨科护士专业素质的影响。[方法]将同时期住院的96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观察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生单独查房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医护同组查房,在医护同组查房前后对护理人员的各项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在病人出院时医生及病人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护同组查房后护士的护理基础理论、骨科专科护理理论、骨科操作、骨科体检得分均高于医护同组查房前(P <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医生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骨科护士实行医护同组查房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红;张丽韶;陈映琼;李晓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腹部手术病人便携式引流裤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腹部外科手术后病人常会根据病情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作为治疗及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1]。由于疾病种类及病人自身情况的不同,置入的引流管种类也有所不同,因此引流管固定及放置的长度也不同。此类引流管往往会伴随病人度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期。目前,在我科术后留置引流装置的病人通常将引流管穿过整条裤子从裤脚穿出,或是剪去裤子大腿周围的布料,或剪破裤裆等方法将引流管穿拉出来。这些办法不仅繁琐,而且增加了下床活动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引流管扭曲甚至脱管。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便携式引流裤,经临床试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倪;刘晓文;刘新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婴幼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婴幼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婴幼儿纤维支气管镜患儿术后24 h 内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后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护士精心护理均恢复正常。[结论]护士及时有效的发现并发症并恰当处理,使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低。

    作者:王冬兰;沈琴;张志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训练护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153例 ACL 断裂的病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53例未进行康复或规范康复护理病人为对照组,100例进行康复护理为康复组。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两组术后抽屉实验阳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康复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抽屉实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早期正确的锻炼是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后康复的关键,有利于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洁杏;陈艳桃;陈柳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士角色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护士角色压力、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角色压力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天津5所三级甲等医院4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 Pearson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护士角色压力与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与组织支持感也呈显著负相关;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在护士角色压力对工作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组织支持感,从而降低其角色压力,促使护士以积极状态投入工作,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丁晶晶;钱国强;李茹;王静;常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型敷料加清得佳凝胶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敷料加清得佳凝胶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输液治疗后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清得佳凝胶加薄型泡沫敷料局部外敷,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后随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减轻时间与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薄型泡沫敷料加清得佳凝胶治疗静脉炎的效果优于硫酸镁外敷。

    作者:王丽芳;王蓓;李群;张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从乳类的选择、开始喂养时间、喂养方式和方法、可促进早产儿喂养耐受的方式介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研究进展。指出如何掌握喂养时机、喂养量以及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程度尚需医务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限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研究,出院后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情况及远期发育情况仍做更多的随访和追踪工作。

    作者:郭艳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例中期妊娠合并淤胆型肝炎病人引产的护理

    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1]。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及肝内梗阻性黄疸,目前对于淤胆型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现将1例中期妊娠合并淤胆型肝炎病人引产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秦鑫鑫;訾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5例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征结肠镜息肉摘除术后的护理

    总结15例黑斑息肉综合征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注意休息、加强饮食和安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合理用药,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宣教。

    作者:周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军事演习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军事演习医院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应激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执行军事演习任务中参演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根据测评结果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参演医护人员 SCL 90得分高于正常人(P <0.01);军事演习医院环境条件与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和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目的。[结论]针对军事演习医护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参演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石丹;白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立母乳库的运行实践与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建立母乳库的运行实践与体会。[方法]对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1日母乳库捐献人、捐献量及受捐患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库运行1年期间共有207位产妇累计捐献母乳260555 mL,264例早产儿住院期间接受母乳或捐献母乳喂养。[结论]母乳库的建立提高了 NICU 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但运行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呼吁政府、社会、医院同心协力,不断推进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以及汇编本的编者等。

    作者:《全科护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模式在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行胆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FTS 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FTS 组应用 FTS 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腹围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病人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咽喉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TS 组病人术后咽喉疼痛、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腹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TS 模式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安全、经济、有效,不仅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术后恢复加快,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少娴;陈锦坚;李春梅;吴燕梅;邓顺华;曾海锋;陆凤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在 PET CT 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检查中的应用,探索适合 PET CT 检查的注射方法,以避免药物渗漏、减少局部污染,顺利完成检查,同时做好注射人员的辐射防护。[方法]选取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前臂静脉预留静脉留置针注射药物,对照组采用相同部位静脉输液针直接穿刺后注射。检查前按体重给药,测量操作台面污染情况,记录注射人员完成每例注射直接接触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的时间,从 PET CT 采集图像观察记录受检者皮下血管有无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人员直接接触18 F FDG的时间、药物皮下外渗发生率及注射台面污染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 PET CT 检查中不仅缩短了注射人员接触18F FDG 的时间,同时避免了药物渗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注射台面污染,同时更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及辐射防护。

    作者:韩慧杰;赵卫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诊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以急诊科100例需要静脉采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血病人的自身因素、采血时进针部位和采血后按压时间与采血后病人发生皮下淤血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0.59%,非肥胖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0.61%,肥胖病人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采血部位选择在肘部内外侧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3.07%,采血部位选择在肘部正中部位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27.08%,肘部内外侧作为采血部位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按压时间低于5 min 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67.31%,按压时间至少5 min 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3.33%,按压时间低于5 min 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结论]肥胖、选择肘部内外侧采血和按压时间低于5 min 病人更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因此应该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皮下淤血的发生。

    作者:杨顺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癌病人携带 PICC 并发静脉血栓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携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1例乳腺癌病人携带 PICC 期间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探讨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结果]5例病人在携带 PICC 不同时期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病人本身的因素、置管操作中的细节、血管的选择、置管后的预防措施等。[结论]针对乳腺癌病人携带 PICC 治疗期间静脉血栓的易发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血栓要妥善处理,以便让 PICC 产生大效应。

    作者:杨雪梅;张静平;苏丽萍;丁孟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自动多功能口服药研磨机的设计与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有效保证老年、危重、吞咽困难病员的口服药安全服用一直是护理的难点和重点。病人由于昏迷、体质虚弱、不能自行进食等特点,需要安置胃管进行鼻饲。口服药的准备及服用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通常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舂药器,口服药人工舂成粉末以后再用温开水调配后用空针打入胃管。舂药器里面残留少量的药末对药物造成极大的浪费,人工舂药浪费人力,物力,反复倾倒药物也会加重二次污染和药物的浪费。舂药器容量小,不能保温,多种药物需反复多次进行舂药及加热。针对以上各种的不便,为了适应临床需要,方便病人和家属,节约用药,笔者经过不断改进,设计出方便临床鼻饲及吞咽困难病人的全自动多功能口服药研磨器。

    作者:阳国兴;严士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的效果。[方法]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医生参加会诊,与医生达成共识后,拟定护理计划,管床护士落实计划,品管圈圈员进行检查,护士长负责改进,形成 PDCA 管理模式,确保工作落实。并比较开展前后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及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后,专科护理质量检查得分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 <0.001);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 <0.05)。[结论]随同会诊促进了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随同会诊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功能,实现护士职业价值;随同会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

    作者:彭淑华;李庭毅;屠艳萍;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