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珊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诊断经验.方法:对80例经临床手术、纤维胃镜及病理证实的各期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有粘膜皱襞改变、充盈缺损、龛影、管壁改变、管腔狭窄.结论: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蔡万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明确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2009年职工“工中”体检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找出高原环境对血常规指标(RBC、Hg、Hct)的影响,分析造成生理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对健康的影响并找出发生潜在慢性高原病的原因.结论:高原环境(缺氧)会使人体生理指标发生异常.
作者:孟广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药物的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常常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合理、正确的用药往往会在治疗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不应过分强调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措施,单纯药物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药物有防治疾病的有利方面,也有产生不良副作用的有害方面,而且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人更为敏感,所以如何合理正确的用药对治疗疾病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药物发挥治疗作用而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反应,必须充分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考虑病人的个体特点,如年龄的大小、身体的强弱、疾病的轻重、肝肾等功能的好坏、既往用药经过、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以及有无过敏史等,以便做到合理用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药物不当和感染是DKA常见的诱因,其次为饮食不当、创伤、妊娠手术、应激急性脑血管病例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口干、多饮、多尿、烦躁不安、意识改变、消化道症状及电解质紊乱;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105例患者抢救成功,且尿酮体DKA均消失,PH值、电解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均治愈.结论:DKA发病诱因复杂,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时早期诊断、恰当治疗是成功抢救DKA患者成功的关键;另外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预防及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 常见的心理问题1.1 紧张、恐惧心理:因为手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与风险并存,一提到要给自己进行手术的治疗,患者立即联想到疼痛,恐惧,或者大量的出血等等.这种联想容易使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这种紧张、恐惧的刺激可使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脉博加快、面色苍白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而加重了出血,加重休克等不良反应,这样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红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措施 方法 我院近年共对11例患者实施了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相关活性药物的应用体会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正常苏醒,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是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作者:吕严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2例异位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2例患者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者共5例,其余7例患者均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尿路结石等.所有患者经腹部阑尾炎切除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伤口感染及腹腔污染产生脓肿情况.结论:异位阑尾炎临床明确诊断率偏低,临床症状复杂,有必要提高医生对异位阑尾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作者:张玉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门诊收治的误诊误治的7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早期分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膜炎、偏头痛.结论 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董茂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均获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其心理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琚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养阴行血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导升明对照组,治疗两疗程后观察其血糖、视力及眼底变化.结果: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行血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导升明对照组.
作者:姚贤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1].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在试点病房改革了护理模式,实行护理人员分层分级小组包干负责制,明确了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潜能,使基础护理落到实处,确保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现将护理人员分层使用的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为胸腰椎骨折病人提供手术治疗前后的健康指导,使其尽早康复.方法 对22例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结果 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人均未出现各种并发症.结论 对经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可使病人尽早康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艳红;罗明霞;刘文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对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0例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分别西药保留灌肠和中西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对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邱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HBME-1、CK19、Galectin-3、34β E1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结果 HBME-1、CK19、Galectin-3、34β E12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MBME-1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87.9%、94.6%、91.2%,CK19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9.2%、95.6%.Galectin-3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5%、87.5%、92.1%,34βE12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6%、96.4%、92.9%.结论 HBME-1、CK19、Galectin-3、34βE12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
作者:李丽;崔俊生;孔庆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期胃癌80例患者根据人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共有统计12例患者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10例患者发生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同时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结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好,同时不良反应没有相应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分析,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门诊泌尿生殖道患者360例标本,统计支原体感染率,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60例标本中有182例培养出支原体,阳性率50.6%.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对各种抗菌药物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尤其是混合性感染的耐药性更加严重.因此,对怀疑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留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药物敏感情况检测,对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1年度住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为治疗及预防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1年度住院的205例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记录其肺功能、年龄、性别等资料,将所得数据经整理后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5例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性患者83例(40.49%),女性122例(59.51%),男女比例为1:1.47.(2)205例住院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大气道指标FVC%在正常范围,而FEV1%、PEF%、FEV1/FVC均较正常值有轻度的下降.小气道指标MMEF75/25、FEF25%、FEF50%、FEF75%均较正常值有显著的下降.(3)哮喘患者大气道指标FVC%、FEV 1%、PEF%、FEV1/FVC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小气道指标FEF25%、FEF50%、FEF75%、MMEF75/25在<45岁、45~ 59岁、60 ~ 74岁年龄段哮喘患者均有下降,但相互之间比较下降程度接近,>74岁年龄段哮喘患者的小气道指标下降程度均明显较其他年龄段严重.结论: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205例住院哮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肺功能表现为大气道功能轻度下降,小气道阻塞明显,>74岁年龄段哮喘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为明显.
作者:苏军;李风森;张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性传染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常见.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6例,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工作,观察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6例患者经紧急救治有5例脱离危险,其中1例患者严重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导致死亡;结论:提早预防是避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一旦发生则立即果断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