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林吉飞

关键词:中药汤剂, 熏洗, 甲硝唑,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阴道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甲硝唑片、阴道塞入己烯雌酚片,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熏洗.连续治疗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经过7d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较满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

    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X线检查在儿童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儿童的有害效应也引起了家长的普遍关注.儿童的放射敏感度是中年成人的10倍多,女孩高于男孩,年龄越小危险系数越高,,因此,应重视儿童的辐射防护.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为使儿童在检查中接受小的X线照射剂量,得到佳的诊断信息,笔者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方法,现与同道交流,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血液净化方式,能全面清除代谢废物,毒物,致病因子以及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凝血较常见,且不易处理,如果发生凝血只能更换灌流器、透析器或终止透析,即影响治疗效果,浪费病人血液,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如何防止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时凝血又不导致抗凝过度中而引起出血,是此治疗模式必须关注的重点.

    作者:潘玉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化瘀补益法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化瘀补益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患者采用化瘀补益法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3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化瘀补益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燕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无复发且无切口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值得做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

    目的:观察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检验科医务人员19名,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6人次,分别对科室进行防护前后的职业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防护前后的调查结果.结果: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63.0%),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23.9%),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4.4%),其它有4人次(8.7%),锐器伤所占比例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增多,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因素及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护.

    作者:崔中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为肺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近1周来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胸闷活动后加重,入院查体左下肺呼吸音低,CT示左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大时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10天复查CT无好转,连续四次查痰涂片未查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复查CT仍无好转,行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下叶开口处狭窄,刷检涂片为非小细胞肺癌.遂转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呈浅粉色胶冻样改变,质地软脆.术后病理为粘液细胞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现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作者:牟光远;种瑞峰;王万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止喘、鼻导管吸氧等治疗;观察组用常规药物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血气分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升高PaO2、降低PaCO2,改善机体缺氧及酸中毒,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贵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分析及手术体会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总结手术体会.方法:对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过程、肿瘤根性切除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手术安全性、TME切除及肿瘤根治切除效果.并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若干体会进行讨论.结果: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16.32分钟,术中失血量平均120.0毫升.切除直肠标本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18.21枚,直肠切缘至肿物下缘距离平均2.45cm,直肠系膜切缘距肿物下缘距离平均4.23cm.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84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40天、住院时间平均11.34天.术后并发症共5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良好的根治效果,符合TME要求.熟悉盆腔的解剖,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新军;闫争强;赵伦德;金建云;孙培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合理用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药品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急功近利的物欲刺激影响,使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传统医德受到打击和挑战,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引发了众多的医源性不良反应,甚或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庆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确诊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在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大都显示伴有ST段改变,其中部分还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为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对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王晓霞;王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规范、精心全面的护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香红;隋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风偏瘫患者的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抽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及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护理明显缩短了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愈后及生存质量.

    作者:高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后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头皮切开、颅骨钻孔、直视下止血、置特制血肿腔冲洗引流管,抽吸、引流血肿、加尿激酶应用.结果:恢复生活自理7例,生活基本自理12例,生活部分自理6例,植物状态存活2例,死亡3例.讨论:颅骨钻孔术具有快捷,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高,禁忌证少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抢救技术.

    作者:冯朝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构建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保障措施,同时也是保证血液供给和维持血液质量的必行途径.本文主要是针对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并尝试建立一个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

    作者:徐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胃癌患者在全胃切除后采用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36例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2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瘘、倾倒综合症及无胃综合征病例发生.术后随访32例,随访率88.9%,随访时间6个月~6年.术后4~6个月行钡餐检查,代胃容量400~500ml,钡排空时间3~4小时,患者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结论: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并发症低,操作简便,“代胃”效果满意,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冼健元;莫宗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系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特点,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中,我院267例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痰液真菌培养,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7例中真菌感染71例(26.59%),不同病种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94%(20/83),肺肿瘤28.57%(20/70),慢性支气管炎22.73%( 10/44),肺源性心脏病22.22%(8/36),肺炎9.30%(4/43).感染真菌种类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0例(占70.42%),热带念珠菌8例(占11.27%),平滑念珠菌7例(占9.86%),克柔念珠菌4例(占5.63%),曲霉菌2例(占2.82%).结论:我院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菌群为白色念珠菌.

    作者:李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玫瑰糠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采用NB UVB照射治疗50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门诊病人,均为确诊的玫瑰糠疹患者,病程为1~4天,在本次治疗前未曾接受过其它治疗.

    作者:何茵;吕彦;熊学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4%.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x2=6.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涂裕鼎;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NT-pro BNP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C组),测定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左房内径(LA)、EF值.结果: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 BNP(876.23±31.67pg/mL vs.546.18±26.58pg/mL)与LA(48.4±9.5mm vs.40.3±5.2mm)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NT-pro BNP(546.18±26.58pg/mL vs.124.06±38.73pg/mL)与LA(40.3±5.2mm vs.36.4±4.3mm)高于非房颤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越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结论: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NT-pro BNP水平升高,NT-pro BNP及LA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的潜在风险.

    作者:郑武扬;谢强;李卫华;黄峥嵘;张惠杰;苏伟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确诊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右归丸加减改汤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SCOPA-AUT总分以及跟踪患者随访观察1年疗效.结果:1.研究组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治疗组;2.研究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通过在口服左旋多巴的基础上配合右归丸加减汤剂改善,主要改善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方面的症状.

    作者:孙家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