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丰萍;朱桂菊;邹叶青
[目的]构建延续护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2轮26名专家咨询建立延续护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7%和100%,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为0.83,判断系数和熟悉系数分别为0.86和0.79;终确定的延续护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52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为3.81分~4.88分,变异系数为0.07~0.23,协调系数为0.125~0.287,各指标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可以为延续护理护士的任用、培训及考核提供参考.
作者:徐玉林;李善玲;王丹;陈力萌;钱新毅;龚玉枝;黄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女教师情绪智力团体培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女教师21人为研究对象,接受团体情绪智力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教学效能感量表(UTES)进行测评.[结果]培训前后女教师情绪智力总分、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专业教学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情绪智力培训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护理女教师情绪智力水平,并能提升其教学效能感.
作者:左敏;王佳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机构康复照顾者对替换照顾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开展自闭症儿童机构康复替换照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桂林市某公立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主要照顾者66人为调查对象,就替换需求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5人(68.2%)表示在机构康复照顾过程中需要替换服务,43人(65.2%)不接受付费替换服务;替换需求服务项目中需康复照护38人(57.6%),心理护理24人(36.4%);影响照顾替换的内容主要是对儿童的接受48人(72.7%);替换照顾价格45人(68.2%),照顾质量42人(63.6%)和被照护儿童是否接受替换照顾者40人(60.6%)等;职业情况、居住地及每日照顾时间不同的照顾者对替换照顾需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主要照顾者对替换照顾服务的需求较高,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购买机关服务,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自闭症儿童机构康复照顾替换服务机制.
作者:蒋忠燕;陈玉明;张小芳;梁笛波;梁小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护理专业实践环境现状及其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唐山市7所三级医院2 15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PES总分为(84.05±6.89)分,总均分为(2.52±0.35)分,SAS评分为(40.20±13.74)分,SDS评分为(44.34±10.37)分;PE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护士SAS、SD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焦虑、抑郁水平关系密切,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石荣光;李冬梅;夏季芳;裴秋燕;周月爽;李翠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 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出院前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积极的延续性护理,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向、生活方式、态度、责任、吸烟、药物治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健康责任、营养、心理安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态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谢歌;于小萌;田惠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工作式管理对恢复期流浪精神病病人的总体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恢复期的流浪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自由参与常规的工娱疗活动,研究组执行工作式管理方法,应用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在研究前及研究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研究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的IPROS总分及ADL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工作式管理能唤醒恢复期流浪精神病病人的工作潜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何丽婵;苏珊娜;谢灵玉;潘友葵;梁润娣;李崇勇;肖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阶段性穴位点按对初产妇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满意度以及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阶段性“七穴”点按,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满意度曲线下面积、焦虑水平.[结果]两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F组内=108.73,F组间=4 688.81,F交互=4.14,均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满意度曲线下面积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水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七穴”点按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产妇疼痛缓解的满意度,降低焦虑水平.
作者:邹文霞;李丽婷;吕凤;周立平;谭霭谊;潘继红;蒋文秀;李佳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是精神科病人的常见症状,以攻击行为为突出[1].精神病病人由于自知力缺乏、不承认自身有病、多由家人诱骗而非自愿到医院就诊,因此易产生激惹冲动,以暴力行为抗拒就诊或住院,诊疗过程不合作,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作者:任艳芳;黄杨梅;王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中年脑卒中病人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48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11月 2015年7月收治的49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门急诊开始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入院后根据患侧上肢不同的恢复阶段进行干预,采取微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患侧肩手疼痛程度、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患侧肩手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分阶段干预能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黄丽华;方芳;王晓磊;黄庆文;吴琦亮;雷英;邓晓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养老需求,分析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长春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6%的老人认为现今社区服务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并提出以社区医疗、老人活动中心、上门治疗为主的服务需求;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经常性疼痛、慢性病和担忧养老;患有慢性病、不为养老担忧、专科或未上过学的老人更倾向于入住养老机构.[结论]政府应尽快完善长期照顾服务体系,以非正式长期照顾服务为基础,大力发展社区长期照顾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结合他们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姜哲;李宇佳;梁爽;赵中秋;蒋许龙;李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4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住院病人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对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中年时期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血浆高纤维蛋白原等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朱亚妮;杨玉娟;舒小珉;化艳;常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对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就业状况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境内涉外医疗机构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突出院校共同培养人才,境内外院校共建远程虚拟教学平台,强化涉外护理实训室的“双功能”建设,开发护理情境英语、护患交际英语和双语课程,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等人才培养环节,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柳丰萍;朱桂菊;邹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深入了解“专家社区护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家庭”疾病管理网络中社区护士的工作体验,为进一步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策略提供信息.[方法]以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参与“专家-社区护士-COPD家庭”疾病管理网络的7名社区护士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提取4个相关主题,包括工作价值感提升、业务能力增强、疾病管理信心增加和对政策支持的渴望.[结论]“专家-社区护士-COPD家庭”疾病管理网络能够提升社区护士的工作价值感,增强其业务能力,增加疾病管理信心,是在目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条件下促进与保障社区护士慢病管理能力的一种工作模式.
作者:贾秀芬;王君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的转变,专业性日渐增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专业队伍持续发展,做好各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成为消毒供应中心的一项重要课题[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中N0级(1年~2年工龄)、N1级(3年~5年工龄)的工作人员居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存在理论与操作脱节的问题.2014年7月以来,我科对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控制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以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解决老年人便秘问题为出发点,研制一套规范的中医按摩高频穴位表.[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就高频穴位的选取、按摩方法和按摩时间等形成初步方案,并设计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向21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经统计分析,专家对高频穴位的选取赞同率和意见的集中程度较高,终形成了中医按摩治疗便秘辨证分型和非辨证分型高频穴位表.[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高频穴位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穴位按摩治疗便秘的宝贵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护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高丽;盖海云;张宏晨;崔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FTSS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症状评估的相关性及COPD病人下肢功能与疾病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3例COPD病人进行FTSS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症状评估测试(CAT)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的评估.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年龄、体重指数、CAT、mMRC与FTSST的相关性;性别、是否吸烟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分析FTSST与CAT的线性关联程度.[结果]FTSST时间与COPD病人体重指数、性别、是否吸烟不具有相关性;FTSST时间与CAT评分呈中等程度相关(Pearson r=0.48,P<0.01);FTSST与CAT简单相关系数为0.23;FTSST时间与mMRC呈低等程度相关(Spearman r=0.33,P=0.02).[结论]FTSST用于评估COPD病人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快速评价COPD病人下肢功能及疾病症状,应予以重视,并以此指导其进行肺康复.
作者:陈奕;钮美娥;钱红英;张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护生112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观察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及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效果测评.[结果]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观察组护生认为新的教学法案例设计合理,能促进课堂预习、增强自学能力、加强学科间联系、增进知识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效率.[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作者:胡颖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体验,为制定提高PICC带管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肿瘤病人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使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人PICC置管过程中经历的负性情绪体验有肿瘤诊断相关的压力、对置管术的恐惧感和焦虑、对置管后带管生活的担忧,积极体验有置管的顺利超出预期、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和人文关爱;病人对信息需求程度不同、看法不一.[结论]肿瘤病人乐意接受PICC置管,但置管前尚存在一些消极情绪,不同个体对于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情绪管理与个体化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
作者:邾萍;刘建红;孟爱凤;陈传英;陈开霞;徐顺英;张新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带状疱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满意度及护理干预前后症状、反射、感觉实验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总满意率及护理干预后症状、反射、感觉实验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带状疱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李丽;杨君;胡雪慧;刘品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认知重构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均接受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指导、日常生活教育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行为纠正、3R认知能力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认知重构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心理状态、生理功能、治疗、社会关系、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重构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并利于糖脂代谢指标的控制.
作者:吕丽雪;刘俊卿;黄丽容;誉昭红;叶建红;王甫能;魏爱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