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靳英辉;孙文茜;谢雨露;魏洪悦
[目的]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照护结局。[方法]引入信息化技术,运用文献回顾、病例对照研究、专家咨询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排班等护理管理系统。[结果]运行后较运行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护理防差事件上报例数提高;节约了护理记录时间;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结论]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但是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系统的便捷性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持续改进。
作者:孙晓;施雁;田梅梅;龚美芳;朱晓萍;吴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建立适合儿童病人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评估风险因素,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选择其中长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高的6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后 RPN值较前降低,PICC导管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 FMEA将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杜绝在PICC风险问题,减少各种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
作者:吴丽芬;刘恋;胡德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现状,以便制订相应的防治应对措施。[方法]以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状况调查表及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态度与行为调查表,分析不同岗位、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情况。[结果]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总体风险率高达94.29%;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及护士存在风险率高,达97.22%;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中,其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重视与未执行的护理人员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重视与参照执行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加强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隐性饥饿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促进人们健康。
作者:徐三明;王传英;汤敏;李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门诊痛风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岛2所综合医院216例确诊的痛风病人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调查表和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10,K10)进行调查获取数据信息。[结果]病人的K10分值为(17.10±4.66)分;其中101例(46.8%)痛风病人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68例(31.5%)处于一般状态,47例(21.7%)处于较差或差状态;性格、自评经济状况、近1年发病次数、疼痛评分对痛风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痛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在关注痛风病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加强对痛风病人的心理关怀与指导。
作者:张凡;温肇霞;胡新林;李长贵;郑雨;于鹏;尹雪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家人关怀对其的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AD)对河北省城乡1059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测。[结果]老年糖尿病病人1059例,占17.2%,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50.29±10.62)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受教育程度、收支状况、子女安排体检、与子女交流、家人关怀满意度、家庭功能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北省城乡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升,家庭支持因素可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张红侠;宋琼;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实施不同健康管理服务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建立及规范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健康管理流程及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对照组、护士随访组、网络平台随访组)在出院前和拔管前填写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随访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输尿管支架管症状得分与对照组和网络平台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管理需求得分与护士随访组及网络平台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随访能预防或减轻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病人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需加强网络随访组人员的专业培训,改进随访方式、方法及内容;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病人的健康管理需求较强,应重视及加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的健康管理;促进病人安全。
作者:吴红亮;张静;李玉娟;贲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腹部手术后病人情况,寻求麻醉复苏期舒适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术毕入麻醉恢复室的开腹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为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度的高半卧位,对照组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10°~15°的低半卧位。监测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呕吐、眩晕、腰肌酸痛、疼痛评分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呕吐、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肌酸痛发生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的半卧位更有利于减少病人术后不适,可减轻腰肌酸痛和切口疼痛。
作者:林艳玲;成健;倪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发放健康素养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3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族别、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服务利用中,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曾经/现在从事职业、文化程度、健康教育、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健康素养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服务利用有一定影响,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芦洋洋;李慧;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对PICC置管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效果,为防治 PICC 置管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 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病人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综合干预7 d后,62.5%的患肢肿胀消退,臂围周长缩小>2 cm,81.3%的病人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B超100.0%的病人血栓全部机化、无肢体功能障碍;16例中肺栓塞发生为0例。[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PICC置管后的深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安全性,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作者:魏红侠;王吊霞;姚晚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延伸干预模式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13例营养不良患儿对症治疗后采用定期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对患儿精神状态、行为进行访视,对家属进行膳食指导,干预3个月、6个月时采用 Kaup 指数、体重指数(BMI)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儿Kaup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可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许敏;胡晓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角色职责的认知现状,为构建稳定的护理队伍提供管理学依据。[方法]2015年7月采用角色职责问卷,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的13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角色职责总分为(9.33±0.86)分,其5个维度的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机构职责、病人职责、专业职责、社会职责、病人家庭职责;得分高的5个条目依次为“不做伤害病人的事”“有责任心”“自尊自爱维护医护工作的尊严”“谨慎处事遵纪守法”“做好分配的工作”,得分低的5个条目依次是“与家属坦诚相待”“尊重家属的意愿”“关注病人与家属的亲情”“病人付不了医疗费也该给予医疗照顾”“愿意在高风险的环境照顾病人”。[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需提高非常规问题方面的责任感。
作者:胡筱霞;任建华;荆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新型导管固定敷贴欣皮固在老年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行PICC插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统缝合法和3M(10 cm×12 cm)透明敷贴固定PICC,观察组使用欣皮固导管敷贴和3M(10 cm×12 cm)透明敷贴固定PICC。[结果]观察组中穿刺点红肿、导管移位或脱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欣皮固导管固定敷贴无须缝合固定,减少对皮肤的损伤;粘贴牢固,避免导管移位脱出,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付小红;陈燕;徐爱琴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模式在成人健康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学院120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给予“三明治”模式教学,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学期后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的总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教学实施情况、教学效率、教学交流情况、知识传达情况、带教态度、以及以后教学模式推广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方法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龙海燕;吕英;范良菊;熊盛梅;兰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护理中引入认知干预后认知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伴发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认知干预;记录两组孕妇于干预2周后的认知状况,比较两组孕妇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肝功能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干预2周后的认知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0.5%(9/44),低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应用于妊娠期伴发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其认知状况及妊娠结局。
作者:费薇;赵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 CEX)应用于国内护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 Mini CEX应用于护理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知识资源系统3个数据库中 Mini CEX护理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从发表年限、期刊分布、文献类型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篇,主要发表于23种期刊上,发表期刊、文献作者及地区较为分散,教学对象以实习护生和低年资护士为主。[结论]国内 Mini CEX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引入实践的阶段,文献数量仍不多。Mini CEX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简便易行、信效度高,对于培养学生和护士临床技能、人文关怀等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进一步实践。
作者:安凤英;宫建美;赵佳梅;孟宏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评价2012年—2015年国内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及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以期规范研究过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查找国内所有护理期刊中系统评价及 Meta 分析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采用 AMSTAR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与交叉核对,如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2014年发表的系统评价多,总体趋势不断增加;多学科合作的研究相对于单学科合作的研究的系统评价呈现出更好的方法学质量;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前期设计方案、文献检索不全面、未重视评估发表偏移、未注明相关利益冲突。[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领域系统评价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作者:唐琪;靳英辉;孙文茜;谢雨露;魏洪悦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研究所涉及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情况、干预效果,以期为改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公开发表的关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相关标准的文献,参考Cochrane指导手册的评价标准对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方法进行描述。[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469例病人。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推荐为B级。结果显示:围术期不同干预措施对浆细胞乳腺炎病人的干预效果均显著。[结论]应将中西医不同方面的佳护理措施结合起来科学地应用于浆细胞乳腺炎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中。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345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一般人口学和疾病相关特征调查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为(35.18±7.92)分,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为(16.53±4.72)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为(18.41±6.50)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和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46.5%;文化程度、病程、家庭月收入、患病后锻炼、家庭关系、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66.4%。[结论]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中等,临床工作中要关注文化程度低、病程短、家庭月收入低、家庭关系一般、患病后功能锻炼较少以及手术中没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病人,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降低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为积极认知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和身心康复。
作者:杨军;李新霞;张金花;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检查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34例需要做小肠CT造影的病人,给予充足的肠道充盈准备,检查前晚清洁灌肠,检查前10 min肌肉注射山莨胆碱20 mg,上检查床后给予500 mL盐水保留灌肠,之后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CT小肠造影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腹部血管、肠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或者基本清晰,Ⅰ级33例,Ⅱ级1例,Ⅲ级0例。[结论]为小肠造影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T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俊卿;赵杰;唐笑先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下尿路测压在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 S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SCI的不同时期(脊髓休克期、脊髓恢复期、脊髓恢复后期)采用下尿路测压装置,护士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在 SCI不同时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拔尿管时机、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尿路测压可实时、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上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