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薇;赵敏
[目的]建立适合儿童病人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评估风险因素,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选择其中长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高的6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后 RPN值较前降低,PICC导管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 FMEA将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杜绝在PICC风险问题,减少各种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
作者:吴丽芬;刘恋;胡德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 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干预模式对稳定期精神疾病病人回归家庭后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服务中心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建立档案的稳定期精神病病人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档案号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医护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试验组运用 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模式进行管理,为期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采用重型精神疾病病人随访服务记录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EF)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并在6个月及12个月后收集复发率、再次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行为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躯体活动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复发率、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的效果,较常规管理模式能更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功能。
作者:吴凤云;石霞萍;莫振萍;陈丽明;成映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叙事疗法用于期待治疗期孕妇对其消极情感状况及产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月—2015年9月处于期待治疗期的前置胎盘孕妇共9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叙事疗法;两组孕妇均于入院时及干预后第4天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比较两组孕妇于分娩后第4周末产后抑郁状态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前 SAS和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 SAS和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于产后第4周末出现无或极轻微抑郁状态28例,轻度抑郁状态16例,中度、重度抑郁状态2例,对照组孕妇于产后第4周末出现无或极轻微抑郁状态13例,轻度抑郁状态22例,中、重度抑郁状态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疗法用于期待治疗期的前置胎盘孕妇,有助于改善其消极情感状况,并可降低产后抑郁状态发生。
作者:杨成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照护结局。[方法]引入信息化技术,运用文献回顾、病例对照研究、专家咨询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排班等护理管理系统。[结果]运行后较运行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护理防差事件上报例数提高;节约了护理记录时间;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结论]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但是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系统的便捷性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持续改进。
作者:孙晓;施雁;田梅梅;龚美芳;朱晓萍;吴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延伸干预模式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13例营养不良患儿对症治疗后采用定期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对患儿精神状态、行为进行访视,对家属进行膳食指导,干预3个月、6个月时采用 Kaup 指数、体重指数(BMI)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儿Kaup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可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许敏;胡晓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药脐敷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安全快捷等特点,并具有疗效肯定、材料易得、适应证广、易于操作、无严重副反应等优势,避免了口服药及注射给药的缺点,病人易于接受。虚寒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治疗颇为烦琐。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将中药脐敷应用于长期住院病人,结果中药脐敷对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护理满意度高。笔者回顾近年相关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实际运用,将中药脐敷在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做一简述,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章细霞;郭媛媛;周莉荣;王丽敏;夏军权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家人关怀对其的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AD)对河北省城乡1059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测。[结果]老年糖尿病病人1059例,占17.2%,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50.29±10.62)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受教育程度、收支状况、子女安排体检、与子女交流、家人关怀满意度、家庭功能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北省城乡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升,家庭支持因素可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张红侠;宋琼;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345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一般人口学和疾病相关特征调查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为(35.18±7.92)分,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为(16.53±4.72)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为(18.41±6.50)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和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46.5%;文化程度、病程、家庭月收入、患病后锻炼、家庭关系、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66.4%。[结论]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中等,临床工作中要关注文化程度低、病程短、家庭月收入低、家庭关系一般、患病后功能锻炼较少以及手术中没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病人,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降低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为积极认知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和身心康复。
作者:杨军;李新霞;张金花;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分布,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2014年住院病人 MDROs的菌株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的 MDROs均以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38.76%、37.88%)和产酸克雷伯菌(14.95%、12.26%)以及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 AB)(19.58%、25.91%)为主。2013年、2014年标本均以痰液为主,分别占54.37%、53.20%;MDROs 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分别占20.11%、22.14%。2014年MDROs日发生率和 MDROs感染发现率分别为0.37‰和0.34%低于2013年的0.43‰和0.42%。[结论]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以及CR AB监测应作为 MDROs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应将重症医学科作为 MDROs 感染的重点预防与控制部门。
作者:邱会芬;孙吉花;邢敏;姜雪锦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下尿路测压在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 S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SCI的不同时期(脊髓休克期、脊髓恢复期、脊髓恢复后期)采用下尿路测压装置,护士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在 SCI不同时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拔尿管时机、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尿路测压可实时、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上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医用恒温箱温度波动、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液体放置恒温箱各设定温度、各时间段液体加温的实际温度,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手术中输入和冲洗用液体(玻璃瓶装的500 mL生理盐水、NON PVC袋装的500 mL复方氯化钠、NON PVC袋装的1000 mL生理盐水)分别放置设定温度在37℃~41℃的恒温箱内,测量放置1 h~8 h的实际液体温度。[结果]医用恒温箱设定温度与液体实际温度有差距,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减小。[结论]医用恒温箱设定温度在40℃,加温液体放置1 h即可达到37℃左右,用于临床手术中安全可靠。
作者:彭顺平;谢艳丽;刘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科学、客观、适用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借鉴。[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初步编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及各指标权重分值,终构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30项,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结论]构建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作者:敬洁;黄萌萌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检查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34例需要做小肠CT造影的病人,给予充足的肠道充盈准备,检查前晚清洁灌肠,检查前10 min肌肉注射山莨胆碱20 mg,上检查床后给予500 mL盐水保留灌肠,之后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CT小肠造影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腹部血管、肠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或者基本清晰,Ⅰ级33例,Ⅱ级1例,Ⅲ级0例。[结论]为小肠造影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T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俊卿;赵杰;唐笑先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应用“5E”康复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实施前后观察。实施前采用传统康复模式管理;实施后在传统康复模式管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病人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后病人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存质量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E”康复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艳华;程巧云;章湘兰;万颖;陈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研究所涉及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情况、干预效果,以期为改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公开发表的关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术期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相关标准的文献,参考Cochrane指导手册的评价标准对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方法进行描述。[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469例病人。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推荐为B级。结果显示:围术期不同干预措施对浆细胞乳腺炎病人的干预效果均显著。[结论]应将中西医不同方面的佳护理措施结合起来科学地应用于浆细胞乳腺炎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中。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发放健康素养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3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族别、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服务利用中,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曾经/现在从事职业、文化程度、健康教育、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健康素养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服务利用有一定影响,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芦洋洋;李慧;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245例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及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观察与指导。[结果]本组病人出现轻度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2例,经对症处理病人很快好转。[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增加病人对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检查满意度。
作者:张建华;王丽娟;孙玉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70例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支气管灌洗组35例,常规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支气管灌洗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和支气管灌洗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结果]支气管灌注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灌洗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矽肺合并肺内感染,可明显提高肺功能,同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胡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现状,以便制订相应的防治应对措施。[方法]以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状况调查表及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态度与行为调查表,分析不同岗位、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情况。[结果]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总体风险率高达94.29%;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及护士存在风险率高,达97.22%;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中,其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重视与未执行的护理人员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重视与参照执行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加强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隐性饥饿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促进人们健康。
作者:徐三明;王传英;汤敏;李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对PICC置管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效果,为防治 PICC 置管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 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病人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综合干预7 d后,62.5%的患肢肿胀消退,臂围周长缩小>2 cm,81.3%的病人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B超100.0%的病人血栓全部机化、无肢体功能障碍;16例中肺栓塞发生为0例。[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PICC置管后的深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安全性,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作者:魏红侠;王吊霞;姚晚侠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