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病人的护理

李慧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护理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常见的耳部疾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是耳阻塞感、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该病早期如能得到适当处理,则疗效较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不易恢复的病变,顽固难治,严重影响听力或继发感染而化脓,甚至有形成胆脂瘤的可能,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1]。咽鼓管的作用是保持与外界气压平衡,对鼓室内气压进行调节,同时是保持耳内清洁、防御与防声的重要器官。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目的是改善病人耳鸣、耳痛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耳鼻喉科自2014年1月─4月对13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分泌性中耳炎病人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MDR TB)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 MDR TB 病人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治疗;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99例 MDR TB 病人设为观察组,由接受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 MDR TB 病人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及痰菌阴转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满意度、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及治疗6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 MDR TB 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病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痰菌阴转率。

    作者:肖慧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PCI 术后病人自觉健康控制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 PCI 术后病人自觉健康控制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 PCI 病人67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觉健康控制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两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 <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访谈可有效提高病人自觉健康控制行为。

    作者:陈倩萍;时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病人的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常见的耳部疾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是耳阻塞感、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该病早期如能得到适当处理,则疗效较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不易恢复的病变,顽固难治,严重影响听力或继发感染而化脓,甚至有形成胆脂瘤的可能,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1]。咽鼓管的作用是保持与外界气压平衡,对鼓室内气压进行调节,同时是保持耳内清洁、防御与防声的重要器官。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目的是改善病人耳鸣、耳痛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耳鼻喉科自2014年1月─4月对13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分泌性中耳炎病人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延续性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主要临床症状(尿潴留、膀胱过度膨胀、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减少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焦雪莲;景雪萍;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个案追踪法在危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危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个案追踪法从病人及检查者的角度对护理质量及管理进行评价,比较个案追踪法实施后各阶段护理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实施个案追踪法后,护理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结论]应用个案追踪法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芳;张瑞玲;闫慧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体温计破碎后汞收集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温计破碎后汞收集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体温计破碎事件共52例及参与收集破碎体温计的护理人员5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收集,试验组采用收纳盒方法收集。观察比较两组收集时间、操作者满意度及空气汞蒸气含量。[结果]试验组操作时间缩短、护士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气汞蒸气含量均<0.0002 mg/m3,低于国家规定的大允许浓度。[结论]采用破碎体温计收纳盒,可避免职业暴露,规范操作方法,并能保护自然环境。

    作者:李雪娇;肖映红;孟霞;孟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一种安瓿开启器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人员在配药时,掰安瓿是每天要进行的操作。目前这一操作主要存在3个问题:①安全问题。很多临床护士,尤其是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都有在掰安瓿时不慎被划伤的经历。②规范问题。开启安瓿的规范操作是先用乙醇消毒,再用砂轮划开,接着再次消毒,后操作者用一块纱布掰开安瓿,但是因为用具很多且都是分散放置,操作起来较麻烦,增加了实际的工作量,因此存在部分护理人员不按规范操作的情况;③砂轮浪费问题。临床用的砂轮基本上是短圆柱形的,圆柱的边缘是较锋利的,也是用来割划安瓿颈的位置,可边缘一旦磨圆,这个砂轮的剩余部分通常就被丢掉了;其次砂轮体积小,经常丢失,极大地浪费了材料,增加了医疗成本。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安瓿开启器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代雅琪;陈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音乐疗法在门诊注射治疗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门诊注射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注射治疗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观察组注射时给予音乐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注射前后的 SAS 评分及注射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 的心率、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观察组注射后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注射时及注射后5 min、10 min 的心率、呼吸、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门诊注射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理指标。

    作者:张志娟;周柯;孙彦秋;黄灼伦;徐惠兴;李敏仪;温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无创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对结肠镜检查病人的疼痛原因、疼痛评估方法及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创镇痛方法进行综述,为缓解结肠镜检查病人的疼痛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李兰兰;冯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判定法在判定非胃肠道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判定法判定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病人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在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观察组在听诊有正常肠鸣音2 h后即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禁食时间、进食后腹围变化、胃肠不适情况、舒适度和满意度及胃肠外营养时间。[结果]两组病人进食后腹围变化和胃肠不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和胃肠外营养时间少于对照组,舒适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诊正常肠鸣音恢复后指导病人进食可提早病人进食时间,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促进病人早日恢复。

    作者:罗敏;肖似兰;彭继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家属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肾病病人透析间期体重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肾病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其家属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家属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透析间期体重(IDWG)/干体重比值、液体摄入依从性、血压及各项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人的 IDWG/干体重比值及血压低于对照组、液体摄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除甲状旁腺素外血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加强病人透析间期体重的控制,使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

    作者:祝喜鹰;刘金凤;周萃星;肖静;薛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名实习护生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应用临床教学路径进行护理带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病人跌倒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占医院内不良事件总数的38%[1]。在国内,跌倒位列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2]。预防住院病人跌倒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3,4],也是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的六大安全目标之一[5]。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对策,旨在为降低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提供参考。

    作者:周晶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内科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436名内科护士,应用自行编制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积极应答率为72.51%,5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分别为报告认知80.72%、执行意向79.86%、管理期望70.01%、惩罚环境68.85%、科室文化63.12%;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护龄、惩罚环境、科室文化、报告认知。[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总体认知与态度较正向,建议医院在系统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促进不良事件的报告行为。

    作者:张庆娜;胡少华;陆彩云;吕冶芳;祁金梅;戴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病人术前行淋巴示踪剂纳米碳混悬液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于甲状腺肿物旁的腺叶组织的甲状腺癌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声音麻痹、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病人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及手脚抽搐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病人手术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蓝素文;陈春娜;刘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对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的护理管理模式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的关键是全方位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流程、规范,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防护、消毒隔离,以优良的护理技术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赵孝英;李静;刘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标识腕带在精神科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共1758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982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不使用腕带,观察组采用标识腕带进行身份信息管理,根据病人病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比较两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及当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56%、2.10%;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分别为0.30%、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安全性。

    作者:沈念红;徐彬;钱一平;胡筱峰;李侠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产科专用试管架的制作与应用

    试管架是用来放置装有血、尿等标本的试管,常用的试管架上开有多个架孔,操作者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后,将化验单卷住试管一起插入架孔中。在产科,因产妇生产过程中存在大出血风险,每个入院产妇都需要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备用,若产妇生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时,采用备用的血标本临时做交叉配血实验;但若产妇生产过程顺利,未发生大出血,则该血液标本3 d 后失效弃用。但是,将备用的血标本放于普通的试管架上存在两个问题:①为了一一对应,每个装有血液标本的试管和化验单需一起插入架孔中,当管架上插有多个试管时,每个试管对应的化验单上的产妇名字和床号是难以一眼辨认的。

    作者:石慧萍;石海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病,一般股骨颈骨折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已成为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作为强而持久的应激源,严重干扰病人睡眠及日常生活,严重的疼痛还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2]。因此,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对我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采取了系统性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疼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8例病人设为试验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腹部手术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胃瘫综合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精神因素、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