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在危重患儿采血中的应用1)

苏海瑕;赵婵;李欢;周积逢

关键词:危重患儿, 桡动脉穿刺采血法, 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
摘要:[目的]对危重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患儿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标本合格率为98.0%,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8.0%、90.0%及9%,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用于危重患儿股静脉采血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腰背部肌肉锻炼操在预防ICU护士腰背痛中的应用1)

    [目的]观察自制腰背部肌肉锻炼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腰背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107名 ICU护士,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大于4分,有与职业相关的腰背痛史大于3个月,将107名 ICU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每次30 min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和20 min腰背部肌肉锻炼操指导;对照组只进行30 min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干预前、干预3周、干预12周和干预24周采用 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2周与干预24周时干预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腰背部肌肉锻炼操能有效缓解 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

    作者:田素斋;唐丽梅;宁文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餐后血糖对梗死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根据餐后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餐后高血糖组,2周后行头颅CT检查,计算梗死面积。[结果]正常血糖组餐后2 h 血糖为(6.52±1.37)mmol/L,梗死面积为(2.57±1.49)cm2,高血糖组餐后2 h血糖为(13.68±0.82)mmol/L,梗死面积为(4.27±2.76) c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餐后血糖可影响脑卒中病人梗死面积。

    作者:刘慧;赵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留职意愿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4所医院326名聘用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Mueller/McCloskey 满意度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聘用制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94.03±17.88)分,与同事的关系维度得分高,福利待遇维度得分低。聘用制护士留职意愿得分为(15.05±2.82)分。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结论]聘用制护士留职意愿受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将利于聘用制护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陈楠;颜巍;张馨;崔晓薇;孔孟琼;周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广州市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认知与胜任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及角色胜任水平的评价,以及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及角色胜任水平评价,为临床教学管理者制定教师角色发展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陈筱明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角色量表对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78名临床护理教师及在医院实习的81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角色认知自评得分为(4.52±0.72)分,角色胜任自评得分为(4.06±0.90)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得分为(4.49±0.72),均属于“重要”水平以上;学生对教师角色胜任评价得分为(3.36±0.95),处于“一般胜任”水平。[结论]临床护理教师对自身角色认知较清晰,但角色胜任欠缺,提升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胜任水平势在必行。

    作者:魏倩玲;陈丽仙;陈景萍;罗燕芬;陈伟君;陈佩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发热手套的制作及应用

    目前,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大部分都需要冬眠疗法,由于病人体温处于32℃~34℃,导致肢端发冷、末梢血运差,长时间容易引起冻伤。我科根据临床需要设计出改善病人末梢循环的发热手套,经1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芳;汤俭芳;吴海峰;葛志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婚姻状态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婚姻状态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婚姻状态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态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未婚护士更多的关注。

    作者:韩剑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济南地区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3名 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同情心疲乏条目得分中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高,职业倦怠得分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和再次选择护理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因素,共解释46.3%的变异量。[结论]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以降低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率。

    作者:张慧;许翠萍;程彦伶;徐泽俊;高青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住院病人发生院前压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院前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106例院前压疮病人情况;调查106例压疮病人家属或照护者对压疮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脑血管病和慢性肺心病病人压疮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0.57%和32.08%,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次之。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危险为45.28%,高度危险为43.40%,严重危险为11.32%。106例病人压疮好发部位为骶尾部35.42%,髂部14.06%,足跟12.50%,坐骨结节11.98%,踝部8.85%,其他部位17.19%。压疮分期:Ⅱ期压疮比例偏高51.04%,Ⅲ期压疮23.44%,Ⅰ期压疮17.19%,Ⅳ期压疮8.33%。病人家属或照护者对压疮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且缺乏压疮相关知识。[结论]院前压疮病人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压疮发生的部位多、程度重,家属或照护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压疮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加强社区护理,实施“家庭干预”,预防院前压疮,重视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从而有效降低院前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郭皎;周金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带有尿培养留取装置引流袋的设计

    临床上重症、手术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通常会留置尿管方便病人小便。临床上需定期收集病人尿液标本做尿培养,观察有无泌尿系感染。目前,收集尿液标本时采用直接从储尿袋放尿,而储尿袋一般为多次使用,会污染尿液,影响培养结果。我们在现引流袋的基础上加入尿培养留取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尿标本污染,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盈;徐敏宁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运用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将我科60例肾病蛋白尿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每天上午给予穴位贴敷;干预组采取子午流注法,每天酉时(17:00)进行穴位贴敷,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3.3%),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中药贴敷。

    作者:张树娟;王芳;李敏;张翠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胸心外科监护室病人对术前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及对术后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评价

    [目的]了解胸心外科监护室病人对术前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及对术后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评价,以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对常规术前健康教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病人对术前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及对术后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评价。[结果]术前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较低。[结论]制定统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并规范健康教育环节,以提高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

    作者:孙燕;梁珠阳;陶丽;顾君君;邱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Liddle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Liddle综合征是因肾远端小管上皮细胞钠通道的过度激活,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钾排出增加,引起细胞外容量增加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及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正常或偏低为特征,故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1]。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963年由 Grant Liddle 首先报告[2],国内1987年首次报道[3],迄今Liddle综合征的报道大多见于成人,有关儿童 Liddle 综合征的报道非常少见。2013年我院收治了2例Liddle综合征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易永红;吴双敏;郭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不同尿潴留病人首次放尿发生血尿情况分析

    [目的]减少和避免尿潴留病人留置尿管后发生血尿。[方法]对我科454例留置尿管病人首次放尿发生血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尿潴留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潴留尿量的增加发生血尿的比率增高;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比不服用者更容易发生血尿;男性病人比女性容易发生血尿。[结论]尿潴留病首次放尿病人发生血尿情况与病人年龄、潴留尿量、性别等有关。

    作者:赵彦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患儿父母SAS得分、SCL 90得分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MQ 中回避、屈服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患儿父母 SAS、SCL 90、MCMQ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耳蜗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应制定合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父母不良心理状况。

    作者:刘霞;赵慧莉;夏英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标准作业程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建立并实施危重病人转出标准作业程序(SOP)、制作 ICU病人转出交接记录单,规范 ICU病人转出交接流程。[结果]实施 ICU病人转出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后缩短了交接所需时间、降低了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了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规范 ICU 病人转出交接流程可提高病人交接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魏霞;曾帆;王丽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连续性护理在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在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病人根据手术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在造口袋更换、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等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在活动、日常生活、健康等 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膀胱癌腹壁造口病人出院后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利娜;赵丽芹;夏腊梅;胡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在危重患儿采血中的应用1)

    [目的]对危重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患儿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标本合格率为98.0%,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8.0%、90.0%及9%,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用于危重患儿股静脉采血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苏海瑕;赵婵;李欢;周积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症状的研究1)

    [目的]了解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和对照组(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足浴)各40例,7 d为1个疗程,总干预时间为14 d。采用密西根糖尿病评分量表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 36)评价疗效。[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病人症状均有改善;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可明显改善病人生理、心理不适及临床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燕;严斌泓;叶玉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卧床病人洗头车的设计与应用

    为卧床病人洗头一直是护理上比较难以操作的部分,由于病人必须仰卧洗头,又要避免洗头水浸湿衣物、床单,洗头时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加重病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方便病人洗头、安全舒适的卧床病人洗头车。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军;陈熙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在NICU重症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人口腔真菌感染和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 NICU自2012年1月开始对重症病人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具体方法:常规口腔护理后用5%碳酸氢钠20 mL加制霉菌素1片(每片50×104 U)碾磨的粉末混合后,均匀涂抹于病人舌苔上,每日4次。入选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时纳入2011年1月-12月仅行常规口腔护理的重症病人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口腔真菌感染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插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人中3例(5.5%)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1.8%)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对照组中12例(20.0%)出现口腔感染,8例(13.3%)出现肺部真菌感染,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可预防 NICU重症病人口腔真菌感染和肺部感染。

    作者:殷春梅;邓瑛瑛;王晓艳;夏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