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美;颜世广;巩雷
[目的]评估家庭护理中心老年人视力状况及眼部疾病发病率。[方法]对385例济南市郊区家庭护理中心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眼科检查。[结果]接受检查的老年人年龄(74.34±8.19)岁,71.2%为女性,接受日常生活视力检测的364例老年人中215例有眼部疾病及失明。白内障为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老年性黄斑退化症、角膜混浊、青光眼、黄斑瘢痕等。[结论]家庭护理中心老年人视力损害与失明比较普遍,对验光检查配合的老年人进行充分的屈光矫正可降低视力损害与失明发生率。家庭护理中心老年人需要经常进行眼部检查及保健护理服务,社会应对家庭护理中心老年人群的眼部疾病情况加以重视,利用白内障手术来恢复部分老年人的视力。
作者:刘素美;颜世广;巩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气胸、液胸、血胸常用的治疗方法,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多采用胸部缝合和胶布固定法,然后把引流瓶用挂钩固定于一侧床沿下。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较粗,病人在变换体位时会产生较大的牵扯力量,造成胶布撕脱,牵拉引流管引起病人疼痛,清醒病人为防止引流管脱出和移动,往往限制床上活动,情绪紧张、焦虑病人由于躁动使引流管脱出的危险性增加。护理人员在搬运或给病人翻身时易引起脱落。因此,我科研制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临床使用后固定效果好,且结构简单,舒适。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红;夏俊琳;段斌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调查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化疗病人110例。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中文版肺癌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LQ LC43)进行测评。[结果]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0.50分,中位数为77.50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得分: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相对较低,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得分相对较高,情绪功能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总健康状况子量表均分为2.93分,中位数为3.00分。不明确性与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感觉呈正相关;信息缺乏与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感觉呈正相关;不可预测性与总体健康感觉呈正相关;MUIS总分与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感觉呈正相关。[结论]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提示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提高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少烽;胡锦芬;宫玉翠;原少清;孙妃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6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使病人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巫纳;欧阳素琴;肖军波;魏海辉;梁建玲;刘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失禁病人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护理用具的使用及所采取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横断面调查2013年1月13日某院住院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果]当日有76例失禁病人,其中26例发生失禁性皮炎,大小便均失禁导致失禁性皮炎发生率高且程度严重;失禁性皮炎的发生与病种、自理能力、意识、年龄、住院时间有关(P<0.05);失禁病人的护理用具选择主要是尿管和尿片(P<0.05),部分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论]大小便均失禁病人、老年病人、神经系统疾病、无自理能力及住院14 d内的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失禁病人的护理器具选择和使用应加强培训,并采取综合性皮肤护理措施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王欣;阮绮红;陈影洁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 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作者:钱玉兰;陆勤美;张兰凤;孟云;黄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 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 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朱燕妮;陆燕英;高源根;马杏珍;黄汝连;梁韵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白内障摘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951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白内障手术护理谵妄筛查量表评估谵妄发生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951例病人中共有17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18.51%。谵妄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5)。老年白内障摘除病人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术后疼痛、体温升高。[结论]高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术后疼痛及体温升高为老年白内障手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张倩;姚晓梅;李淑琴;项鹂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全子宫切除病人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符合入选要求的全子宫切除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共情护理。分别在手术前1 d、手术后3 d、手术后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以及自行设计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恢复情况表对病人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前1d、手术后3d、手术后3个月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及身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共情护理能加快全子宫切除病人的身心康复。
作者:庄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9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特征,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某医院2006年—2013年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相关护士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①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推行网络上报系统后达到峰值为23起。②事件发生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输液相关事件25起,跌倒或坠床9起,口服给药9起。③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查对问题42起,操作不规范11起,病人评估不足9起。④事件责任主体相关的护士年资主要为工作21年~25年,工作 1年以内,工作 1年~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应更新观念,规范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切实保障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沈慧丽;常健;李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致死率、致残率[1],但因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抗凝剂的使用、血管粥样硬化等因素,术后易出现出血并发症。肾脏血管丰富,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若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快速有效止血,将会严重损害肾功能,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我科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术500余例,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妍妍;沈小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在降低病人陪检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病人陪检过程进行管理,查找隐患,改进措施,提高病人安全性。[结果]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发生率下降;检查及时率和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优化病人陪检流程,保证病人安全。
作者:刘秀玲;曹叶仙;范玉玲;聂俊青;杨子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2年后重灾区地震伤残人员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灾后地震伤残人员的康复和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汶川地震2年后对重灾区172例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 36)。[结果]172例地震伤残人员2年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低于四川省普通居民生存质量;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地震后1年的得分,而地震2年后心理健康中除社会功能(SF)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地震后1年的得分(P<0.05),对可能影响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的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就业状况和伤残并发症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男性、继续工作、无伤残并发症的伤残人员生存质量分别高于女性、休闲在家、有伤残并发症的伤残人员。对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震伤残人员生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依次为:伤残并发症、人均月收入、家庭结构变化;影响地震伤残人员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依次为:伤残并发症和性别。[结论]地震2年后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提示在后期的干预中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伤残人员的康复,提高伤残人员生存质量。
作者:王定玺;李小麟;吴学华;朱仕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等调查表对眼科住院的300例DR病人进行测评。[结果]DR病人PSQI得分为(7.62±3.83)分,睡眠障碍者占5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史、自我管理水平、焦虑是影响 DR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DR病人的睡眠问题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海敏;于新;陈长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会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临床思维的一门学科。《健康评估》在护理学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技能,但它又是一门新兴学科[1]。为此,我们对《健康评估》实验课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秦莉花;陈燕;罗饶岳;易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精性心肌病(ACM)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52例 AC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除常规综合治疗外辅以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病人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6个月,应用自制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 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改善(P<0.01);观察组病人戒酒率、临床症状、心力衰竭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 ACM病人有治疗性干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杨苓;张敏;魏雪梅;彭欐涵;李雪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穿不同天数的工作服细菌污染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10个科室中各抽出10件工作服,在领口、腹部、袖口连续采样7 d,进行细菌培养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工作服穿后第4天,其领口、腹部、袖口的菌落数超过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的标准,不同季节、不同病区、不同部位、穿不同天数的工作服细菌污染量有所不同。[结论]医院工作服的细菌污染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医务人员要增强工作服的换洗意识;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每周更换工作服2次,若有污染及时更换;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清洗及消毒管理,减少因工作服细菌数超标导致的院内感染。
作者:邓菊芳;郭健;李其元;严秋芳;李齐心;周军;陈祥;张海林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比较分析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对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衔接课程体系创新构建、整体设计,完成护理中职和高职教学层次间的衔接与递进。
作者:赵蕴珍;田野;马连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换药在肝硬化病人放腹腔积液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肝硬化并大量腹腔积液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干预组腹腔穿刺放出腹腔积液后采用改良式换药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处渗液、腹膜炎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出现穿刺处渗液2例,对照组29例;干预组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对照组发生腹膜炎 6例;干预组满意62例,对照组满意5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穿刺放腹腔积液后采用改良式换药方法可降低渗液、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陆素芳;潘宏癸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不同造口时间肠造口病人对造口的适应程度和造口压力程度。[方法]采用造口适应问卷、结肠造口病人压力量表对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三级甲等医院32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调查,比较<1年、1年~5年、>5年3个不同阶段病人的院外压力及适应水平。[结果]造口术后<1年、1年~5年、>5年 3 个时间段病人造口适应程度总分及持续担忧、接受、积极生活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术后<1年、1年~5年、>5年 3 个时间段病人造口压力总分及躯体变化压力、家庭压力、自我概念改变压力、造口护理压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口病人的适应程度与压力的相关分析显示,接受、积极生活态度得分与压力水平呈负相关,持续担忧得分与压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肠造口病人不同造口时间段的压力水平,以进一步促进病人对造口的适应。
作者:李慧;王建东;黄晓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